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傳平
“閱讀要有一定速度”,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從小學五年級開始逐步提出的對閱讀的要求。面對浩如煙海的紙質、電子閱讀作品,以及當下倡導學生“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要求下,我們需要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讀到更多的內容,收獲更多的信息。筆者以統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閱讀要有一定速度”的閱讀策略教學為例,從避免習慣性回讀、學習掃視性默讀、借助關鍵詞速讀、帶著問題快速讀幾方面談談自己的一點實踐和思考。
作為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重要項目之一的閱讀素養,越來越得到廣大教育者的重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高年級段的“閱讀目標與建議”中明確提出了“閱讀要有一定速度”。
是的,要想讓學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閱讀者,我們首先要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然后就是讓他們具備一定的閱讀速度,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鑒賞和審美的能力,發展語用能力。本文嘗試結合統編教材五年級第二單元“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的策略滲透,談談自己的一點實踐和思考。
避免習慣性回讀
由于默讀時注意力不夠集中,或者一時間沒有理解所讀詞句的意思,人們總會自覺不自覺地回過頭去再次重讀。有閱讀機構根據人的眼動記錄研究發現,一般的回讀方式有:將本句話重讀,回到起始處重讀,逐句向前面搜讀等。在“閱讀要有一定速度”的嚴格標準要求下,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不停讀、不回讀”的習慣。這在本單元《搭石》一課的閱讀實踐練習中,編者做了清晰的提示和引導。教學中,筆者是這樣落實的。
首先,明確閱讀的要求。在閱讀之前,筆者讓學生自讀本單元的閱讀提示,知曉提高閱讀速度的策略目標,而后,再根據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提取快速默讀的三個要求,即“集中注意力、不停讀、不回讀”。這樣,學生就有了明確的方向、清晰的努力目標。這時,筆者補充強調:不要跳讀、選讀,必須讓每個字都從眼前過一遍。
接著,讓學生自己記錄看完所有文字所用的時間。在剛剛閱讀課文的時候,筆者將電子計時器放大投放到大屏幕上,然后讓學生做好準備,在教師“開始默讀”的指令下發以后,每個學生靜靜地進入獨立默讀課文的狀態。
然后,進行統計評價。本篇課文連同標點符號,總字數在620字左右,學生初次嘗試“集中注意力、不停讀、不回讀”的閱讀方式,筆者就按“每分鐘300字的要求”,制定了“優秀(130秒以內) ——良好(131-150秒)—— 一般(151-170秒)——還要努力(171秒以上)”的評價標準。在學生自我獨立默讀完成后,記下自己的閱讀時間,然后對照上面的“優秀——良好——一般——還要努力”四個等級,讓學生自行對號入座,并挑選幾名“優秀”的學生介紹自己的經驗,幾名“還要努力”的學生談談自己的努力方向。
最后,筆者總結他們好的做法,再次向所有學生強調“集中注意力、不停讀、不回讀”的要求,指出:“只要不影響理解,對于那些沒讀懂的詞句可以選擇放過。”
這樣的實踐練習,一開始可能會有很多學生不適應。因此,筆者在后面的閑暇閱讀時間里,特意為學生準備了一些600字左右的小文章,供他們自我練習、自我對照,促進慢慢提高。因為有了時間的限制,學生閱讀的專注力更加集中。同時,中途停頓或回讀的現象明顯減少。在學生樹立了一定的閱讀自信以后,再結合相關必讀書目,讓學生在讀“整本的書”中感知閱讀有一定速度對于閱讀質量提升的好處,自然就讓他們樂于接受這一策略了。
學習掃視性默讀
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將相和》的篇幅明顯加長,編者通過閱讀提示和書后的練習,提出了“盡量連詞成句地讀,避免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的策略。這樣的以詞語、短句為單位的默讀,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視域,課后練習中小女孩和小男孩的對話,也給爭強好勝的學生帶來了一絲游戲競技意味的挑戰。筆者在指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時,先出示一些長短適中的句子,以“比一比、賽一賽”的方式,在游戲化的情境中,看一看哪些學生能一眼看完一個句子。
