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松
摘要: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也就是所謂的冠心病,其主要發病機制為機體內的冠狀動脈的脂質成分以及炎性物質長時間沉積在血管當中,呈現出類似于小米粥的斑塊,促使動脈血管管壁變得狹窄且較硬,對血液循環產生不利影響,進而構成心臟的肌肉組織由于長時間缺血、缺氧而引發的器質性病變,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再加上人們不良生活行為,心血管病疾病呈年輕化發展趨勢,并且患病人數逐年上升,現階段中醫成為冠心病治療的首選。
關鍵詞:血府逐瘀湯;冠心病;中醫療法;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5-341-02
引言
在清朝醫學家王清任所著作的《醫林改錯》一書中就對血府逐瘀湯就有明確記載,該藥方是由四物湯及四逆散合并桔梗及牛膝組合而成,藥方中的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枳殼以及桔梗等中藥材合用,充分發揮各自功效,同時達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疼的作用。另外,該藥方不僅有通血府的作用,同時兼顧行氣,在確保氣血運行通暢的同時,發揮了活血、散瘀以及止疼等功效,成為治療由于血瘀而引發各種疾病的治療良方。從現代藥理學的角度來說血府逐瘀湯可以改變患者體內血壓的凝固性及流變性,不斷改善血液循環,擴張血管的同時,降低血脂水平及血管阻力,確保患者受損組織快速康復。
1.血府逐瘀湯的組成及各自作用
血府逐瘀湯是由清朝醫學家王清任開創的,并且由桃紅四物湯、四逆湯外加桔梗和牛膝組合而成,藥方中的桃仁、小紅花以及赤芍等消可以散和攻逐患者體內瘀血,具備疏通血脈,消散瘀滯等功效;而當歸、生地黃起到了活血養血的功效,在消除體內瘀血的同時還不會傷血;柴胡以及枳殼可以疏散郁結的肝氣,正所謂氣行則血行;而桔梗的功效則是確保藥效直達病灶;甘草起到一定的調和作用,促使患者氣機通暢,只要患者血府通暢,才能達到祛除瘀血的目的。另外,通過研究發現,桃仁、紅花以及當歸除了上述功效以外還有著抗心肌缺血的功效,牛膝還可以調節血脂,生地黃對血管的內皮細胞產生了一定的保護作用,除此之外,通過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血府逐瘀湯保護心肌細胞不會損傷,同時緩解患者心肌缺血狀況,降低血液粘稠度,并且一般情況下心血管疾病往往與中醫所說的“瘀”息息相關,患者由于存在瘀血導致經脈、血管不通暢,正所謂不通則痛,所以活血、化瘀、通血府成為冠心病的主要治療手段。
2.瘀血證與冠心病之間的聯系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冠心病當屬胸痹以及厥心痛等范疇,主要臨床癥狀為患者心前區出現悶、痛感,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心痛感,并且在心痛時伴有針刺感,上述這些均為血瘀的表現,另外患者還存在氣滯以及氣血兩虧等狀況。引發血瘀證的主要原因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實導致的血瘀,在《癥因脈治·胸痛論》一書中就有記載,不是因為外感而導致的胸內隱有痛感,患者由于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過于激動,而導致患者心熱火旺克制肺金,或者怫郁氣逆對患者肺道產生一定痰液及凝氣瘀滯導致患者出現胸悶等癥狀,受到其情志因素的影響,導致氣機不調,患者臟腑功能不均衡,再加上血液循環不通暢進而加重胸悶、胸痛癥狀。另外在《繼志堂醫案·痹氣門》一書中也有記載,胸痛徹背也就是胸痹,該疾病的發病機制不僅僅是痰濕穢濁之邪,并且存在瘀血現象,交阻隔間,以上種種都說明了,寒凝、痰濁以及氣滯都會導致患者氣機失衡,無法促進血液循環而導致瘀血堆積,并且還會對血液的粘滯性及流動性產生不良影響,進而出現血瘀狀況,血液流通不通暢則引發胸痛感[]。其二,虛導致的血瘀,氣血不足、虧虛造成體內血液流通受阻,并且長時陰陽血氣作用造成氣血、津液不足,對臟腑經脈不能進行有效濡養讓出現疼痛。而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狀動脈血管堵塞或者狹窄出現的一系列氧化應激反應以及免疫炎癥反應等,影響血液粘稠性和流動性,出現血瘀狀況,此外,運用現代數據技術對冠心病用藥配伍的規律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藥方主要以具備活血、化瘀、補氣及理氣功效的中藥材為主。
3.血府逐瘀湯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3.1血府逐瘀湯在冠心病防治方面的實驗研究
