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梅
[摘 要] “職場英語”作為專門用途的英語課程,它也屬于生涯發展課程的一部分。在生涯發展理論指導下,通過“職場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培養學生樹立生涯發展意識、教育學生掌握生涯發展知識、引導學生提升生涯發展能力、促進學生豐富生涯發展體驗、推動學生提高生涯發展素質,不僅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職場英語交際能力,而且能有效促進學生對未來自我發展的探索,為學生生涯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提升其生涯發展競爭力。
[關鍵詞] 生涯發展;職場英語;職業規劃;大學生就業;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1) 05-0096-03
育人、成人、發展人是教育的根本功能。教育要立足于人的發展,就必須關注對學生的生涯發展意識、能力、素質的培養。按照生涯發展理論,一個人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應該具有不同的重點發展任務。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黃金階段,是大學生進入社會職場前的重要準備期,也是他們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期。培養大學生掌握生涯發展知識、提升生涯發展能力、豐富生涯發展體驗、提高生涯發展素質,對于大學生的生涯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這一時期的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探索階段,在職業觀念、職業理想、職業目標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發展性;同時,大學為青年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了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的有利環境和條件,能充分滿足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為他們走向職場奠定良好的生涯發展基礎。“職場英語”課程作為專門用途英語,不僅可以系統提升大學生的職場英語交際能力,而且能夠有效結合課程學習內容,教育引導他們對未來自我發展的探索,幫助大學生開展職業規劃,解決就業困惑,促進大學生的生涯發展。因此,基于生涯發展理論,在“職場英語”教學過程中,把專業用途英語的學習與生涯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教育并引導學生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不僅必要,而且迫切。
一、生涯發展理論
20世紀50年代,職業生涯發展理論應運而生。1951年,美國的金斯伯格(Ginsberg)出版《職業選擇》一書,提出職業發展的三階段理論,他把職業發展劃分為空想階段、嘗試階段、現實階段三個發展階段,奠定了生涯發展理論的基礎。1957年,美國職業管理學家舒伯(Super)出版《職業生涯心理學》一書,首次使用“職業生涯”概念,他認為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可以劃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衰退五個階段,其構成生涯發展理論的基本主張和框架基礎。施恩(Schein)教授基于人生不同年齡階段面臨的問題和職業工作的主要任務,提出了職業生涯發展九階段理論,分別是成長幻想探索階段、進入工作世界、基礎培訓、早期職業的正式成員資格、職業中期、職業中期危險階段、職業后期、衰退和離職階段、退休階段。按照生涯發展理論,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重點發展任務。這些理論啟發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系統思考人生的生涯發展之路,把握好自己的人生發展目標,這也無疑是大學生和高校教師開展生涯發展規劃教育和指導的理論向導。
大學生由于缺乏基本的社會認知和工作經驗,對未來職業世界還只有模糊的、籠統的感性認識,他們一般處于生涯發展的嘗試階段、成長幻想探索階段、探索階段的過渡期。因此,作為大學教育,始終應該以生涯發展為著眼點,以促進學生的生涯成熟為目標,激勵他們增長自己的知識、能力和才干,探尋職業的最佳選擇。特別是在相關課程的教學中,重視生涯規劃及生涯決策能力的培養,為他們未來從事實際的職業打好基礎,這是一項不容置疑的任務。而作為對未來職業選擇、職場技能等一系列主題的情景學習和操練的“職場英語”課程,其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正切合這樣的改革與探索。
二、“職場英語”課程的性質和內容
(一)課程的性質
“職場英語”是一門融匯話題、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的專業用途英語課程,重點是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未來職場所需要的英語語言應用技能以及與擇業就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工作技巧,包括從初入職場的就業準備,到職場中的社交、溝通,再到具體工作的應對、職場事務的處理等基本知識與技能。課程教學以語言學習為目的,任務教學為手段,形成循序漸進的生活化學習程式,在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而將職場英語課程教學與職業生涯規劃有機結合、深度融合,為學生未來求職就業、生涯發展等起加權效應作用。
(二)課程的內容
