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改
河北美術學院
“雙一流”建設的提出與實施,地方政府和高校高度重視,從2016年起連續五年,共計給予25億元專項金支持,用于“十三五”期間河北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河北省各個地方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國內各地方高校和政府日益重視文化與設計教學互融互動,開始將豐富的文化資源融入到課堂中來。雖顯有成效,但仍有很多不足。高校設計教學的與地方經濟文化的融合越發成熟。但是普遍高校學生缺乏實踐平臺。文化產業市場不成熟,區域優勢發揮不夠。缺乏完整的文化設計教育體系和系統性的研究,而且大部分教師對河北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不深,缺乏重視,教育效果參差不齊。西方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是依托于消費者的需求,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調整。成就了創意文化產業的發達。立足地方,服務社會,產學研相結合是應用型高校要發展的主要方向。
2016年河北省政府出臺了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意見,更是撥款20多億資金用于河北省雙一流建設的支持資金。讓河北的教育進行了大變革。面對這樣的發展背景,河北美術學院作為民辦本科院校發展也是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這樣的教育改革大環境下,應當以此為改革發展的風向標,解放保守的教育思想,以開放式的心態走出去,不斷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大力發展本校的特色教學和應用型發展。鼓勵教學與社會銜接,尤其是產品設計專業的專業性質,更應該以河北地方文化特色為發展突破點,正視教學發展中出現的瓶頸,扎實推進以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為突破口,打造民辦高校的特色課程,以立足河北和以賽促學,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教學思路,打造品質專業,從而快速的向應用型高校轉型。2020年我校成功獲批河北省應用型轉型發展試點高校,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產品設計專業教學必須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建設躋身全國一流美術院校”的目標體系,為學校的整體發展起到帶頭作用。緊扣“應用型轉型發展試點高?!薄吧暾埓T士學位授予單位和授權學科”的核心內容,加速改革教學模式,跟上甚至引領教學發展新模式。
產品設計是非常具有實踐性的專業,教學不能只是一味的理論教學和作業練習,忽略教學的多樣性和創新性。作為民辦院校的產品設計專業更是要與時俱進,改變常規教學思路,以加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動力,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和工作經驗,定位自己的特色。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就是依據專業特征和學生特點,培養動手能力強和專業應用水平高的學生;同時建設特色專業,所謂特色就要尋找地方的卓越發展點,結合地方特色發展獨特方向。所以要立足河北,融入京津冀,深度挖掘河北藝術文化,創造當代具有獨特的專業風格,真正做到為人民“生活的藝術和藝術的生活”而設計。落實到課程建設上,以河北獨特文化發展進行結合,培養學生認識河北、熱愛河北,發展本專業特有的專業方向。正視到自身的不足,發揮最大的優勢,以國家一流課程建設為抓手,從校內一流課程建設開始實施,不斷推進一線教學改革,以獨特專業發展方向建設,推進“雙一流”建設工作目標。
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教師的作用非常重要,好的教學,教師必須做夠充足的準備工作,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知識儲備;同時要有合理的教學團隊,呈梯度式的教學團隊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經驗交流,彌補自身不足。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的,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突出應用導向。注重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革新,以立足河北,挖掘和傳承河北文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教學模式;雙管齊下引入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大賽。以能力培養為重點,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研究性學習,強化實踐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努力發揮專業優勢和特色,完善教學體系和專業建設。教師不是一個只說不練的角色,想要更好的引導學生完成文創設計,自己也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確定好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地方文化為切入點,可以很好的把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
教育要跟著時代發展不斷的更新,尤其是現在網絡發展快速,學生接觸的網絡信息繁多,現在短視頻的盛行,導致很多人思維短暫,喜歡片段式記憶,傳統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夠勝任當下教育現狀。教師是知識的引導者,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思維和知識面,學生才會信服老師,熱愛這個課程,以身作則很重要,所以時下教師也要更新教學觀念,活到老,學到老。
在這百舸爭流的教育行業里,民辦高校想要站得穩、走得遠,就必須要尋找和堅定的走特色化教育,產品設計專業要細分專業方向,目前我們分為家居設計、首飾設計、玩具設計和家居產品設計,每個不同的設計方向,依據自己方向特點打造特色產品設計,深度去挖掘適合發展的河北特有文化和資源。引導學生對河北地方文化感興趣,深入開展文創產品設計,教師就要對文化有很熟悉的認知,認真學習認識河北地方優秀文化,并對不同類型的文化進行概括分類,不斷積累形成數據庫。
