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惠
[摘? 要]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一味地關注學生的解題能力,鮮少關注怎樣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導致一些學生每天都在學數學,卻不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也毫無興趣,無法達到學和做的同步發展. 鑒于此,文章就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怎樣融合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 數學;生活;價值
新課標強調,要用數學的眼光捕捉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現象,學會用數學知識分析現實生活,讓數學知識為生活服務. 眾所周知,數學源于實際生活,扎根于實際生活,又反過來服務與應用于生活. 因此,我們應轉變只關注解題能力培養而忽視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觀念與做法,提倡將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有機地融于一體. 這既是貫徹新課標所提倡的新教育理念的體現,更是實現數學價值的體現.
數學與生活的關系
數學來自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就決定了數學與生活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 它們是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 新課標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應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考慮數學學科的抽象性,還要遵循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強調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為出發點,引導學生親歷數學的抽象過程,從而讓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與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以相應發展.
1. 數學的發展源于生活
數學的產生與發展都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遠在一萬五千年前,人類就萌發出圖形意識,即用圖形繪出逼真的動物或人物形象. 隨著生活的需要,又逐漸追求直線與圓等圖形,同時為了滿足日常計數需求,又萌生出計數意識. 經過不斷摸索,歷經歲月的洗禮,人類從最開始的結繩計數到用符號計數、數字的形成,再到幾何、算術、代數、統計等的發展,無不傳遞出一個信息——數學源于生活. 當然,現在看似成熟的數學學科還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繼續發展.
2. 數學為生活服務
學以致用是學習最基本的目的,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是數學學習的目標. 但是,在中考、高考的教育背景下,部分學生單純地將數學與考試掛鉤,而忽視了數學學習的真正目的. 用這種心態學習數學,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也不會使用學習的內容解決生活問題,數學價值也難以體現. 例如,我們購買商品、租船游玩、建筑設計等都需要運用大量的數學知識. 因此,我們應以新課標為基準,調整學習狀態,充分認識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積極、主動地學習.
3. 生活是展現數學的舞臺
生活作為展現數學的大舞臺,不管是建筑高樓大廈還是海底隧道,抑或宏偉的跨江大橋,無不需要數學知識的支撐. 人們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在“實踐、創新、再實踐”的反復驗證中充分體現數學的價值,讓數學在生活這個大舞臺上綻放光彩. 數學作為我們學習與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學科,具有幫助人類處理數據,為各門學科提供新的思想與方法等重要作用. 它是一切科技發展的基礎,是人類實現創造力的根本. 數學思維與思想是人類現代文明進步的象征,而這一切均需建立在生活這個大舞臺上才能得以實現.
融合數學與生活的具體教學措施
華羅庚說過:“日用之繁,無處不數學. ”這是對數學與生活關系最好的詮釋. 新課標也提出:“現代生活的計算、推理、數據分析與證明等都離不開數學這個基本工具. 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生活中存在數學,才能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問題,這也是數學應用價值的體現. ”因此,我們應將生活與數學緊密地融于一體,引導學生從生活所熟悉的事物出發,通過觀察、實驗、操作等方式掌握數學知識,體驗數學對生活獨有的價值魅力.
1. 將數學問題生活化?搖
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熟悉的事物為出發點. 這強化了要將數學問題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充分體現了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思想. 不少人認為,數學就是解題,其實數學并不只是單純的數字符號,每個數學概念、定義等都含有豐富的內涵,都與生活密切相關. 作為教師,要有從生活中提取數學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從多彩的生活素材中感受數學的樂趣.
案例1 “平行線”的教學.
師:在上節課我們了解了什么是相交線,哪位同學來說一說相交線的特點?
生1:相交線最主要的特點是有一個公共點.
師: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們見過沒有公共點的兩條直線嗎?
生2:教室里的雙盞日光燈.
生3:鐵軌.
生4:樓梯邊訂的兩根銅條.
……
師:非常好!看來日常生活中有著大量的不相交現象,它們或許大小不一,或者粗細不一,我們都用數學術語將這種不相交現象稱之為“平行”. 接下來,請各位同學觀察我手中的這個透明收納盒(如圖1),看看能不能找出“平行”.
……
在學生給出各種答案后,教師提出問題:是不是只要不相交的兩條直線都是平行線呢?學生經過激勵的討論、質疑與分析之后一致認為:只有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才能稱之平行. 上述過程從同一平面這個概念出發,依次深化到相應的符號、讀法與記法.
整個過程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出發,通過生活中平行線的使用,到引入收納盒,最后過渡到平行的性質等內容. 因這一切都是學生所熟悉的,所以學生接收與掌握起來尤其容易. 這一教學過程將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展現得淋漓盡致,學生也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中既獲得了相應的知識與技能,又開啟了思維,還培養了學習興趣.
2. 將生活問題數學化
為了讓學生逐步產生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讓他們養成時刻都在生活中汲取數學知識的良好習慣,教師可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將生活問題數學化,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生活問題數學化的教學方式強調的是,將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進行無縫銜接,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訓練數學能力,注入數學思想. 這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案例2 “直角”的教學.
在學生學完直角的概念后,為了深化學生對直角的認識,可換一種思維進行教學,即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直角.
師:我們對直角都有一定的認識,大家想想家里有哪些包含直角的物品.
生1:餐桌、電視機.
生2:椅子、床、書本.
生3:窗戶、門.
……
師:非常好!看來大家都已經掌握了直角的概念. 現在,大家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如圖2)?
生(齊):魔方.
師:我們來觀察一下. 這個魔方有幾個直角?
生4:有24個直角.
師:你能說說是哪24個直角嗎?
生5:每個面有4個直角,魔方有6個面,因此有4×6=24(個)直角.
師:有沒有其他意見?
……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將生活中常見的魔方用數學知識來理解. 學生本就對魔方有著濃厚的興趣,這種通過魔方講解數學知識的方式,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又通俗易懂,學習成效自然是事半功倍. 將生活問題數學化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馬路邊間隔幾米栽樹、貼瓷磚等,這些都需要用具體的數學知識來解決. 因此,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入數學思想,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學生未來生活的需求.
總而言之,正如數學發展論所認為的,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是人的定量思維與事物的定量化發展,而這一切都建立在以數學為基本語言的基礎上. 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素質的提高都離不開數學與生活的融合,作為教師,只有帶領學生學會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在數學中學會生活,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