“職場英語”課程所選內容均來自真實職場環境中的交際話題,旨在培養學生適應未來職場環境的英語交際能力。課程采用模塊化和項目化教學,通過精心設計的系列活動,引導學生開展“體驗式”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在交際活動中創造性地應用知識和培養能力的機會。教學內容劃分為四大模塊,分別是:(1)走向職場——就業準備;(2)立足職場——社交和辦公;(3)開拓職場——會議和溝通;(4)運籌職場——管理和策劃。這些內容基本涵蓋了實際職場和商務領域各個層次的職場基本知識與實用技能,具有基礎性和前沿性,對學生求職和從業具有重要的實際指導意義。
三、基于生涯發展理論的“職場英語”教學策略改革
根據“職場英語”四大模塊的教學內容,遵循生涯發展理論,在教學過程中,以生涯發展為著眼點,通過虛擬現實中的職業角色,運用走向職場的生涯準備、立足職場的生涯適應、開拓職場的生涯升華、運籌職場的生涯管理形成前繼后續的教學邏輯,將職場英語教學與學生職業規劃、生涯發展教育有機融合,培養學生樹立職業生涯發展意識,提升生涯發展能力,全面發展學生的生涯素質,促進學生的生涯成熟,這將是“職場英語”教學“授人之以漁”的最佳演繹。
(一)培養學生樹立生涯發展意識
職業生涯發展是一個人長期的發展過程,貫穿一個人的整個職業階段,但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和主要任務卻是不相同的。作為大學生,大學期間的主要任務是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就生涯發展來說,就是培養其對未來職業的探索能力及對學業、生涯的規劃能力,做好具體的就業準備。“職場英語”課程的教學通過對未來職業選擇、面試、入職及職場交際等一系列主題的情景學習和操練,使學習者了解并熟悉求職、入職相關流程,掌握實用職場技能,既為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地使用英語奠定基礎,也為他們適應未來自身職業發展需要做好擇業的心理與行為準備提供幫助。教學中,充分展示課程中所蘊含的生涯發展教育內容的具體作用,采用多元化的生涯發展體驗途徑,實行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客觀地將自己的職業愿望或要求,與主觀條件、能力、社會需求密切聯系起來,增強對專業前景及就業前景的了解,主動查找自身在專業水平、能力結構、人際交往、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從而啟發學生對照自己未來的職業定位,明確自己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調整,如何突破,這樣可以促進學生樹立起科學、長遠的生涯發展意識,有效實現對學生生涯發展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學生掌握生涯發展知識
生涯理論產生以來,中西方學者對其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豐富和發展,不僅使這一理論成為目前使用廣泛且具有鮮明現實價值的重要理論,而且形成了包括生涯認知、生涯探索、生涯規劃、生涯管理等系統知識的科學體系,幫助我們認識到:職業生涯不僅僅只是一份職業或工作,而且是貫穿人們一生怎樣生活、怎樣發展的過程。因此,學習和掌握貫穿這一過程所需要的知識不僅現實而且重要。“職場英語”課程通過職業定位、職業選擇、簡歷撰寫、面試應聘、入職工作等系統性的知識教育和訓練,教育和引導學生明確生涯發展目標,從而激勵他們在大學期間不斷充實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
生涯發展的重要前提是職業定位和職業選擇,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目標。這首先需要能深刻認識自己,需要對自己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包括與職業匹配的知識、能力、素質,與職業相適應的興趣、特長和愛好,以及個人的價值觀、個性、態度等。通過自我評價,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選擇推斷未來可能的工作方向,做出職業定位的判斷,建立一個可實現的目標。其次,還要對職業選擇有較深入的了解,包括行業的性質、能力的要求、職業的規范、工作的內容等,了解工作崗位的特性,分析未來職業的基本要求。通過自我分析與職業分析的有機結合,充分把握未來職業定位。
簡歷作為大學生從學校走向職場的媒介,在生涯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正式語體,簡歷是求職者向潛在的雇主展示其資歷、技能和經歷的重要文件,也是向潛在雇主推銷自己的一種方式。簡歷有其自己的規則和框架,其中要重點展示的教育經歷、實踐工作經歷和個人成就等,這些與所謀求職位密切相關的信息,將充分證明與選擇職業崗位的條件吻合度。在“職場英語”課程教學中,學生通過簡歷撰寫的學習,清晰地展望未來真實的期望職業所需要具備的要求和職業情景,將會促使他們更加深刻地把握作為一名合格大學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從而更加明確大學的學習目標和任務。
面試是大學生從學校切入社會走向職場的橋梁,是充分顯示自身專業領域素質、修養和能力的機會窗口。“職場英語”課程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教學法,組織學生模擬求職面試現場,在近乎實戰的情景下,詮釋面試問題的回答要點和注意事項,培養學生掌握求職禮儀及溝通技巧,學會如何應對面試以達到成功就業的目的,這將有利于他們更順利地走向職場,在生涯發展中起好步。
(三)引導學生提升生涯發展能力
“職場英語”課程理所當然地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職場英語應用能力,并且這已逐漸被確定為生涯發展的一種基本能力。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用人單位為了能有效地區分求職者的職業能力,進而選拔出優秀的人才,對求職者的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從大學英語四級標準到六級為參考依據,甚至于很多競爭激烈的單位采取自主英語考試制度來檢測求職者真實的英語水平。“職場英語”教學通過強化學生學習實際場景的英語表達方式的過程,幫助他們提升個人的生涯發展潛力,這無疑是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生涯發展的有效途徑。
