洪云
湛江財貿中等專業學校
音樂作為古老的藝術形式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除了能夠對人進行藝術素養熏陶之外,還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民族音樂流傳已久,是語言和音樂完美交融的成果,不僅展示了社會各層生活狀態,也傳遞了多樣化的情感。在對民族聲樂作品進行演唱的過程中,咬字吐字的合理把控,有助于對歌詞內容與內涵的表達,也能夠輔助塑造聲樂作品當中的藝術形象,突出作品主題。所以咬字吐字在民族聲樂演唱當中至關重要,需要演唱者高度重視并對咬字吐字的正確方法與技巧進行把握,為推動民族聲樂藝術融入世界奠定基礎。
咬字吐字是重要的歌唱語言發聲技術,在聲樂演唱藝術的產生與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過程中備受關注的內容,在研究民族聲樂演唱當中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第一,咬字吐字是民族聲樂演唱教學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民族聲樂演唱依附于語言,語言依附于語音,因此加強語音研究是民族聲樂演唱教學的基本內容以及教學要求。假如演唱者口齒不清,那么就不能夠在演唱聲樂作品的過程中順利傳達作品的內容以及主題,就不能夠向聽眾傳遞作品的內在情感,無法獲得理想的藝術表達效果。所以在民族聲樂演唱教學當中,應該在第一堂課時就要進行咬字吐字方面的指導,明確咬字吐字在演唱當中的重要價值。第二,咬字吐字有助于塑造鮮明的音樂藝術形象。民族聲樂演唱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在這一過程中不能只是把作品演唱出來,更應該做的是對作品的藝術形象進行有效塑造和表達。咬字吐字對于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塑造來說至關重要,想要傳達出作品的藝術魅力,就必須要掌握重音、停頓、句調等諸多要領,把握咬字吐字的綜合技巧,從而為音樂作品意境的展現奠定基礎,也為后續的思想情感升華創造良好條件。第三,咬字吐字有利于民族聲樂作品的情感表達以及主題呈現。聲樂藝術是一門情感藝術,在聲樂演唱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應該將內在的情感表達作為重中之重。而民族聲樂藝術中的情感表達,則離不開扎實的基本功,以及正確的咬字吐字技術技巧。在聲樂界有一句話說得好:“會”說話的人就會唱歌。這句話不能肯定,因為還有嗓音的要求。但是反之,不會說話的人絕對不會唱歌。因為話如果說不好,很難將歌曲準確的表達出來,觀眾也難于聽得懂。基于此,咬字吐字必然是民族聲樂演唱當中情感表現的基本技巧,需要得到聲樂演唱者的重視。
吐字清晰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時發揮著突出作用,而為了保證吐字清楚而又準確必須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精準讀出字音。民族聲樂演唱技法強調在實際演唱過程中要借助發聲部位與演唱者的彼此配合,獲得齊、開、合、撮的基本發音狀態,進而實現聲音的清楚表達。演唱者必須要做到韻律,音調統一,避免將字咬偏。當然演唱者在對字頭進行處理過程中要避免隨意狀態,需要結合情感表達需要以及演唱內容的表現要求確定處理方法。二是把發聲、引腹、歸韻結合起來,準確把握字音。一般而言,字腹是支撐音樂作品的關鍵以及核心,只有保證自腹穩定,才能夠確保字頭和字尾的完整性,促進語氣靈活轉換。咬字吐字的過程可以概括為發聲、引腹、歸韻,這就需要演唱者咬緊字頭,延長字腹,收準字尾,然后讓整體演唱符合字正腔圓的要求。三是咬字吐字變化和民族聲樂演唱作品風格保持一致。簡單來說,歌曲風格會決定咬字吐字的變化,比如在對慷慨激昂的作品進行演唱時,咬字就應該比較短促,且要做到干凈利落,富有力量與彈性。在演唱深情或傷感的作品時,應該確保咬字吐字清楚,不能有絲毫的拖泥帶水,同時還需要保持作品的風格,提高作品的整體表現力。
