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趙慶陽 馮華衛 王曉霞 張潔

摘要?通過實地考察、采集樣本、走訪當地群眾等途徑,對秦嶺北麓(中段)蔥屬野生蔬菜資源進行調查,結果在生態區共有15種資源,并對這些資源從形態特征、生長環境和分布比例以及食用藥用方面進行研究和評價,遴選出茖蔥、天蒜、山韭3種植物作為引種馴化材料,以確保引種的成功,為后期新品種的認定與推廣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秦嶺北麓;蔥屬野菜;資源調查;引種評價
中圖分類號?S6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1)09-005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9.014
Abstract?The wild vegetable resources of Allium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North Foot of Qin Mountain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collecting samples and visiting local peop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rowing environment, distribution ratio, and edible and medicinal value of these resources, three species of plants were selected and evaluated as introduced materials, such as Allium victorialis,Allium paepalanthoides and Allium senescens,it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new varieties in later period.
Key words?The Northern Foothills of Qin Mountains;Allium wild vegetable;Resource survey;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蔥屬(Allium L.)植物,屬于百合科(Liliaceae)蔥族(Allieae Dumort.),我國約有110種(包括變種和引進的外來種)[1],該類植物具有特殊的蔥蒜氣味,是人類重要的蔬菜、調料、醫藥保健、園林園藝植物資源,尤其是作為蔬菜,一些種類被長期廣泛栽培,如蔥、蒜、韭、洋蔥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改變,一些野生種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其生長環境無污染,是天然無公害的綠色蔬菜,不僅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而且纖維素更為豐富,其維生素、無機鹽等含量比栽培種高出十幾倍至幾十倍[2-3],研究表明,野生韭菜中干物質、可溶性總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含量等均高于栽培種幾倍[4-5],其中還可提取硫化物、黃酮類化合物、生物堿、核苷酸、氨基酸等多種藥用成分,具有殺菌消炎、抗癌、降血糖、降血壓、通氣發汗、除寒解表等作用[6]。
秦嶺位于32°~34°N,介于關中平原和漢江谷地之間,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水嶺。秦嶺以南屬亞熱帶氣候,以北屬北溫帶氣候,海拔均在2 000~3 000 m。秦嶺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峽谷,北鄰渭河平原,自然資源豐富,素有“南北植物薈萃、南北生物物種庫”“生物基因庫”之美譽,堪稱“植物王國”。野生蔬菜植物61科,140余種[7],資源優勢明顯,其中蔥屬植物屬于一大類。筆者通過對秦嶺北麓(中段)蔥屬種質資源的調查研究,從中遴選出3種資源作為引種對象進行分析評價,旨在為人工馴化和培育蔥屬蔬菜新品種奠定基礎。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調查時間與地點?2019年3—7月,課題組成員深入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子午鎮、鄠邑區石井鎮和澇峪鎮、周至縣樓觀鎮等地的村寨、山區和溝峪進行調查。
1.2?調查方法?在查閱大量有關蔥屬植物的文獻資料及秦嶺植物資源的基礎上,根據植物科、屬、種、變種的分類方法,有針對性地多次進行實地調查研究,走訪當地群眾和山民,在有豐富經驗的山民帶領下采集植株標本,并對標本的植物學特性、生長環境加以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資源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秦嶺北麓有蔥屬(除常規栽培的蔥、韭、蒜、洋蔥外)野生蔬菜資源16種,它們分布在不同海拔地區,其生長環境也有較大的差異,結果見表1。
以上蔥屬野生蔬菜,其植物學特征、分布海拔、生長環境、利用價值和利用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異。從植物學特征上看,它們均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為須根、發達,鱗莖單生或數枚聚生,葉片多為扁平線狀或圓筒狀、半圓筒狀空心,個別種葉數較少(僅有2片)且大,如對葉韭、卵葉韭和茖蔥;從海拔分布上看,有6種在2 000 m以上,有3種在2 000 m左右,有6種在2 000 m以下;從生長環境上看,它們主要分布在山坡、草地、林下和灌叢下,而沙丘、溝邊、河灘、石縫等地較少,均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和抗病蟲性。據調查,民間作為蔬菜食用,主要是采集植株的葉、嫩莖或幼苗和鱗莖等,少數還有采食花序和種子,如太白韭、細葉韭、高山韭、天藍韭等;有一些種類因為花序大、顏色艷麗作為觀賞植物進行栽培,如天藍韭、太白韭、青甘韭[8-9]。
2.2?引種評價
根據野生蔬菜引種馴化基本原則,對秦嶺北麓這16種(變種)蔥屬野菜進行篩選。第一,分布廣,食用器官組織柔嫩多汁,抗逆性強;第二,無毒無害,具有較高的食用和保健價值;第三,經過馴化后能夠適宜大面積推廣栽培;第四,能夠進行自然繁殖或人工繁殖;第五,防止帶進新的病、蟲、草等[10]。經過實地走訪、調查,確定以茖蔥、天蒜和山韭3種為引種對象,它們在蔥屬野菜中分布占比高達60%以上,也是山民食用野菜的主要種類。
