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燕校長發展共同體,秉承“變‘人為的教育為‘為人的教育,回歸教育本真;開辟多樣化的工作途徑,提供更多的策略方法;放眼未來,建立‘和而不同的教育生態”的原則,形成了一校牽頭、多校協同、上下聯動、同生共進的發展新格局。
學習互通,提升校長發展共同體的 綜合實力。校長的工作不能沒有學習的 支撐,沒有學習的工作不會有生命力, 研究也無法深入。校長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成為教學的行家里手,做教師學習的領跑者,成為專家型校長。我們以“依托課題、聚焦課堂、開發自我、同伴互助、專家引領、整合提升”為目標,以“實踐—研討—反思—提升”為路徑,堅持“合作共享,互惠學習”“層級交流,教學研討”“專題研究,特色推進”“反思過程,提升水平”“展示分享,示范引領”五個策略,成立了三個層面九個子共同體的互惠學習交流團隊(王海燕:教學校長;楊燕: 科研主任;孫軍: 尚美課程;吳衛國:數學;高宏偉:語文;郭建明:英語;徐善富:物理;張積韜:化學;趙書志、蔣彥紅:成果固化)。
名師互助,增強校長發展共同體的 儲備力。結合學校實際及學科特點,利用網絡平臺,秉承每月、每團隊一話題的原則開展系列活動。我們要求成員單位的每個校長都有明確的教學管理思想, 帶領分管負責的團隊,深入實際,重點指導,以點帶面,全盤推動,做到有計劃、分層次、重實效,利用多種交流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做到“抓骨干、骨干抓”責任到人、“抓大組、帶小組”人人提高。這就需要每位成員參與其中,為我們的團隊添磚加瓦,展示我們成員校所有成員的優秀素養。通過互惠學習,實現校長發展共同體的校際互助、管理共建、課題共研、資源共享、培育名人,進而建立“和而不同”的教育生態。
打造特色,提升校長發展共同體的 內驅力。依據校長發展共同體三年發展 規劃,我們共同體各成員學校努力凸顯 辦學特色,形成了一套科學而獨特的教 育模式、管理制度、特色課程、特色品牌。教育是服務于人的,我們所培養的人將來也要服務于社會。所以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關注其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體驗及幸福感,要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其科學精神,提升其人文素養。把先進的辦 學理念通過教師轉化為課堂行為,校長 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引領學校的發 展。各成員學校依托校長發展共同體的 平臺,打造區域名校品牌。
總結宣傳,擴大校長發展共同體的 影響力。共同體各成員學校在開展工作 的同時及時梳理、總結、宣傳成果,及時查擺不足,以問題為導向做好共同體 規劃設計的階段性微調,提高共同體行 動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教育是心靈的溝通、靈魂的交融、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對話。校長不是單純的思想家、理論家,而是穩穩站立于大地之上的實踐家,因此要著眼于基礎教育改革的熱點難點,自覺將教育管理理論與教育管理實踐相結合,不斷創新。
責任編輯:姜乃強
王海燕
哈爾濱市通河縣第三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正高 級教師;特級教師、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省語文學科教學能手、省優秀班主任、省優秀教師、省師德先進個人、省中小學優秀共產黨員教師;市未來教育家型校長、骨干校長、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群眾滿意校長、“四有好校長”;主持過國家、省、市科研課題八個,被評為全國教育規劃課題優秀校長、主持人,多次在國家、省級刊物上發表文章; 省骨干校長培訓專家,市級中小學教師中、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