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毓茂,郭玉花,黃河,楊邦財,楊禹珍
福建省南平市第三醫院(福建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學基地)精神科,福建南平 353000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精神疾病之一, 以個人意識、感知覺及行為等扭曲為主要臨床表現。 研究指出[1],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約占總發病率近1/3。 對老年患者而言,單純使用奧氮平等藥物療效較差,甚至是完全無效或者惡化。 因此,應進一步尋找更合理、有效治療方案,以改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近年來,MECT 在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治療方面受到重視, 該治療方式的改良之處是在傳統電休克治療(ECT)治療前加用靜脈麻醉藥和肌肉松弛劑,可顯著降低患者恐懼感,且安全性較其他治療方式更高,具有積極臨床應用價值[2]。 該文便利選取該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所收治老年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90 例為研究對象, 以判斷加用MECT對患者臨床表現的影響, 以期提升患者實際表現及預后質量。 現報道如下。
便利選取該院收治老年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9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對照組45 例,男26 例,女 19 例,平均年齡(70.29±6.30)歲,平均病程(8.51±2.26)年。 研究組 45 例,男 25 例,女 20 例,平均年齡(70.01±6.35)歲,平均病程(8.49±2.29)年。 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3]:①治療前 PANSS 評分≥60 分;②經不同途徑足量足療程治療仍無效者; ③60~80 歲之間;④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⑤該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類型精神疾病者;②合并MECT 治療禁忌證或藥物過敏者; ③合并其他類型全身性嚴重疾病者;④無法配合研究者。
1.2.1 對照組 在對癥支持治療基礎上,予以奧氮平(國藥準字 H20010799 )治療,初始劑量 5 mg/d,第 3 日增加到10 mg/d,2 周內增加到治療量,但最高劑量不可超過20 mg/d,口服。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MECT:常規雙顳側電極,通電能量為年齡×80%。 在每次治療前,禁食禁水6 h,平臥位,靜推阿托品(國藥準字H33020086)1 mg、丙泊酚(國藥準字H20040079)1.5~2 mm/kg,睫毛反射消失后靜注氯化琥珀膽堿 (批準文號 H20140780)1~1.5 mg/kg,在全身肌顫消失后,置入口腔保護器,開始進行治療。 治療期間,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記錄到腦電發作波視為有效治療。 均治療12 周。
治療前、治療后 6 周、12 周,采用 PANSS 量表評價精神障礙情況。根據PANSS 總分減分率判斷療效,標準如下:①顯效:減分率≥75%;②有效:減分率≥50%;③無效:減分率≥25%。并記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心動過速、體重增加、乏力、腦電圖異常。
該研究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PANS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 6 周、12 周后,研究組 PANSS 評分分別為(63.33±3.19)分、(40.12±3.07)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 PANSS 總評分比較[(),分]

表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 PANSS 總評分比較[(),分]
治療后12 周P 值 >0.05<0.01 40.12±3.07 50.49±4.83 12.155<0.01
研究組中,顯效17 例、有效13 例,總有效率為66.67%,高于對照組的12 例、7 例及42.2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中, 出現2 例心動過速、13 例體重增加、2 例乏力及8 例腦電圖異常, 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5.56%,與對照組的42.22%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111,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目前有關精神分裂癥發病機制尚未形成統一說法,尤其是難治性老年患者,其治療難度更甚。 在臨床上,多采用藥物治療,但值得注意的是,藥物在控制癥狀、治療穩定性及用藥安全性均有所不足,難以更好改善患者不適癥狀及預后質量[4]。 其中,奧氮平是臨床常用抗精神病藥物,對 D2、D3、D4、5-HT 等受體均有較高親和力,在改善認知癥狀等方面具有肯定療效,且用藥安全性較高[5-6]。 但是,雖然隨著藥物、化學及現代醫療技術不斷提升,奧氮平等藥物已獲得重大進步,不論是療效及安全性,均較前明顯改善,但仍無法滿足現代治療需求。 因此,應進一步尋找更多元、多作用途徑治療方式,以期全面提升患者臨床療效。 而MECT 則具有多途徑作用機制,可對多受體起到全面、即刻協同作用,促使中樞神經系統實現新的平衡, 有利于進一步緩解精神癥狀[7-10]。 李岳朋等[11]研究指出,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聯合MECT 治療起效速度更快,療效更好。
該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 6 周、12 周后, 研究組PANSS 評分分別為(63.33±3.19)分、(40.12±3.07)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研究組精神癥狀評分下降更顯著,這可能與聯合治療可發揮協同作用相關。 另一組數據顯示,研究組中,顯效17 例、有效13 例,總有效率為 66.67%, 高于對照組的 12 例、7 例及 42.22%(P<0.05)。提示研究組療效更好,這可能與聯合治療可更好控制癥狀有關。 最后一組數據顯示, 研究組發生率為55.56%,與對照組的42.22%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兩組用藥安全性相當,說明加用MECT不會加重患者身體負擔,使用安全性較高。 肖健等[12]研究指出,奧氮平聯合MECT 治療有效率為66.6%,且用藥安全性比兩種藥物聯合MECT 更高。 與該次研究結論基本吻合。
綜上所述,在奧氮平治療基礎上,加用MECT 可更好控制患者精神癥狀、提升臨床療效,且使用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