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閱讀和習作是語文教學的一體兩面。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緊緊抓住教材范例,滲透習作的指導訓練。三年級習作的要求:寫清楚。筆者結合三年級統編教材對學生習作談一下淺見。
觀察——寫清楚之源頭
觀察力是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之一。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設置了以“觀察”為主題的習作單元。以課文為例習得不同的觀察方法。例如,教學《搭船的鳥》借助課后問題“讀課文,想想作者對哪些事物做了細致觀察,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學習作者對翠鳥進行多角度觀察和抓動作觀察。習作例文《我家的小狗》通過自讀說說作者記錄了小狗淘氣的哪幾件事情。讓學生明白寫動物可以觀察發生在動物身上的事件。《我愛故鄉的楊梅》用整理表格內容的方式體會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圍繞一個意思寫——寫清楚之核心
語段教學是三年級教學的重點,它前承字詞,后啟篇章文法,是寫清楚的核心。三年級上下兩冊在語文要素中對語段教學提出的要求有: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了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在閱讀課上我們落實要素“圍繞一句話寫”就是以課文為例子讓學生悟到怎樣用關鍵句理解段意,理清段序,學會圍繞一個意思把話寫清楚。
課前找準訓練點。單元課文的語文要素中給我們明確了單元的訓練點,以三年級上冊六單元為例,語文要素中讀的訓練點: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寫的訓練點: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在整個單元板塊中我們都能找到讀寫訓練的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抓住這些讀寫訓練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有梯度的語言文字訓練。
課內讀中悟表達。課內以課文為例引導學生在讀中悟表達,要讓學生經歷以下幾個學習過程:默讀發現——理出思緒——領悟清楚——朗讀體會——遷移運用——仿出思緒。通過扎實有效的閱讀教學,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悟之后,學生對圍繞一個意思寫有了感性的認識,在其他重點段落又繼續練習借助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最后利用課后練習在仿說仿寫中實踐運用這一方法。
課后練筆用表達。教學中,教師可以變換角度,抓改寫;空白之處,抓擴寫;示例模仿,抓仿寫;奇思妙想,抓續寫;聯系生活,勤練筆,把語言形式的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把課內訓練和課外拓展有機結合,使理解和運用相得益彰。讓學生把課內習得的表達方法,通過練筆的形式加以運用,架起閱讀和寫作的有效橋梁。
按順序寫——寫清楚之關鍵
學生的表達是否清楚,言之有序是很關鍵的要素。課前發現文序。在教學前教師要做個有心人,發現課文中有特點的篇序和段序,旨在讓自己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學中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悟序。統編版三年級上下兩冊的教材中有許多范例:《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以老屋每次想倒時,總有小動物需要它的幫助展開想象,所以它總也倒不了。《掌聲》以時間順序,通過講故事這件事寫了英子前后的變化。《肥皂泡》開篇點題,寫了怎么吹肥皂泡,肥皂泡的樣子,以及自己的想象。這些文章篇章結構清晰,有條有理,前后連貫緊密,在教學前教師如果能夠準確把握,那么教學中的段序訓練就會有的放矢。課中讀文悟序?!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而且要學習作者有序構段的方法,即領悟課文是怎樣清楚、明白地寫一段話的。課后練習明序。創造多種練習機會,讓學生在寫“序”中明“序”。教學完《火燒云》后,課后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以“禮花或冰霜”為內容,想象它的形狀,按照“出現—變化—消失”這一順序寫一段話。在反復地練習中讓學生學會在習作中有序、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