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圣錦 袁 根 劉 凱 王 政 王 博 張維杰
(寧波吉利羅佑發動機零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 寧波 315336)
當下,可變氣門正時(Variable Valve Timing,VVT)技術已經成為汽油發動機的基本配置。VVT 系統主要由凸輪相位調節器(VCP)和機油控制閥(OCV)組成,VVT 技術實現了對配氣機構氣門正時的改變,有助于提升發動機的性能指標,同時有利于改善燃油經濟性,并降低碳氫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排放。不同的工況,需要不同的配氣相位。汽油機電噴系統通過標定ECU 數據和VVT 系統的零部件配合,實現不同工況對VVT 相位的需求[1]。本文以某電噴發動機為例,結合VVT 系統結構及工作原理,闡述VVT 系統開發過程,論證標定策略的應用對VVT系統正常工作的重要性。
進氣側VCP 主要由皮帶輪、擋油銷/葉片簧、轉子、定子(外殼)、彈簧座/鎖止銷/鎖止簧/鋼套/襯套、聯接頭、銷子、密封圈及蓋板等零部件組成,具體結構見圖1。

圖1 進氣側VCP 結構
OCV 主要由殼體、電磁螺絲管總成、電樞、閥芯、閥套及彈簧等零部件組成,具體結構見圖2。

圖2 OCV 結構
進氣側VVT 系統向提前方向調節的工作原理為:車輛加速過程,發動機輸出轉矩需求增大,OCV通電開始動作,閥芯向下運動,機油從OCV 的P 口進,A 口出,通過VCP 提前腔油道進入VCP 提前腔,將鎖銷頂起,轉子轉動,進行相位調節。滯后腔機油從OCV 的B 口出,并通過T 口排出。當VVT 系統的實際相位達到目標時,OCV 保持中立點,VCP 中2 個腔油道油壓達到平衡,轉子穩定在某一個角度。
VVT 系統向提前方向調節的工作原理見圖3。

圖3 VVT 系統向提前方向調節的工作原理
進氣側VVT 系統向滯后方向調節的工作原理為:車輛減速過程,發動機輸出轉矩需求減小,OCV斷電,閥芯在彈簧作用下向上運動,機油從OCV 的P口進,B 口出,通過VCP 滯后腔油道進入VCP 滯后腔,轉子轉動,進行相位調節。提前腔機油從OCV 的A 口出,并通過T 口排出。當VVT 系統的實際相位達到目標值時,OCV 保持中立點,VCP 中2 個腔的油道油壓達到平衡,轉子穩定在某一個角度。
VVT 系統向滯后方向調節的工作原理見圖4。

圖4 VVT 系統向滯后方向調節的工作原理
VVT 系統的響應速度為單位時間內VVT 系統所能調節凸輪軸轉過的角度,一般設計要求:
1)-10~20°CA,大于50°CA/s;
2)20°CA 以上,大于100°CA/s。
其中,VCP 本身的結構參數對VVT 系統的響應速度影響最大,使用轉矩壓力比參數來衡量,該參數僅與VCP 結構有關。另外,OCV 在油道中的安裝位置對VVT 系統的響應速度有較大影響。
OCV 的電流-流量(I-O)特性曲線示意圖見圖5,包括保持點、最大流量點及曲線特征。

圖5 OCV 的I-O 特性曲線示意圖
各個工況下,不同的氣門重疊角,發動機性能表現差異大。根據整機性能開發的要求,篩選出各工況所對應的比較理想的VVT 系統工作位置。
常規的VVT 控制策略如下:
1)發動機在怠速、小負荷、停機或者起動時,盡可能推遲打開進氣門、提前關閉排氣門,采用小的甚至無氣門重疊角。在此種策略下,回流到進氣道的燃燒氣體減少,可改善怠速及小負荷的發動機燃燒穩定性及燃油經濟性。
怠速、小負荷等工況氣門重疊角示意圖見圖6。

圖6 怠速、小負荷等工況氣門重疊角示意圖
2)發動機在中等負荷時,不僅要考慮動力性,還要兼顧燃油經濟性,因此進氣門適當早開,排氣門適當晚關,氣門重疊角適當增加。在此種策略下,內部EGR 率增高,增加了稀釋效應,使NOx排放降低(缸內燃燒溫度降低)、HC 排放降低(未燃氣體再燃燒)、發動機磨損降低(泵氣損失減少)。
中等負荷工況氣門重疊角示意圖見圖7。

圖7 中等負荷工況氣門重疊角示意圖
3)發動機在中低轉速高負荷時,動力性和中等負荷時類似,需求明顯,但進氣門應更早開,排氣門應更晚關,以獲得最大的氣門重疊角。在此種策略下,充氣效率提高,從而提高了中低轉速段的轉矩。
中低轉速高負荷工況氣門重疊角示意圖見圖8。

圖8 中低轉速高負荷工況氣門重疊角示意圖
4)發動機在高轉速高負荷時,氣流速度高,為盡可能提高進氣效率,需盡可能推遲打開進氣門、適當推遲關閉排氣門。在此種策略下,充氣效率進一步提高,在高速高負荷獲得最大功率。
高轉速高負荷工況氣門重疊角示意圖見圖9。

