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生活質量的提高使人不再拘泥于吃穿用度,而開始注重生活的品質,對于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也逐漸提高。群眾文化作為傳播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已逐漸成為人們在工作之余的精神食糧。近年來,我國國民的綜合素養也在不斷提高,對文化方面的需求也開始增加,從當地的文藝會演到電視上的聯歡晚會,許多人開始對舞蹈的編排、創作背后的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目前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與編導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將從群眾舞蹈創作與編導工作現存的問題出發,提出目前這項工作的優缺點,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群眾文化舞蹈工作提出有效的新思路,旨在推動我國群眾文化舞蹈工作的新發展。
關鍵詞:群眾文化 舞蹈 創作 編導 思路
一、引言
群眾文化舞蹈作為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刻的內涵,也是人類文化發展歷史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人們通過不同的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無論是悲傷的還是振奮的,都能讓表演者和受眾感受到舞蹈藝術的魅力。舞蹈不但能夠促進群眾的身體健康,還可以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目前,科技發展極為迅速,手機、電腦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設備,但是長時間對著電子屏幕,對視力、身體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能讓人們在業余時間做一些運動放松自己,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更應該將群眾文化舞蹈工作做好,使之良好地發展,在無形之中促進我國群眾文化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助力。
二、群眾舞蹈創作與編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舞蹈編導缺乏重視
要想排出一場精美的舞蹈,群眾文化舞蹈編導工作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為了塑造不同的舞蹈形象,要從不同的肢體動作上表達出來,這樣才能夠展現出一個舞蹈作品應有的魅力。在舞蹈的編排上,為了可以呈現一個有溫度、有感情的作品,編導人員要借助舞蹈演員的肢體動作和情感去表達,但這個過程是十分艱辛、無味的,因此才會有那句老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說的不僅是臺上的表演者,也有臺下默默創作優秀舞蹈作品的人,那就是舞蹈編導。但因為每一場舞蹈的編排都是在幕后進行的,很少有人會在觀看舞蹈表演時想到編導人員的努力與辛苦,如果沒有特別錄制,就不會知道整個編排的過程,不能充分體會到編導工作的艱辛,使人們對編導工作的認識不清,甚至有一定的誤解,導致對舞蹈編導工作缺乏一定的重視。
(二)群眾文化舞蹈的表現力不夠
群眾文化舞蹈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和喜愛,歸根結底是因為舞蹈可以用不同的肢體語言去表達創作者、舞者的內心情感。它可以是溫柔似水的,可以是剛勁有力的,也可以是歡快活潑的。它能夠表達出人們對生活的的真實感受,從而打動觀眾的內心,優秀的舞蹈作品甚至在表演中可以與人們的精神世界產生共鳴。群眾文化舞蹈主要的作用是為了人們可以更加有意義地去支配個人的業余時間,不必長時間盯著手機傷害眼睛,而是通過舞蹈活動去放松身心,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讓這種活動變成習慣,這也是群眾文化舞蹈的獨特魅力。但現在,隨著群眾文化舞蹈的不斷發展,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可是一些舞蹈粗制濫造的問題也開始不斷涌現出來,導致很多舞蹈作品空有華麗的外觀,缺乏實質的內涵,從而使整個舞蹈作品看起來空洞,沒有靈魂。讓人無法記憶深刻,導致群眾文化舞蹈的表現力不夠,嚴重影響了我國群眾文化舞蹈事業的發展。
(三)舞者的基本功不夠扎實,缺乏專業素質
群眾文化舞蹈的表演者通常都是普通群眾,大多數人對于舞蹈都是由興趣開始,并沒有多深的功底,加上大部分舞者是中老年人,因為自身和時代的原因也沒有受過專業的形體、音樂的教育,只是看過精彩的舞蹈表演后對群眾舞蹈文化產生濃烈的興趣,出于喜愛之情才選擇加入進來。由于功底淺,訓練時舞者的接受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編導要在創作和編排中將舞者自身的狀況考慮進來,具體到選什么樣的題材,搭配什么樣的音樂,運用什么樣的舞蹈動作,之后將如何更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等,這也給群眾舞蹈創作和編排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
三、群眾文化舞蹈的創作與編導的新思路
(一)把握題材的群眾性,以科學的方式編排舞蹈
一場舞蹈演出是否可以成功,主要看兩個方面:一是觀看舞蹈表演的觀眾,二是舞蹈編排和表演者。首先,為了能讓群眾對舞蹈這項藝術更加感興趣,就必須讓舞蹈作品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去分析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和生活背景,之后根據實際創作編排。比如,為什么如今廣場舞會如此受到大眾的歡迎,當我們去觀察就會發現,廣場舞的背景音樂都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音樂,就算叫不出名字,也一定聽過其中的旋律,并且這些旋律中大多數都是以歡快、熱烈為主,這樣富有節奏感且動感歡樂的曲子會激發人們對舞蹈的興趣,忍不住加入其中。所以,在編排一段舞蹈之前一定要根據當地的情況,一定要根據表現方式、受眾人群的基本條件、興趣愛好及對舞蹈的理解程度等一些基本條件來決定。其次,為了能夠更加科學地對舞蹈作品進行編排,編導要對舞蹈表演者有著充分的了解,選擇表演者可以接受的方式。上文中曾經講過,在群眾文化舞蹈中存在表演者舞蹈功底不扎實的情況,所以更要求編導充分了解每位舞者的能力,多一些耐心與引導,盡量將其優點發揮出來。
