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雖然物質生活得到了發展,但是人們更加重視精神方面的追求。良好的音樂教育不僅可以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還能陶冶他們的情操,因此對于孩子的音樂教育要從他們的小學時期就抓起。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通過接受良好的傳統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激發他們的音樂潛能,讓他們在音樂的欣賞和學習中體會到傳統音樂的美妙之處,從而更好地透過音樂教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小學音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年齡比較小,所以他們對一些新奇的事物都會比較感興趣。小學時期正是他們學習的黃金階段,所以在這個階段他們的接受能力也比較強,老師在此階段對他們進行音樂等藝術類的教育,他們更能產生興趣而且學習效果也會非常好。學校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離不開音樂教育,通過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既可以使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又能培養他們的音樂核心素養。況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還不是很成熟,老師在此階段利用音樂教育加強他們的文學素養更為重要,通過傳統音樂的熏陶,使他們的人文素養得到培養,從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小學音樂教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體現我國傳統音樂的魅力所在,學生才能透過音樂學習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本文就對小學音樂教學進行了分析,并對小學音樂教學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策略探討。
一、小學音樂教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研究發現,在小學階段就對學生進行音樂熏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還能全面培養他們的音樂核心素養,更重要的是,通過傳統音樂教學可以使他們感受到傳統音樂的魅力,對我國傳統音樂更加感興趣,提高音樂課堂關注度,進而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目的完美實現。將過去與現在對比會發現,我國音樂教育中的傳統音樂曲目大多數是從中國傳統古詩演變過來的,它通常是借助音樂來講述一個歷史故事,或是慷慨激昂,或是悲慘凄涼,總之,音樂的演唱可以完美地將故事再次展現出來,讓人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小學音樂教材中也大多是一些具有歷史文化的曲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了解到歷史故事,從而在音樂欣賞中體會到曲目的情感,加強他們的內心感受。例如,在古代就有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這種詩歌在現在看來更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學生在這樣的曲目學習中更能體會到歷史的魅力和音樂帶來的文化色彩,才能夠更好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而且重要的是,音樂教學可以利用音樂的美妙之處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印在學生心里。
二、小學音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
1.通過音樂課堂中對傳統曲目的欣賞,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習的大多數歌曲曲目富含中華民族傳統音樂特色,其中有很多曲目是由中國的歷史故事改編而成,曲目表達也都是有關歷史時代的背景以及具有歷史特色的感情表達,更有一些音樂曲目是贊揚偉大的祖國以及表達對父母的愛。因此,老師可以讓學生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感知歌曲中蘊含的歷史意義以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贊嘆,同時可以在音樂欣賞中讓學生感受偉大祖國的壯麗景象以及父母對我們的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音樂教材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媽媽,老師》時,欣賞《我愛米蘭》以及《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通過音樂欣賞,讓學生感受音樂中的美好,從而進行情感訓練,透過音樂欣賞來了解曲目的內容及其意義,進而感受老師和媽媽的關懷和愛。學生通過這種音樂的欣賞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惜對他人的愛,從而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2.學習音樂教材中的中國傳統曲目,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意義
老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以音樂課本為教學重心,從音樂教材中找一些具有家國情懷的音樂曲目供學生學習傳頌。小學音樂教材中有很多傳頌歷史、贊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表達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的音樂曲目,學生通過這些音樂的欣賞和學習可以深深地了解中華傳統音樂中所蘊含的美好意義。而且我國許多音樂曲目的創作是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因此老師可以合理選擇一些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曲目,進而向學生展示出中華優秀傳統音樂的文化魅力。例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我愛祖國,我愛家鄉》的單元學習,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曲目對祖國的贊美以及熱愛之情,學生通過對這些曲目的學習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三、總結
對于小學生來說,老師在進行音樂教育時通過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能夠使音樂教學具有教育意義。老師通過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了解,更能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意義。而且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可以從小就培養學生的傳統音樂學習觀念,更能使學生的藝術素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賈迪婭.芻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J].新課程(小學),2018,17(1).
[2]李得魁.傳統樂教理念與中小學音樂教育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