3.1.1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耿兆輝(2011)在《血府逐瘀湯對動脈粥樣硬化大鼠血脂及血管活性物質的影響》一文中通過研究發現,血府逐瘀湯可以有效減少患者血清中內皮素的分泌,并且避免大量血小板聚集,降低患者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同時對平滑肌細胞繁殖的增加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僅可以大大弱化患者機體的纖溶功能,同時抑制氧自由基的產生,盡可能避免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的損傷,削弱炎癥的刺激作用,以此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或加劇。
王威霖(2012)在《新血府逐瘀湯對動脈粥樣硬化模型大鼠外周血IgG以及C3、C4影響》一文中重點提出,血管內皮細胞所含有的前列環素以及血栓素A2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息息相關,并且其體內6-酮-前列腺素及血栓素B?的代謝水平對血管內皮細胞的繁殖產和活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3.1.2可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重要的調節作用
引發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血瘀,進而造成內皮細胞出現功能紊亂狀況。
王奇(1998)在《血瘀證圖模型血管內皮細胞內分泌功能變化及血府逐瘀湯作用的影響》一文中通過研究發現,血府逐瘀湯大大降低了兔血液中內皮素水平,同時對前列環素產生刺激作用,提高其水平,通過對內皮素及前列環素的改善不難看出,血府逐瘀湯對內皮素的分泌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又促進前列環素的產生,不僅起到了擴張血管的作用,同時確保微循環正常進行。
3.1.3對體內代謝狀況產生調節作用
李敏(2019)在《中藥活血化瘀湯與氣相色譜分析治療冠心病的代謝組學研究》一文中充分利用代謝組學技術分析血府逐瘀湯針對冠心病血瘀證的代謝機制,通過研究發現,在LC-Q-TOF/MS以及GC-MC技術的支撐下,對CHD組以及同期健康人群的18種差異代謝物相關指標進行分析,并通過多樣化統計分析技術進行研究顯示,血府逐瘀湯可以通過多種路徑對冠心病血癥患者代謝環境進行有效調節,例如通過膽汁酸、脂質以及氨基酸等各種手段,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3.1.4有效緩解心肌缺血狀況
通過對前人大量研究進行梳理發現,血府逐瘀湯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等狀況。
黃雪君(2012)在《血府逐瘀湯對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一文中將大鼠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出現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相關指標,例如LDH、CK以及ECG等指標進行全面觀察和系統分析,發現血府逐瘀湯可以大大金地LDH以及CK活性,進一步緩解大鼠ST-T偏移狀況,促使出現損傷的心肌細胞快速恢復,改善心肌缺血癥狀。
郭震霖(2013)在《血府逐瘀湯促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血管新生作用機制研究》一文中,通過試驗顯示血府逐瘀湯可以明顯改善心肌缺血損傷,其機制主要對Notch/Delta信號通路進行有效調解,以便緩解心肌缺血狀況,加快新血管的生長。
3.2血府逐瘀湯在冠心病防治中的臨床應用
劉鎮(2017)在《血府逐瘀湯治療心血瘀阻型胸痹對Lyapunov指數及肌鈣蛋白影響》一文中將94例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其中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研究組在其基礎上運用血府逐瘀湯進行治療,通過深入研究發現,研究組患者的Lyapunov指數經治療后明顯升高,而cTn?I、cTn?T水平均降低,不僅僅是指標發生變化,還顯示血府逐瘀湯可以改善患者指標,大大提高心肌損傷的治療效果,不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許曉梅(2017)在《血府逐瘀湯治療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臨床表現》一文中,通過對患者進行觀察發現,試驗組在輔以血府逐瘀湯進行治療后,其血清中的CRP水平及BNP水平均明顯下降,在弱化炎癥反應的同時,有效規避心力衰竭隱患的產生。
李宏遠(2005)在《血府逐瘀湯治療心律失常192例療效觀察》一文中,將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伴有緩慢型及快速性心率失?;颊咦鳛檠芯繉ο?,實施血府逐瘀湯治療的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92.19%)明顯高于對照組(70.59%)兩組之間差異較為明顯,故而具備統計學意義。