(二)科學選擇舞蹈音樂,優化舞者的舞臺造型
在群眾文化舞蹈中,肢體動作是群眾文化舞蹈的核心,舞蹈音樂是舞蹈的靈魂所在。對于音樂有兩點重要的要求:第一,必須符合時代發展,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價值觀和審美。第二,群眾文化舞蹈音樂要有節奏感,可以與舞蹈動作產生融合,具有良好的協調性,二者缺一不可。群眾文化舞蹈的伴奏音樂是一場演出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好的音樂對一場演出來講是錦上添花的存在。不但可以使群眾文化舞蹈更有意境,還可以提高視聽感受,同時可以調動舞者的情緒,使舞者更有激情,可以幫助舞者更加自然地融入整個舞蹈中去。
在群眾文化舞蹈中,編導在設計舞蹈動作的同時,還要考慮到舞者的舞臺造型是否符合整個舞蹈的意境,好的舞臺造型會為整場演出加分,而對于群眾文化舞蹈,我們根據它的特點應該將演出風格定為熱情、歡快的,在形象上要更加有親和力。拉近舞蹈與受眾的距離感,從而讓更多的人被群眾文化舞蹈所吸引。
(三)激發廣大群眾對舞蹈的喜愛,加大對群眾文化舞蹈的輔導性工作
為了讓更多的人熱愛舞蹈并主動參與進來,我們應該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對群眾文化舞蹈的喜愛之情。如果社會群眾對舞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那么就算訓練中會辛苦,舞蹈動作會復雜,也不會打消他們的積極性。這樣不但確保了人數,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群眾文化舞蹈的質量。所以,編導人員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知道什么是群眾文化舞蹈,并且在舞蹈的編排上要更加用心去創作出一些大眾喜聞樂見的節目,要求舞蹈所表達的含義要通俗易懂,舞蹈動作要以簡單為主,表演的內容要精彩,音樂要恰當。舞蹈動作若是過于復雜,就算整場節目再精美,也會將一些沒有舞蹈功底的人嚇退,因為懷疑自己的能力而放棄難得的機會。
由于舞者大多數是來自基層群眾,舞蹈功底薄,甚至沒有接觸過舞蹈。所以,對群眾舞者要用更加細心的輔導方式,不能只考慮專業的輔導方式,要用他們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輔導。從實際出發,與現實的條件相結合才能收到良好的輔導成果,做到從群眾中來,使群眾文化舞蹈可以與群眾融為一體。這樣的輔導方式不但舞者愿意接受,還可以增強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推動群眾文化舞蹈事業的發展。
(四)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具體的發展情況進行輔導
在我國,從文化館到鄉鎮文化站,文化部門幾乎遍布各個地區。因為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的不同,經濟發展條件的不同,導致各個地區在發展上都存在很大差異。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將群眾文化舞蹈工作做好,提高效率,就要求文化輔導人員在進行群眾文化舞蹈輔導工作時,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那里經濟發展迅速,人們思想相對更加開放,無論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比中西部地區的時尚感要強。而中西部地區相對于東南沿海地帶,開放程度相對較低。也正因為受到外界文化的沖擊小,反而是當地的優勢之一。我國歷史悠久,各地不同的傳統文化爭奇斗艷。也正因為這些地域上的差別,導致各地風土人情的不同,進而使得群眾文化舞蹈在各地文化的影響下也變得豐富多彩。所以,作為編導人員要充分發揮各地獨有的優勢。
四、結語
群眾文化舞蹈在群中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做好群眾文化舞蹈工作的意義在于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促進社會和諧。我國地大物博,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所產生的多彩絢麗的文化是群眾文化舞蹈創新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但是,從目前群眾文化舞蹈的現狀來看,還有許多不足,各地群眾文化舞蹈的編導工作存在樣式單一的問題。這些不足都會影響群眾文化舞蹈工作的質量,只有將這些問題找出,并結合實際情況,將問題以更加合理的方式解決,才能進一步做好群眾文化舞蹈工作,促進群眾文化工作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麗媛.群眾文化中音樂和舞蹈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探析[J].北方音樂,2020(24):224-226.
[2]羅英,崔香玉.解讀新時期群眾舞蹈發展的新方向[J].藝術家,2020(09):83.
[3]周璽.從群眾文化視角看音樂和舞蹈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J].黃河之聲,2020(12):175.
[4]楊蕾娜.群眾舞蹈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與意義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20(08):52-53.
[5]戴沉沉.淺談關于創新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作的思考[J].作家天地,2020(07):173-174.
(作者簡介:高佳儀,女,碩士研究生,吉林省文化館,初級,研究方向:舞蹈編導)
(責任編輯 于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