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小學的基礎性課程,是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學科,是人們生活、學習、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文化。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學習時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優化以往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提高其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興趣;數學;應用
數學是小學的基礎性課程,是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學科,是人們生活、學習、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文化。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特點,因此數學教學活動必須適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或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向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實踐活動與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育家盧俊指出:“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課堂上自制力差,學習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學習興趣不能持久,學習數學時興趣占主導地位。因此教師設計和組織數學教學活動時要遵循小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只有把數學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
一、創設和諧情境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創設和諧的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手段。如在小學一、二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形式要新穎,寓教于樂,以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情景中可根據物體的功能進行分類,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活動遵循了學生的認知主動性,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之中。學生在觀察圖片、操作圖片中可以根據事物的性質或功能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獲得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出發,靈活地設計一些需要學生進行探究的學習問題。如在學完長方體的認識后,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正方體的認識。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復習時,應在習題中對括號進行靈活多變的設置,并且讓學生對這些習題展開思考,若是學生出現理解上的錯誤或困難,教師就應當及時展開講解,引導學生在明確錯誤原因的基礎上認識小括號或中括號的作用,然后再布置類似的習題,讓學生進行對比練習。這樣學生不僅會知道為什么用小括號或中括號,而且知道應在什么時候使用小括號或中括號。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使學生對混合運算的順序清楚、扎實。
三、利用知識的關連性,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
小學數學各個知識點之間有相關聯的特性。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生活事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知識遷移和整體感悟提升,讓學生知道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知識和技能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和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生在這樣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明確學習數學的意義,對探求數學知識產生樂趣,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就可以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將來獲得優異的成績。
四、依據學生個體差異,引導學生溝通所學知識,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思維能力各不相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溝通所學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從整體上引導學生分析與理解,引領學生學會梳理所學數學知識,深化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數學知識之間相關聯的特性對不同知識進行比較、分析,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例如在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時,要有意識地溝通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從長方形的面積入手,引導學生說出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形的面積與長方形面積之間的聯系。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平面圖形的面積,讓學生系統理解已學平面圖形面積之間的聯系,還能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圖形面積之間知識的相互轉化,真正理解和剖析平面圖形面積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再復習立體圖形表面積知識,使學生深刻理解平面圖形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兩個小學數學最重要的板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知識間的融會貫通。
總之,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打好基礎對學生極其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優化以往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充分激發學生內在學習的主體作用,給學生提供更多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探究數學學習的精神,提升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采用多種方式調動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各個環節的積極性,提高其數學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習習慣,探索出適應學生數學學習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參考文獻:
[1]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
[2]李曉東.小學生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譚海波(1979—),男,山東威海人,本科,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環山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