圖9 高轉速高負荷工況氣門重疊角示意圖
2.2.1 全負荷工況
全負荷工況,對于自然吸氣發動機,一般標定原則是以充氣量最大為最優原則;對于增壓發動機,主要標定原則為油耗最低。
自然吸氣發動機全負荷工況(轉速為1 200 r/min)標定目標示意圖見圖10。

圖10 自然吸氣發動機全負荷工況標定目標示意圖
2.2.2 怠速、小負荷工況
怠速、小負荷工況,隨著氣門重疊角加大,回流到進氣道的燃燒氣體增多,出現失火,導致HC 排放上升。一般發動機在怠速、小負荷工況,VVT 工作在參考位置。
怠速、小負荷工況標定目標示意圖見圖11。

圖11 怠速、小負荷工況標定目標示意圖
2.2.3 中速、中負荷工況
中速、中負荷工況,在轉速、進氣量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氣門重疊角加大,內部EGR 率加大,NOx排放有較明顯的下降。VVT 位置標定以油耗最優為原則。
中速、中負荷工況標定目標示意圖見圖12。

圖12 中速、中負荷工況標定目標示意圖
基于DOE 設計完成VVT 系統位置標定[2],進氣VVT 位置標定結果、排氣VVT 位置標定結果分別如圖13、圖14 所示。

圖13 進氣VVT 位置標定結果

圖14 排氣VVT 位置標定結果
從圖13、圖14 可以看出,排氣VVT 曲面變化相對平滑,進氣VVT 曲面在中小負荷區域凹凸不平。這是因為發動機的性能、油耗、排放對進氣相位的變化更為敏感[3]。
通過標定PID 控制閥值,使進、排氣VVT 在各轉速、負荷的動態跟隨性偏差控制在±1°CA 以內,動態變化過程最大超調不超過3°CA。
需結合VVT 系統設計關健參數協同開發,VVT系統跟隨性允許輕微的超調,但不允許出現超調過大、過阻尼等情況。
VVT 系統跟隨性輕微的超調示意圖見圖15,VVT 系統跟隨性超調過大、過阻尼示意圖見圖16,VVT 系統跟隨性過阻尼、超調過大示意圖見圖17。

圖15 VVT 系統跟隨性輕微的超調示意圖

圖16 VVT 系統跟隨性超調過大、過阻尼示意圖

圖17 VVT 系統跟隨性過阻尼、超調過大示意圖
在發動機運轉過程中,會因磨損和清潔度等不可避免的原因產生顆粒物。這些顆粒物跟隨機油進入VVT 系統,使OCV、VCP 開啟或關閉不暢,造成進、排氣VVT 動態跟隨性不良。因此,開發、應用有針對性的標定策略是必要的。標定策略主要有2 種:自清潔及UNLOCK。
自清潔功能分為車輛上電自清潔、車輛滑行斷油自清潔及車輛下電自清潔3 種。
車輛上電自清潔是指車輛上電時,通過調節VVT,控制占空比大、小往復變化,進行OCV 內部自清潔操作。
車輛上電自清潔示意圖見圖18。

圖18 車輛上電自清潔示意圖
車輛滑行斷油自清潔是指車輛滑行斷油過程中,自清潔功能開啟,一種方式是通過調節VVT 目標值,使VVT 往復靠近、遠離參考值,進行OCV、VCP 內部自清潔操作,示意圖見圖19;另一種方式是通過調節VVT,控制占空比大、小往復變化,進行OCV、VCP 內部自清潔操作,示意圖見圖20。

圖19 車輛滑行斷油自清潔示意圖(調節VVT 目標值)

圖20 車輛滑行斷油自清潔示意圖(調節VVT)
車輛下電自清潔是指車輛下電時,通過調節VVT,控制占空比大、小往復變化,進行OCV 內部自清潔操作。
車輛下電自清潔示意圖見圖21。

圖21 車輛下電自清潔示意圖
UNLOCK 功能是指ECM 檢測到OCV 或VCP因卡滯導致進、排氣VVT 動態跟隨性偏差過大時,通過調節VVT,控制占空比大、小往復變化,進行OCV、VCP 內部自清潔,從而消除卡滯現象。
UNLOCK 功能示意圖見圖22。

圖22 UNLOCK 功能示意圖
持續跟蹤、統計某品牌車型:
1)未集成自清潔及UNLOCK 標定策略,市場車輛保有量為187 563 臺,一年以內出現進、排氣VVT動態跟隨性不良相關故障16 例,維修車輛與已售車輛之比為85×10-6;
2)集成自清潔及UNLOCK 標定策略,市場車輛保有量為170 339 臺,一年以內出現進、排氣VVT 動態跟隨性不良相關故障0 例。
對比發現,自清潔及UNLOCK 標定策略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進、排氣VVT 動態跟隨性不良故障率。因此,開發、應用有針對性的標定策略是必要且重要的。
本文結合汽油發動機VVT 系統結構及工作原理,闡述了VVT 系統開發過程,論證了標定策略的應用對VVT 系統正常工作的重要性。結論如下:
1)VVT 系統開發過程中,標定必須與VVT 系統硬件設計關鍵參數關聯開發,如匹配不當,會造成VVT 運行過程中出現超調或過阻尼等情況,造成進、排氣VVT 動態跟隨性不良。
2)VVT 系統標定策略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進、排氣VVT 動態跟隨性不良故障率,開發、應用有針對性的標定策略是必要且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