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煒星 查文華 李棟偉



摘? 要: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以慕課、微視頻為依托的翻轉課堂也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同時,文章響應本科高校“創雙一流”工程師類人才培養要求,對《工程項目管理》進行教學改革,提出“翻轉課堂+PBL”教學模式。為了評價該教學模式的效果,作者將授課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進行線上“翻轉課堂+PBL”教學模式授課和傳統教學模式上課。最后借助SPSS26.0軟件對授課對象的期終成績進行均值和方差以及t檢驗,并通過問卷網發布了教評調查表。結果顯示,相比于傳統授課模式,該模式明顯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有目的、有主線、系統性的引導、刺激學生,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動力,同時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課程思政的目的。
關鍵詞:翻轉課堂;PBL;思政教學;工程項目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09-0132-05
Abstrac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based on MOOC and micro-video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of college teaching reform. At the same time, in response to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creating double first-class" engineers in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teaching mode of "flipped classroom+PBL" was propos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is teaching mode, the author divided the teaching objects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conducted online "flipped classroom +PBL" teaching mode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respectively. Finally, SPSS26.0 software was used to carry out mean value, variance and T test on the final grades of the teaching objects, and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was release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is mode obviously enhances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realizes the purposeful, main-line, systematic guidance, stimulates the students, generate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nd also achieves the goal of "moistening things silently" course thinking and politics.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PB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oject Management
引言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會時指出,要把今天的學生視為“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要把這支主力軍打造成“中華民族‘夢之隊”,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要因勢而教,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養出的學生不僅要學識扎實,有創新能力,有理想信念,而且還要是具備“四個自信”地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廣大教師必須認清使命和責任,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不斷地進行“生產技術”改進——教學改革。因此,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以慕課、微視頻為依托的翻轉課堂已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工程項目管理》是工程管理專業必修課程,其教學模式改革也含在其中。在2020年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COVID-19)影響下,全國各地高校延期開學,教育部要求在疫情防控階段實行在線教學,保證“停課不停學”。在此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被迅速推廣,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1]。
本文提出了基于翻轉課堂結合以“問題”為中心的PBL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PBL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以問題為驅動,在理論的基礎上,密切聯系工程實例,通過教師指導,分組進行小組討論學習,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的一種全新的課程模式,改變了我國傳統的“老師講,學生填鴨式接受”的教學方式。尤其是疫情期間,進一步證明了該教學模式的優勢,翻轉課堂+PBL教學法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探索知識的內動力。
一、翻轉課堂+PBL教學在《工程項目管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典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包括課前任務與課堂討論兩大主要板塊。課前任務主要以微課的形式體現,而課堂討論則可通過翻轉課堂來展開[2-3]。
疫情期間,作者借助愛課程APP和QQ直播進行《工程項目管理》線上教學。課前或課下在愛課程中上傳課件和提前利用CamtasiaPPT2016軟件錄制成視頻形式的PPT網課。學生點開每節課的PPT視頻,既可以看到老師制作的PPT,同時也聽到老師的講解過程,達到老師面對面,一對一進行輔導的效果。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和練習,每節課之前提前1周由老師在網課上推出“一個小案例或引導性問題”,并進行打卡和以抽獎的形式獎勵參與度高的學生,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或對知識點的吸收情況,通過平臺與學生進行在線溝通,對于提問次數較多的問題,列為教學中的重點[4],詳見圖1。