在教學改革中融合河北地方文化是我們建設一流特色課程的重點。首先,課程大綱設計創新。產品設計的課程安排不再是一味的教與學,而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好課上、課下時間,通過課程安排,讓學生不僅學習到知識,更多的是得到企業、社會的認可,在學校就可以實踐實際項目和積攢工作經驗。課程以立足河北、服務社會、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改革模式,改變了行業、商業模式和價值觀的創新。其次,產品設計思維模式的轉變。以設計實踐顛覆了傳統設計程序模式,依據河北文化的優秀元素,開展具體的設計任務。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創新設計思維;第三,理論體系的創新。教學不再固守原本的理論知識,依據線上數據庫的建立,線下教學管理和企業運營理念對接,為特色專業的理論體系構建提供數據與理論支撐;第四,教育手段的改革。改變填鴨式的傳統教學,以翻轉課堂的教育方式轉變形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下資料調研,課上問題討論和反饋,主動的去尋找和篩選適合的文化元素。
以產品形態設計為例,產品形態設計課程是產品設計專業的專業骨干課程,是大二下學期第一門課程,學生是剛剛開始學習產品設計專業課程,前面已經學習設計的手繪表現技能、二維軟件和三位軟件,對剛剛接觸設計的學生來說,課程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設計思路由學習模仿到創新設計的轉化。對于民辦大學的學生來說,學生的設計思維非?;钴S,但是耐力較差,學習缺乏主動性。針對這樣的學期,在產品形態設計課程中采用以下方法:
產品形態設計是產品設計專業,大學二年級第二學期的第一門課程,也是專業骨干課的第二門課,學生設計思想還未完全建立,見的少,想的窄,需要不斷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考模式;產品形態設計是我院本科課程,我院屬于是民辦本科院校,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自控力較弱,尤其是剛剛接觸專業課程,設計效果表達上有非常欠缺;但是他們也有很好的創意和新穎的想法,思維活躍,所以課程設計上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慢慢接受,以鼓勵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主動學習。
學生剛接觸設計專業骨干課程,相對于之前的軟件課與基礎課,專業課更多的是開發學生的思考,主動探索,因此課程由簡到繁,從引導學生多多觀察,從簡單的形態提煉優美線條、體塊,尋找自然形態的特征和美感,培養學生的形態歸納能力;緊接著通過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更準確的表達形態的語義表達,以動手制作“旋轉、提起、按下”這三個指令,在保持整體造型統一的前提下,沒有任何符號和文字情況下,運用橡膠、油泥等材質,制作出這三個指令造型,讓學生理解產品形態設計的語義表達。課程到中期,學生已經掌握形態美感的表達和造型訓練,以仿生海洋元素進行快題設計,鍛煉學生對于自然元素和產品功能的結合與整體的表達,同時鍛煉學生創意思維,培養快速思考。通過練習,學生掌握快速提煉自然元素主要特征,能夠恰當的把設計元素與產品功能結合,形成具有實用性和個性的產品形態,檢驗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全面把控的能力。課程最后通過不同的優秀產品形態設計案例,總結和回顧前三章內容。讓學生了解不同行業產品設計的區別和程序。結課作業是對本門課程的總結和理論知識的實踐。單純的作業無法帶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課程中以“立足河北,服務地方”的課程理念,以課程思政為目標,在作業中引導學生認識河北,尋找河北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非遺,以河北優秀文化為元素,設計文創產品。學生在課程中能夠將地域文化、用戶心理和產品創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課程實踐訓練,更是立足地方,服務河北。
課程改革以“立足地方,服務河北”為主題,運用實驗研究法、項目教學法。以科學的資源整合、應用原則為指導,通過創新創業項目,將文化創新項目融入設計教學中;加強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修養;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網絡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圍繞以河北特色文化為主題進行課程作業的練習,在制作過程中,挖掘河北獨特文化,以河北文創產品設計為結果,引導學生創新河北、傳揚特色文化,最終達到熱愛河北文化。
搭建產學研平臺,將設計成果轉化成生產力,服務于社會文化軟實力。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以河北文化和地方資源為依托,開展的實際設計項目,緊跟政府政策,政府在開放創新平臺搭建和政策,比如雄安新區的雄安未來城市創新中心、石家莊創新創業中心等,引導政策、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等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 促使提升整體的研發水平,促進優秀設計產業轉化,推動成果落地;引領核心需求,推動河北特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教學一直都是教與學相輔相成,教師也在教授的過程中不斷的成長和學習,補充自己的知識,學習如何更好的跟學生相互,一個教師的教學魅力可以影響很多學生學習的熱情,民辦高校面臨教育改革,必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只有比公辦院校更加的優秀才能在教育的行業站得住腳跟,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以立足河北,融入京津冀為發展方向,打造產品上設計專業的獨特性,是民辦高校產品設計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專業教學的融合更是十分必要。不僅宣傳和發揚和河北文化、豐富教學資源,更是對學生思想政治和素質教育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