一般而言,衡量聲腔優美程度的基礎標準是字正腔圓,與此同時,字正腔圓也是民族聲樂最為關鍵的演唱特征。在譜曲時要注重字,在演唱時必須注重音。民族聲樂演唱特別關注以字形腔,簡單來說就是在歌唱時把字的調、韻、聲和咬字吐字當做根本依據,而在其中咬字是最為關鍵與重要的部分。民族聲樂把字的發音規律稱為聲腔。我國不少地方民歌聲腔是在方言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以字行腔的方法不單單構成了民族聲樂演唱的基本審美標準,還是至關重要的延長訓練方法。民族聲樂演唱者在吐字時必須保持語言優美生動,行腔圓潤。為確保民族聲樂演唱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并不強調所有字的基本特征,反而更加關注的是行腔中字和字彼此連接的自然性與聲音的統一性。當然在演唱過程當中也不強調所有字的特殊性,否則會以失去應有的美感以及旋律表達,更會影響聲音連貫性。所以在行腔當中應該保證咬字連貫,運用恰當的演唱技巧,從而提高作品表現力與感染力。
民族聲樂演唱是對我國的經典民族聲樂作品進行演唱表達,除了對內容表現有要求之外,還必須加強對演唱技巧的運用,為情感抒發以及演唱者個人藝術素養的表現創造良好條件。在演唱民族聲樂作品時,演唱者需要認識到保證吐字清楚是最基本的要求,這是對音樂作品進行表現的先決條件,當然也考驗了演唱者的基本功,如果吐字不清楚的話,那么想要表達出音樂作品的內容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對此,要加強清晰吐字的訓練力度,并且明確在吐字訓練活動當中,應該先對演唱者進行普通話發音練習,特別是避免地方方言和固有語言習慣對聲樂演唱發音的影響,在此基礎之上應該強化吐字練習,做到演唱中的吐字清楚體現民族聲樂藝術的多樣性,讓更多的音樂愛好者愛上民族聲樂,從而帶動國家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
民族聲樂演唱和其他類型的聲樂演唱相比最為明顯的差別就是要求在演唱中做到字正腔圓。字正腔圓,是評判民族聲樂作品質量高低的關鍵標準。想要確保民族聲樂演唱字正腔圓,以及吐字和咬字清楚,必須要開展演唱連貫性訓練,也就是在確保咬字清楚的條件下,把握好歌詞當中的每個字,確保發音正確,結合音樂作品的曲調特征與歌詞的前后連貫性要求開展連貫性練習,確保演唱活動當中字和字銜接的緊密性與連貫性,通過氣息和連貫的歌詞表達和銜接,讓作品聽起來更為連貫自如,如行云流水般的語音輸送,從而為作品欣賞者呈現良好的聽覺表演,利用連貫的表達增加歌曲的氣勢,使得聽眾能夠多角度感悟民族聲樂的韻律與內涵。
在民族聲樂演唱活動當中,真正合格的演唱者需要做的就是對音樂作品的意境進行準確有效的表達,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聲樂演唱者在表演過程當中把握正確咬字吐字技巧,明確咬字吐字在聲樂表演當中的重要作用。咬字吐字技巧應該在民族聲樂演唱訓練當中貫穿全程,并在實際訓練過程當中針對歌詞的每個發聲和前后連貫發聲技巧進行持續練習,實現熟能生巧,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歸納發聲方法和策略,實現對民族聲樂節奏的準確表現,推動民族聲樂藝術和演唱水平的全面提高。
歌唱是把曲調和語言完美融合的藝術表現形式,可以塑造多元化的藝術形象,引起人們思想情感上的共鳴。但是假如在作品演唱當中,咬字吐字不準確,會出現語言表達不清晰的情況,進而導致語意模糊,不能夠幫助聽眾理解音樂作品的意境與內涵,更不能夠達成作品欣賞目的,讓音樂作品喪失其應有的魅力。民族聲樂演唱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唱詞清晰與語言表達的生動性,講求字正腔圓,也就是強調要通過正確的咬字吐字,讓民族聲樂演唱聲情并茂,凸顯民族聲樂藝術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