具體的教學過程如表1所示。此教學過程是以叢培經主編的《工程項目管理》教材的第1章概論中的第六小節“我國工程項目管理在改革中的創新與發展”為例。例如,在講到我國工程項目管理概論時,借助我國建筑史上典型的兩個案例,向學生講授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的發展史、轉折點,讓學生通過“失敗案例”和“成功案例”理解到我國國際地位的改變,意識到先進的工程項目管理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學這門課的意義所在,同時給學生播放微視頻、工程紀錄片等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如圖2所示,使學生能自然接受,引起情感共鳴,“誘引”學生主動地探求課程知識所涉及的更多、更深層次的知識體系;避免因生搬硬套而引起學生內心反感甚至有意的敵對,有效地形成激勵學生產生學習的內動力。
二、教學實驗過程
(一)實驗對象選取
選取東華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2018級工程管理專業2個班(分別為35班和34班)的學生為線上授課對象和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為2018級工程管理專業2班,共34人,實驗組為2018級工程管理專業1班,35人。所有學生理論授課全由作者擔任,學生所采用的教材、教學大綱、考核大綱以及課時數均相同。
(二)教學方法
本課程按30個學時的教學計劃安排主要學習內容:工程項目管理概論、流水施工、網絡圖計算、進度控制等。
實驗組按照上述方式進行教學,具體方法如下:1. 課前:與學生建立聯系群,一起探討新型教學方法的教學流程。PBL教學模式分三個基本步驟:(1)明確PBL教學目標;(2)PBL教學前期教師備課以及學生準備過程;(3)PBL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PBL教學特點是以案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教師為導向。提前將案例發布,問題引導,學生針對問題觀看教學視頻,查找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小組線上討論,老師指導。2. 以超星平臺為載體,上傳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計劃,電子書籍以及相關課件,例題庫,經典案例等以供學生學習查閱;3. 學生可以分多個小組,每個小組認定一個小組長負責,組織小組內學生網上自主學習,在小組QQ群或微信群進行內部討論,所有的疑難問題由小組長搜集在線反饋給教師,由教師課堂進行指導。4. 課內:教師對工程項目管理內容進行講解,并就小組長所反饋的疑難問題課堂討論指導,可小組間討論,也可以教師與學生進行討論。5. 課后:通過網絡平臺與學生溝通交流,進一步完善相關問題的解答。
對照組學生仍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通過QQ直播老師講授,學生進群聽課,不強迫其課前預習,但仍會進行課堂提問、互動、布置作業等正常教學過程。
最后進行期終考試,考試前不進行“劃重點”復習,測驗內容限于所講授的重點內容。測試的方式采用理論考試,但理論考試內容為課本上基礎知識內容的靈活應用試題,類似一級建造師考試題型。
(三)教學效果評價[6]
文章數據均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試卷打分采用百分制,組間計量資料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當sig(P值)<0.01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四)教學成績比較
基于翻轉課堂的PBL教學實驗組與傳統教學對照組成績見表2。其差異見表3可以看出,實驗組的理論成績與平時成績數據顯示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而t是正值,則表明翻轉課堂的PBL教學實驗組的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的成績,見表4。
(五)教學效果評價
基于翻轉課堂+PBL教學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結束后,在問卷網上發表教評調查表。實驗組學生共35人,收回數據報表35份,主要調查內容如表5。
統計顯示:96%的學生認為《工程項目管理》進行基于翻轉課堂的PBL教學是有必要開展的,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著較大的促進作用;98%以上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智能設備:電腦,手機進行課前微視頻、微練習、微課件等學習;99%的學生認為比起單純的理論講解,借助PBL更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參與課堂交流過程理解并掌握了理論知識,課前、課下的翻轉課堂也可以進一步強化理解和擴展工程實踐應用;97%的學生認為整體教學設計合理,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100%的學生認為相對于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無論課上或課下都能隨時與老師溝通與交流,明顯強化了每個學生的參與感,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習工程項目管理的興趣,同時,也意識到學習這門課的使命感,了解了我國建筑行業國際地位的來之不易,增強了國家榮譽感。
綜上結果:基于翻轉課堂+PBL教學在《工程項目管理》教學中實現了非常顯著的積極性效果,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探索學習的興趣,同時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課程思政效果。
結論:工程項目管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程,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之間的橋梁,同時也是比較難的一門學科,比如工程項目管理的流水施工、網絡圖計算以及三大控制都是比較難理解的,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講解很枯燥。因此,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實施新的教學改革,此次借線上授課將翻轉課堂+PBL教學模式相結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翻轉課堂平臺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與資源,在翻轉課堂平臺上進行PBL教學,以問題為驅動,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根據老師推送的翻轉課堂資料去積極主動的探索答案,這樣就構建成有目的有主線系統性的引導刺激學生學習,充分利用了學生課余時間學習,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達到了對學生進行隱形思政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龐令佳,王瑞霞,李建臣.新冠疫情下翻轉課堂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高教學刊,2020(17):105-108+111.
[2]黃浩平,蔣超男.基于微課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設計[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07):42-44.
[3]黃浩平,蔣超男.基于微課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設計[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07):42-44.
[4]柳靜,馬戈,朱玉清.基于翻轉課堂的運籌學課程模式改革與實踐[J].才智,2020(18):87.
[5]李平.基于SPSS統計法下校園快遞的顧客滿意度調查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02):141-144.
[6]魏慧蕓.情景體驗結合PBL教學在繼續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