楊小孌(2010)在《血府逐瘀湯價位治療冠心病心率失常臨床觀察》一文中通過研究發現,予以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的治療組患者有效率(91.0%)高于對照組患者(90.9%),很顯然,血府逐瘀湯治療效果明顯,有著較高的利用價值。
梁坤(2019)在《血府逐瘀湯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臨床癥狀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影響》一文中將300名冠心病患者分為兩組,其中一個一組采取常規西藥治療,另一組在其基礎上輔以血府逐瘀湯治療,在連續不間斷用藥30天后進行比較發現,血府逐瘀湯治療組心絞痛發作頻率明顯少于西藥組,并且心絞痛發作持續時間較短,且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濃度也顯著低于西藥治療組,另外通過對兩組患者平均左室射血分數進行對比發現,血府逐瘀湯治療組高于西藥治療組。
3.3血府逐瘀湯現代藥理研究
王濱(2005)在《中醫藥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研究進展》一文中提到當歸等等具備活血化瘀功效的單味草藥或者復方,對患者血管的內皮功能產生了重要的保護作用,以免對內皮造成損傷,另外,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減少由于缺氧而造成的內部細胞凋亡現象的發生,一旦患者處于缺氧狀態則對VECs發揮相應的保護作用。
許筱凰(2015)在《桃仁的研究進展》中分析道,桃仁有著一定祛除瘀血、通行血脈、止咳等作用,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活血化瘀類藥材,并且桃仁性味平,甘苦,該藥物一般作用于大腸經、肝經以及心經,從現代藥理學角度來說,桃仁對患者的心血管、神經以及免疫力產生了重要的保護作用。
付萍(2015)在《中藥紅花的現代藥理作用分析及新用》中分析道,紅花也屬于眾多活血化瘀藥物中的一種,并且紅花性溫,該藥物一般作用于肝經和心經,在加快血液流動,疏通經脈、止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紅花中富含大量的紅花黃色素,對心肌產生了重要保護作用,在改善患者心肌能量代謝的同時,對血小板活化產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減少凝血酶的時間。另外,紅花中的紅花黃色素還可以有效清除患者體內過剩的羥基自由基,對脂質產生的過氧化反應產生較大的約束作用,降低血壓的同時,保護細胞膜不會受到損害。
李紅偉(2015)在《地黃化學成本及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中》提出,生地黃具備清熱涼血的功效,并且生地黃性苦,該藥物一般作用于肝經、心經以及腎經,發揮了補陰、養精的作用,生地黃中含有大量的糖類、酮類以及苷類等諸多化合物,其中地黃多糖主要運用于心腦血管以及腫瘤等方面。
孫晨(2017)在《川芎不同提取物對異丙腎上腺素致心肌缺血大鼠的影響》一文中通過對大鼠模型相關指標進行觀察發現,川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ISO所造成的心肌缺血狀況,并且川穹中的提取物,例如醇提取物、發揮油等可以大大降低BaxH水平,同時提高Bcl-2水平,降低心肌細胞凋亡數量,充分發揮自身做具備的保護作用。
龔斌(2019)在《枳殼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中說到,枳殼屬于理氣藥材中的一種,并且枳殼性畏寒,該藥物一般作用于脾經、胃經以及大腸經,有著將氣機理順不沉積、行氣散瘀、消食等作用,由于枳殼中含有大量的揮發油、黃銅以及香豆素等等,為此具備調解血脂,增強免疫力,改善胃腸功能的功效。
結束語
血府逐瘀湯源自于王清任的《醫林改錯》并且藥方由桃仁、紅花、當歸、柴胡以及桔梗等多味藥材組合而成,該藥方主要治胸內血瘀引起的疾病,更是活血、化瘀、理氣的良方。另外,藥方主要治療的病癥與血脈淤滯引發的冠心病病理相一致,可逐步消退患者冠狀動脈痙攣狀況,加快血液循環速度,緩解其心肌缺血癥狀,伴隨著冠心病年輕化發展以及患者數量的逐步增加,血府逐瘀湯漸漸成為臨床中冠心病指標的首選項,并且取得了較高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韋卓,伍燕宏,鄭景輝.血府逐瘀湯治療心血管病的研究進展[J].大眾科技,2018,20(06):63-65.
[2]劉智美,達婷,郭亞楠,邴雅珺,谷慧萱.活血化瘀法治療冠心病的研究進展[J].光明中醫,2019,34(21):3257-3261.
[3]王茹,王培利,王承龍.血府逐瘀湯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雜志,2019,46(02):432-435.
[4]王菲,施紅,夏韻.血府逐瘀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研究進展[J].中醫學報,2013,28(11):1732-1734.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心內科3區 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