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多

1997年開始修建的永連公路,穿越湖南藍山縣全境。1998年3月25日,在因修公路而拆的塔峰鎮和平村(縣城近郊)一老屋內,發現了一張極其珍貴的大革命時期的“紅色傳單”(見附圖)。傳單用16開淡黃色草紙(俗稱“香包紙”)套紅石印。珍藏者名叫廖定安,是藍山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的負責人之一。他為了珍藏這份傳單,在棟梁上鑿了個長27厘米、寬8厘米、深7厘米的洞槽,將傳單用一刀香包紙夾裹好放進槽內,然后用蓋板密封,整根棟梁遍刷紅油漆,從外觀上肉眼很難察覺;加上它又是安在房屋頂部,不是拆屋一般不會發現,因而平安保存了整整70年。
1926年,大革命運動在南方各省如火如荼展開,藍山是革命形勢發展較快的一個縣。這年的2月,中共中央召開會議,確定“我黨應從各方面準備北伐戰爭”,“北伐的政綱,必須以解決農民問題作主干”,“必須在北伐必經之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加緊開展群眾工作”。遵照這一精神,3月初,在江西洪都工作的共產黨員李蓋凡(藍山古城鄉社門村人)受組織派遣,回藍山開展革命活動。此間,夏承虞、胡國鎮、李烈宏等共產黨員,也分別自長沙、衡陽等地返鄉。李蓋凡、李烈宏在家以從事農業生產為掩護,發動農民起來革命;夏承虞、胡國鎮則以教書為掩護開展工作。
由于湖南農民運動的形勢發展很快,藍山的農民運動亦很快由地下轉為公開的革命活動。李蓋凡過去在家鄉曾開倉濟貧,賣田辦學,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威信。這次回到家鄉,他逐戶上門宣傳動員,農民很快就發動起來了,6月,成立藍山縣第一個農民協會——和平鄉農民協會,選舉李秋福任委員長,廖定安也是農協會負責人之一。此后,每逢縣城圩期,李蓋凡就帶領農會會員手持小紅旗,敲鑼打鼓,到市場宣傳“窮人為什么窮,富人為什么富”的道理,發動農民起來同封建制度做斗爭。
7月,在湖南第一紡織廠當工人的藍山籍共產黨員胡祖舜受省總工會籌備處的委派,回藍山任工運特派員。他與李蓋凡、夏承虞等接通關系后,即建立了“中共湖南區藍山支部”,胡祖舜任支部書記。自此,藍山的革命活動開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蓬勃展開。黨支部為了盡快地把農民運動推向全縣,決定籌建縣農民協會。李蓋凡又賣田5畝,作為籌建縣農民協會經費。在黨支部的領導下,串聯發動了一批熱心農民運動的小學教師,利用暑假,到各圩場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登臺演講。傳單采用香包紙石印而成,內容為“全國農民聯合起來,推翻封建制度”“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劣紳”等革命口號。演講的內容是“中國為什么這樣貧弱不振?社會為何這樣黑暗?農民為何這樣痛苦?農民痛苦要如何才能解除”等革命道理。
不久,湖南省農民協會籌備處委派共產黨員歐陽恒(衡陽北鄉人)到藍山任農運特派員。他的到來,為如火如荼的藍山農民運動大大地添了一瓢油。歐陽恒召集李蓋凡、胡祖舜等共產黨員決定盡快成立縣農民協會,以領導各地的農運工作。
9月中旬,藍山縣農民協會在縣城城隍廟正式召開成立大會。會場布置樸素大方,莊嚴壯觀。城隍廟大門兩側貼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革命分子團結起來;封建勢力打垮下去。橫批是:喚起民眾。大門進去有兩條側門通會場,是縣城唱大戲的場地。舞臺上方懸掛大紅會標:藍山縣農民協會成立大會。兩邊又是一副對聯:犁去世間不平事;耙出天下太平春。縣公法團和各機關代表,縣立中學和女校學生,各鄉農民協會會員和城關附近農民等兩千多人參加了成立大會。李蓋凡報告開展農民運動的目的和行動方針、措施。省農運特派員歐陽恒、省工運特派員胡祖舜講了話。接著選舉縣農民協會執委,李蓋凡任委員長。會后舉行了游行。縣農民協會成立后,把全縣劃分為6個農區,委派專人分赴各區,發動群眾籌建區、鄉、村農民協會。
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運動迅速在全縣鋪開。正如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所指出的“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什么力量也阻擋不了”。第一區農民協會成立后,領導農民開展減租減息,打擊土豪劣紳的斗爭,抓土豪朱仲林、成新甫批斗,戴高帽子游街。縣女界聯合會配合農協會廣泛宣傳“反對三從四德”“反對買賣婚姻”“反對一夫多妻”“反對虐待婦女”等婦女革命道理,副會長阮貞帶領一批會員涌進城內土豪陳星五、鐘楚干家,指責他們虐待丫環,要丫環掛著牌子去做事的罪行,責令他們把丫環退還原家。二區、四區、五區的農民協會都先后批斗了一批橫行鄉里的土豪劣紳,極大地打擊了他們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廣大貧苦農民的革命斗志。
12月1日,湖南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在長沙召開,藍山縣指派農運特派員歐陽恒代表藍山出席。
歐陽恒回到藍山后,及時傳達貫徹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精神,主要內容為:減租廢押,解散團防局,鏟除土豪劣紳,組織農民自衛軍等。1927年新年伊始,農民協會組建了農民自衛軍,并根據省頒發的《湖南懲治土豪劣紳暫行條例》成立了“審判土豪劣紳特庭”。“特別法庭”審判土豪陳福山就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第四區農民協會把劣紳陳楚才在毛俊附近的50畝好田沒收分給了無田的農民,并將其關押。陳楚才的兒子陳福山極為不滿,公然跳出來與農民協會作對。縣農民協會把他拿獲,3月12日,在文廟召開群眾大會,批斗陳福山,并根據上述條例,判處陳福山死刑,當即執行。
農民協會的一系列革命行動,得到全縣廣大群眾的擁護,一時名聲大振。但是,5月21日,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獨立團團長許克祥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后塵,在長沙制造了駭人聽聞的“馬日事變”,鎮壓革命的腥風血雨,霎時橫掃全省城鄉。
6月2日,中共藍山支部召開“應變會”,部署分散隱蔽,燒毀文件傳單。李蓋凡堅持自己留下,繼續領導群眾同反動勢力做斗爭。隨后,縣府發出通緝令,重金懸賞通緝李蓋凡等17名共產黨員。其時,大部分同志已疏散到外地。李蓋凡隱藏在縣城塔下寺內,一老和尚勸其外出躲避,李蓋凡堅定地表示:“砍頭如同風吹帽,坐牢好比坐花園,革命不怕死,怕死不忠誠。”12日,李蓋凡獨身進城找縣長面理。不料,縣長席代成不由分說,當即把李蓋凡捕入牢房,翌日即將其殺害于縣城南門外。
轟轟烈烈的藍山大革命運動被殘酷鎮壓了。和平鄉農協會的廖定安堅信革命總有一天會成功,他將一份傳單巧妙地藏在自家廳屋的棟梁內,然后同農協會廖先恁等人逃到廣西賀縣,改名換姓在賀縣的小學任教,及至1937年才回縣。廖定安在解放初期去世,死前他曾告訴家人和至友,在廳屋的棟梁內珍藏有革命傳單。由于棟梁安裝的位置太高,家人一直未做處理。1998年在拆遷廳屋時,他的后人才記起這件往事。“紅色傳單”的發現再次見證了大革命時期藍山縣的農民協會運動。
(責任編輯: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