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玉,陳新琴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龍巖第一醫院眼科,福建龍巖 364000
眼底病是一類常見的眼科疾病, 主要包括黃斑變性、視網膜病變、寄生蟲感染等。 隨著眼底檢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眼底病的診斷率也逐步升高。 該病缺乏特效治療手段,表現為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等癥狀,長期發展可致失明,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患者的心理帶來了較大壓力。 藥物治療是常規治療手段,但無法有效阻止病情進展。 近年來,激光光凝術在該病的治療中應用廣泛,其為微創術式,通過熱效應消融靶點病灶,療效可靠,安全性好,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并發癥,如眼壓上升、眼部感染等,需要圍術期護理的針對性干預[1]。 同時,患者對手術抱有較大的心理壓力,加之手術對機體的應激性刺激, 可產生明顯的軀體不適,需要有效的護理干預緩解患者的痛苦,提升手術依從性。 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從術前、術中、術后患者身心特點及病情變化出發,從心理、生理、病情等方面入手,提升患者的身心適應性,提高術后恢復效果[2]。 該研究方便選取 2019 年 4 月—2020 年 4 月該院收治的102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進一步分析激光光凝術對于眼底病的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在該院眼科治療的102 例行激光光凝術治療的眼底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1 例,男29例,女 22 例;年齡 32~78 歲,平均年齡(54.6±12.3)歲;病程 1~8 年,平均(4.1±1.8)年。 對照組 51 例,男 31 例,女 20 例;年齡 30~79 歲,平均年齡(54.9±12.7)歲;病程1~10 年,平均(4.6±2.0)年。 所有患者均行眼底檢查,測定視力、 眼壓等確診為眼底病, 均擬行激光光凝術治療,無手術禁忌;其中,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56 例、視網膜靜脈血栓形成21 例、視網膜干性裂孔25 例;排除合并眼部感染、心血管疾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疾病等;對比兩組的年齡、性別、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選病例均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術前常規評估病情,做好各項檢查,對手術方法、注意事項等進行宣教,術后病情護理、 遵醫囑用藥等。 觀察組實施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①術前護理。 患者入院后責任護士第一時間接待,主動介紹自己,拉近與患者的距離,消除陌生感,減輕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根據患者的病情主動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手術方法、需要配合及注意事項,使患者全面了解激光光凝術的優勢、 可達到的效果以及可能產生的并發癥,提升疾病認知;叮囑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術眼不得隨意轉動,以防黃斑損傷;指導患者根據提示進行眼球轉動訓練,以便在術后更好地配合醫生手術;術前30 min 進行擴瞳,使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5~6 次進行滴眼,直至瞳孔擴大至6~7 mm[3]。 ②術中護理。 適當調整座椅與工作臺的高度,將患者的下頜與額部固定在頭架上,囑咐患者放松軀干,要求患者不得隨意變化體位;囑患者的非術眼盯著固視燈,隨著視燈方向變化而轉動眼球,以免誤傷眼部組織;若患者在術中發生不適,指導患者先舉手示意,由護理人員幫助患者調整體位,確保維持良好的眼位[4]。 ③術后護理。手術時間超過15 min 的患者, 術后用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充分清除分泌物與角膜接觸鏡介質;采取球后麻醉的患者, 需要涂抹眼膏并用眼罩遮蓋, 以免角膜干燥;使用2%匹羅卡品眼藥水縮瞳,并用氯霉素以及強的松眼藥水滴眼促進炎癥消退; 術后可能會出現短暫性視力下降甚至看不見的現象,告知患者為正常反應,一般在術后5 h 后可恢復,消除患者顧慮[5];部分患者會出現眼、頭部疼痛癥狀,一般情況24 h 后會逐步消失,必要時服用索密痛;積極預防并發癥,告知患者保持大便通暢,避免頭低位、提重物、劇烈運動等,且不宜用眼過度,防止眼底靜脈壓升高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出血;一旦發現眼壓升高,及時使用降眼壓藥物[6]。
統計眼壓升高、視網膜血管出血、虹膜炎等并發癥發生率;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表評估術后自我護理能力,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以及自我護理能力總分;統計服務態度、護理技能、護理主動性等護理滿意率。
采用 SPSS 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護理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護理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比較[(),分]
組別 自我概念 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 總分觀察組(n=51)對照組(n=51)t 值P 值38.76±4.58 29.07±4.61 10.650<0.05 38.06±3.19 29.84±3.45 12.490<0.05 39.62±5.08 28.10±4.93 11.620<0.05 40.13±2.21 33.54±2.27 14.850<0.05 156.57±4.86 120.55±5.03 36.780<0.05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n(%)]
眼底病的發病機制復雜, 會導致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受損、脈絡膜毛細血管滲出增加或破裂出血,使得眼底血液循環下降,引發視力降低,長期可致失明。 該病藥物治療困難,無法消除眼底滲出、出血等,激光光凝術成為了主要的治療方法。 激光光凝術操作簡單、創傷小,可直接封閉滲透的微血管和病變血管,抑制新生血管,從而減輕黃斑水腫、抑制視網膜病變進展,降低失明發生率[7]。 臨床實踐證實患者僅有輕微刺痛感,總體的療效性及安全性高。 但手術不可避免地給患者的身心造成負擔,產生應激性刺激,不利于術后的恢復。因此,需要圍術期護理干預的密切配合。 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重視整體護理,通過改進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細節,根據不同階段患者的病理、生理、心理變化,進行針對性的護理,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升手術適應性,并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護理,提高患者的治療從性,從而使患兒獲得細致、全面、高效的護理服務,提升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率[8-9]。
觀察組眼壓升高、視網膜血管出血、虹膜炎等并發癥發生率為 5.88%明顯低于對照組23.53%(P<0.05);觀察組在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以及自我護理能力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在服務態度、護理技能、護理主動性等護理滿意率上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沈艷濤學者[10]在相關研究中得出,行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0.52%, 明顯低于常規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率42.10%, 綜合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P<0.05),與該文所得結論相近。 充分證明激光光凝術治療眼底病在圍術期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確切,有效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 提升了自我護理能力及護理滿意率,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