“職場英語”課程以其面向職場的基本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的教學與體驗,將教育、實踐和生活融會貫通,通過設置未來可能面臨的職業場景,培養學生學習參加會議、進行正式演講、練習主持技巧、掌握涉外禮儀、強化溝通技巧,處理日常事務、解決實際問題等綜合能力,通過學習制定職業規劃,撰寫申請信、簡歷、感謝信、投訴信及辭職信等職場應用技能,這些技能的提高將會是學生進入未來職場的工作勝任能力的生動展現,從而為他們獲得在社會職場中的綜合競爭實力奠定堅實基礎。
(四)促進學生豐富生涯發展體驗
大學生生涯發展教育不應僅只是書面理論的傳授,更應該是創造條件提供給他們體驗的機會,讓他們了解和感悟職場中的原則和方法,避免“紙上談兵”的空洞說教。例如,通過簡歷撰寫的教學,促進學生真正體驗職業定位和職業選擇的內涵,引導他們分析職業崗位對專業知識、能力素質、職業規范的要求,找到自己存在的差距,明確奮斗的方向。通過工作匯報的演練,掌握工作匯報的基本程序和架構,學會辦公軟件的使用,熟悉工作匯報的要領,訓練使用書面溝通和口頭溝通的技巧。甚至利用校企合作的途徑,請實踐領域的專家進入課堂,設置面試應聘的模擬場景,組織學生參與招聘實訓,了解面試應聘的程序、規范和要求,掌握面試問題的回答要點和注意事項,熟悉職場的基本禮儀,向行業專家請教職業、工作的實際內容和具體要求。這些都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真實職場的實際感受,啟發他們與現實社會接軌、與實際工作對接,增強職業自覺性,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技能,培養他們積極主動地選擇人生道路的能力和態度,更好地實現理想擇業成功就業,從而在職業生涯發展中得心應手。
(五)推動學生提升生涯發展素質
“職場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推動學生提升生涯發展素質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除了在前述所涉及的教學過程中多途徑、多層次、多元化著力提升學生的生涯發展素質,尤其是在課程的綜合考核中,更應該通過建立基于生涯發展的教學效果考核評價體系和方式,突出體現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的訓練、生涯發展意識的形成以及生涯發展能力的培養上,以全面促進學生生涯發展素質的提高。課程成績的考核與評定要力求體現“職場英語”應用性、技能性的特點,充分重視學生的參與度,反映協作學習能力與團體貢獻,實行過程評價、階段性小結、實訓操練、情景模擬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方法。過程評價重在考查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職場英語運用的效果和生涯發展知識的掌握,如面試應聘實訓、入職場景模擬、工作匯報演練、職場案例分析、職業角色扮演等。階段性小結是在完成課程每一階段的學習任務后,對學生的職場英語應用能力和生涯發展能力的階段性學習效果的總結,如確定職業定位、撰寫求職簡歷、總結匯報工作等。這種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不僅體現課程應用性的特點,同時也體現“職場英語”在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提高學生生涯發展能力方面的優勢,更有利于培養具有英語綜合實力的人才,從而也更有利于增強個人的生涯發展競爭力。
四、總結
每年都有很多大學生走向社會走向職場,但他們面臨的結果卻迥然不同,有的能夠很好地把握職場機會,有的則屢屢受挫,不盡人意。究其原因,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作為個體的大學生在走向職場前,是否能夠準確的自我定位,是否有明確的生涯規劃,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擇業就業技能。“職場英語”作為專門用途英語課程的同時,也是生涯發展課程的一部分。通過課程的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職場英語交際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對未來的自我發展進行有效探索。在生涯發展理論指導下,“職場英語”課程教學通過啟迪學生樹立生涯發展意識、教育學生掌握生涯發展知識、引導學生培養生涯發展能力、促進學生豐富生涯發展體驗、推動學生提高生涯發展素質,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提升其生涯發展競爭力,這完全符合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作所確定的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的改革方向。
參考文獻:
[1]顏亮.生涯發展階段理論視角下的醫學本科生就業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3(15).
[2]王本賢.生涯發展理論下的個性化就業指導[J].遼寧教育研究,2006(12).
[3]付曉,陳永磊,范文潔.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價值觀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9(2).
[4]宋爭輝.普通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開發與教學策略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責任編輯:王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