然后,以不長的第一自然段、稍長的第二自然段為例,讓學生交流“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內容,從第一個字看到了后面的哪個字”,繼續考驗學生努力擴大自己的視域,而后讓他們繼續默讀下文,并以把時鐘投影到大屏幕上,幫助他們計算閱讀所花的時間。這樣,一輪下來,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一次次盡力去試圖讓自己的視域更大,閱讀速度更快。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掃視的方式來提高閱讀速度,并不同于我們常說的“瀏覽”。掃視,依然是逐句閱讀,是連貫的。而瀏覽,往往是為了尋找相關的信息而讀,在沒有自己需要的地方,完全可以采取大段跳過的方式。因此,瀏覽的速度可能會達到幾十秒甚至幾秒內就讀完一篇文章。
在學生練習“連詞成句讀”的擴大視域掃視中,我們教師一定要強調“都得快”的前提條件——知道文章寫了什么,有印象深刻的內容和自己的閱讀感受。如果在讀完之后,不能說出文章的相關信息,那么,你讀得再快,也和沒有讀的效果一樣。這樣的明確指出,旨在保證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
借助關鍵詞速讀
提高閱讀的速度,是基于學生理解基礎上的更高一層次的要求,是保證基本都懂、讀有收獲后的適當提高閱讀的速度。因此,為讓學生讀后印象深刻,獲取的信息盡可能地多,本單元在《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一課突出了“借助關鍵詞句,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的方法。這也就告訴學生:閱讀,是“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在閱讀的同時,用筆圈畫一些關鍵詞句、重要詞句,這樣我們讀完之后再回視整篇課文、從整體上把握內容更方便——因為圈畫出的關鍵詞相當于讓我們把書讀薄了,把長文讀短了。
同時,每讀完一個自然段或者幾行以后,稍作停留,對剛才所讀的內容進行一個概括性的回憶,這樣,可以讓自己熟悉課文的表達特點,迅速總結出更有效的閱讀方法,繼而再提高閱讀速度。如在讀了第二自然后,筆者讓學生說說“你圈畫的關鍵詞有哪些”“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從而讓學生養成抓關鍵詞閱讀的意識,掌握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另外,“學會預測”的能力對于提高閱讀的速度也很有幫助。當學生能根據中心句猜想到本段的主要內容,或者從上文推測出接下來會講什么,這樣不管學生的預測成功與否,都能集中他們的閱讀注意力,去積極閱讀。《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一課每一自然段的表達形式大體相似,都是通過作比較的方式來介紹的。我們讓學生試著猜一猜,課文接下來會說什么。學生在推斷出“肯定會寫一個本這一段里更快的事物”中享受閱讀的快樂,提高閱讀的速度。
帶著問題快速讀
閆國利先生認為:“閱讀效率=閱讀速度×閱讀理解率。”學生在練習快速默讀能力的過程中,需要聚精會神,邊讀邊思考,這樣才能讀有所得,閱讀也才有效率。否則,囫圇吞棗,不甚了了,這樣的閱讀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冀中的地道戰》一課就圍繞“帶著問題,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這一目標,讓學生展開系列閱讀實踐,在邊讀邊思中提高他們閱讀的質量。
關于“學會提問”閱讀策略,學生之前就有了實踐和操練,因此,無論是根據題目產生疑問,還是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疑問,對于他們提高閱讀的質量,都大有裨益。在學生閱讀前,閱讀中,筆者都鼓勵他們邊讀邊思考,并以一些名家名言如“讀書貴有疑,疑能得教益”“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等來勉勵他們。
不過,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教師不要片面追求學生的閱讀速度,或者一味拔高要求,而要循序漸進,一課一得。這樣,學生穩步提升,閱讀就不會是一場“急行軍”,而是氣定神閑地漫步于文學芳草園,吸納更多的營養。
總之,面對信息時代浩如煙海的閱讀內容,如何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自己需要的有價值的信息,是我們需要深刻思考的話題。當下,我們所要做的奠基工程,便是提高有效默讀的速度,在習慣培養中,逐步提升他們掃讀、思讀、抓關鍵詞讀的能力,逐步達成課程標準對高年級閱讀提出的“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的目標,為他們“讀好整本書做好儲備。
編輯/李 ?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