2.2.1?3個引種植物的形態特征。
(1)茖蔥。別名格蔥、山蔥、隔蔥、鹿耳蔥、角蔥《中華本草》等。多年生草本,鱗莖長橢圓形,鱗莖皮呈絲網狀。葉2~3枚,長8~20 cm,寬3.0~9.5 cm,具長柄,長卵形或長橢圓形,全緣,質軟而平滑,傘形花序球狀,具多而密集的花,白色或帶綠色,花果期6—8月。
(2)天蒜。 鱗莖單生,狹卵狀圓柱形外皮黃褐色或黑褐色,葉狹條形至寬條形,肥厚,長20~30 cm,寬0.5~2.5 cm;總苞具長喙,喙可長達7 cm;花白色,總苞單側開裂,傘形花序多花,松散;子房倒卵狀,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8—9月。
(3)山韭。鱗莖常數枚簇生,為基部增粗的圓柱狀或近圓錐狀,粗0.5~2.5 cm,外皮灰黑色至黑色,膜質,不破裂,內皮白色,有時帶紅色。葉狹條形至寬條形,扁平,肥厚,長25~30 cm,寬2~10 mm,傘形花序半球狀至近球狀,具多而稍密集的小花;子房近球狀,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7—9月。
2.2.2?作為鮮食蔬菜、營養和醫藥保健方面評價。茖蔥,食莖葉,有蔥味又有韭菜的辛味,層次感豐富;天蒜,食莖葉,具有獨特的蒜香味,生食雖有點嗆辣卻唇齒生香,清炒時似蓮葉香而不妖,淡辣中有藕的輕黏;山韭,食葉,味咸,寒,澀,具有韭菜的鮮、香、辣味。這3種野菜均富含有機物、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素等營養成分[5,11-12],特別是含有豐富的硫化物[13]、皂苷、甾體類、黃酮類化合物[6,14]、氨基酸和糖類[15-16],具有止血、止痛,祛風,散癖、解毒、抗菌、抗炎、抗血栓、化痰、鎮痛等功效[1,17-19],山韭菜還具有益肝健胃、壯陽強筋壯骨的作用,是天然的藥食兼用保健型蔬菜。
2.2.3?作為加工食材的評價。
野菜采摘時間較短,為了能夠常年食用這些野菜,當地人們常進行儲藏加工。其加工方法簡單易行,首先,將食材洗凈,晾干,然后,整體或者切成3.33 cm左右長的小節,放上食鹽拌勻,最后,放入腌菜專用小壇中,蓋上壇蓋,用水封在壇蓋周圍即可。可以保存至第2年鮮食材的采摘季節,即周年食用,大大提高其利用價值。
3?小結
蔥屬野生植物在種植業、養殖業和醫藥上的應用得到了各界廣泛關注,尤其是對人體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面效果顯著[20],但很少有栽培。課題組對所調查的蔥屬野生蔬菜從形態特征、成活預期、鮮食、藥用價值、加工、生活環境和海拔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分析評價,根據引種馴化原則,遴選出茖蔥、天蒜、山韭3種植物進行引種馴化,以確保引種后能夠保持原有野菜的風味不改變,藥食同源性猶存,同時,還要確保引種的成功率,為后期新品種的認定與推廣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14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170.
[2] 鄭寶智,李紅梅,車寒梅,等.我國野生蔬菜產業發展前景展望[J].現代農業科技,2018(10):93-94.
[3] 徐偉君,張九東,陶貴榮,等.秦嶺北坡(西安段)主要野菜資源種類及其利用現狀[J].吉林農業科學,2011,36(4):61-64.
[4] 李貞霞,孫麗,杜晶晶,等.太行山野生韭菜與栽培韭菜主要營養品質比較[J].北方園藝,2013(16):45-47.
[5] 郭鳳領,李俊麗,王運強,等.高山野生韭菜資源營養成分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22):5523-5525.
[6] 李琴琴.中國蔥屬(Allium L.)食用植物資源種類的調查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 2015,43(13):7-11.
[7] 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嶺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88-89.
[8] 孫國峰,宗波,張金政,等.華北野生蔥屬植物資源及觀賞應用[J].北京園林,2010(2):39-42.
[9] 王忠紅,關志華,陳雙臣.野生蔥屬植物觀賞價值評價及其應用[J].南方農業學報,2016,47(8):1349-1355.
[10] 西南農業大學.蔬菜育種學[M].2版.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
[11] 趙東升,耿晶,張海波,等.新疆幾種蔥屬植物質量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4,37(1):1-4.
[12] 萬正林,黃雄彪,武鵬,等.廣西二種野韭菜與栽培韭菜葉片營養品質綜合評價分析[J].北方園藝,2014(23):10-13.
[13] 劉建濤,王杉,張維民,等.蔥屬植物生物活性物質的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07,28(4):348-350.
[14] 劉麗娟,劉銀燕,楊曉虹.蔥屬植物甾體化合物及黃酮化合物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2000,35(6):367-371.
[15] 王海平,邱楊,李方威,等.貴州赫章縣野生韭菜資源調查與營養成分分析[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7,18(6):1137-1144.
[16] 張卿,高爾.薤白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03,28(2):105-107.
[17] 張新茹,楊曉虹,王天曉.蔥屬植物中甾體皂苷及其藥理作用最新研究進展[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9,25(2):165-169.
[18] 鄒忠梅,于德泉,叢浦珠.蔥屬植物化學及藥理研究進展[J].藥學學報,1999,34(5):395-400.
[19] 黃晴,吳忠坤,吳中琴,等.蔥屬類植物中有機硫化物的抗氧化性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8,39(1):214-220.
[20] 郝轉.蔥屬類植物研究進展[J].貴州農業科學,2017,45(11):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