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標聲 華寶玉 陳彤 邱龍新


摘要?對應用型地方高校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實行“3+1”頂崗實習的實施方案、質量保障體系及意義進行了闡述,并對該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探索與研究。實踐表明,絕大部分的學生認可“3+1”頂崗實習模式?!?+1”頂崗實習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真實對接了人才的“培養和需求”,有利于學生走向社會提升就業能力,有利于實現學校轉型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雙贏。
關鍵詞?地方高校;“3+1”頂崗實習;生物技術;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1)09-026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9.072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plan,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ignificance of “3+1” post practice for biotechnology majoring students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local university were expounded,an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as explored and studied.Practice showed that “3+1” post practice model was recognized by most students,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had been improved,and “the training and the demand” of talented person had actually docked.It was conducive to students for enhancing their employ ability in society and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school transform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ies;“3+1” post practice;Biotechnology;Practical teaching
在地方高校向應用型院校轉型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龍巖學院堅持“應用型、地方性”的辦學定位,更新教育理念,重構人才培養體系,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科技、知識和人才支撐。其中,創新實習培養模式已成為學校應用型辦學定位的良好體現[1]。創新型“3+1”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生前3年在學校完成培養計劃規定的課程學習,最后1年在企業進行實踐實習?!?+1”人才培養模式加大了實踐教學所占的比例,強化了實踐教學內容,拓寬了實踐教學途徑,改進了實踐教學方法,提升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更加符合學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2]。生物技術專業作為一門為應用性、實踐性的學科,實踐技能的訓練是其專業培養方案制訂、改革的重點[3]。在學校創新實習培養模式的指引下,龍巖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在2019年開始構建、實施了 “3+1”學年制的生物技術專業“三層次四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生物技術專業學生最后一學年全體進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經過一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3+1”頂崗實習概述
“三層次四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專業群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能力拓展互選課程的“三層次”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課程新體系和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校內與校外、畢業論文與專業實習四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4]。為加強學生生物技術專業能力、工程能力和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前3年大部分的生物技術專業課程均開設了實驗課程,學生除了上好理論課外,通過這些專業實驗課程的技能訓練,結合社會實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分析,為頂崗實習做好基礎準備。第4年,將學生派往精心篩選的校企實踐教學基地、社會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學以致用,督導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生產中,完成專業知識到實踐技能的轉變,同時要完成畢業論文,最終完成整個學習記錄,達到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
2?“3+1”頂崗實習方案
生命科學學院根據學校《龍巖學院專業實習工作管理規定(修訂)》《龍巖學院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管理規定(修訂)》等文件制定了《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3+1實習計劃和大綱》,涵蓋學生實習的實習制度、鑒定考核表、實習周記、實習總成績評定要求等,并對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條件、職責進行了明確規定。在學生實習前,學院實踐教學指導小組教師已經過充分調研,每年篩選學校所在地周邊縣(市、區)5~8家生物技術相關企業,作為“3+1”頂崗實習集中單位(均要簽訂實習協議),分為生物醫藥、食品生物技術、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三類實習崗位(具體內容及要求見表1)。經過2~3輪的企業與學生雙向選擇,確定學生實習的最終目標單位,每個企業5~10人,配置1~2名專業教師作為校內指導教師,全程跟蹤指導,同時實習企業也均有指定技術人員作為實習崗位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頂崗指導。學生從每年7月初進企業頂崗實習(實習出發前由學院統一為每個實習學生購買實習保險),一直持續到次年3月下旬,扣除節假日,總時間維持在200 d左右(28~29周)。實習過程中,校內指導教師責任到人,以微信、QQ、電話、郵件、實地走訪等形式與學生緊密聯系,且每一次外出實習時指導教師均要做好現場記錄登記。學生實習時每周均要撰寫實習周記,內容包括實習內容、疑難問題及解決辦法,撰寫的實習周記每周定時發送給崗位指導教師和校內指導教師,教師給予實習意見,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實習動態及心理變化,對學生的實習過程進行有效監督、管理和指導。實習結束后,學生要撰寫實習總結報告,實習單位給予實習鑒定,校內指導教師同時進行批閱,并最終給出實習總成績(評定標準見表2[5]),記錄在學生的畢業檔案內。實習結束后,學院要組織召開一次實習總結大會,由每個實習點單位代表匯報實習情況和心得體會,參加人員包括院系領導、專業指導教師、部分實習企業指導教師代表、本屆的生物技術專業實習的學生及下一屆將要參加實習的學生,為下一屆“3+1”頂崗實習提供經驗交流和改進實施方案。
3?“3+1”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
頂崗實習是學校、學生、企業共同參與,集教學、實習、社會實踐、工作于一體,是學生專業技能、職業意識培養的關鍵環節。企業實踐的真實環境有利于學生提升專業實踐應用能力,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培養團隊精神和創新思維,建立良好的團隊關系;對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形成自身職業能力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具有傳統學校學習所無法比擬的優勢[6]。以往多年的學生實踐表明,學生實習期間存在校企溝通不到位,實習條件有限、崗位技能鍛煉有限,個別企業實習師資力量不強、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難以達到學校預估的實習效果。因此,如何完善校企合作實習制度,保障學生一年頂崗實習,滿足學校教學培養要求,且能安全穩定運行,成為“3+1”頂崗實習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而構建“3+1”頂崗實習質量保障體系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措施[7],主要包括:①學校、院系領導的重視。從學校到院系,不僅要確立各種實習的規章制度,合理安排實習指導教師的工作,及時對實習學生進行動員教育和總結,而且要給予充分的政策、經費支持,充分調動全體師生實習的熱情和積極性。②基地的拓展與優質篩選。根據培養方案在更大范圍內篩選管理水平高、專業對口、技術力量雄厚、實習條件優越的企業作為校企合作實習基地,頂崗實習崗位優化設置,要具有多樣性和特色,學生與企業按照公開、公平的原則雙向選擇。要與企業簽訂實習相關協議,明確雙方的權責、學生實習內容、實習管理制度及其福利待遇等。③加強實習管理與考核。指導教師要盡職盡責,對學生實習要全程跟蹤,關愛學生,及時了解學生動態,對學生實習工作、情感、生活做好全方位指導。教師每次實習要做好指導登記,院系績效考核時給予工作量的審核與認定。學生要遵守學校、實習企業的規章制度,按時完成實習的各項要求。企業要對學生平時的實習過程進行監管與考評,與學校指導教師一起對學生的實習表現給予最終的評定成績,企業也可優先錄取表現良好且有意愿留下的優秀實習生。④實習管理體系的跟蹤、總結與提升。院系建立畢業生頂崗實習的跟蹤數據庫,對每一屆實習生的實習情況進行登記與跟蹤,并密切與企業聯系,收集企業需要的實習崗位需求、培養技能需求及學生實習效果,在后續的實習計劃中不斷更新、修改,培養企業生產實踐真正需要的人才。
4?“3+1”頂崗實習的意義
4.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3+1”一年的頂崗實習可以獲得學校課堂教學中難以獲得的專業實踐知識,體驗到自己專業學習知識體系的不足,激勵了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生產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體會到工作的艱辛與成就。此外,頂崗實習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引導和激發,最終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得到顯著提升。
4.2?有利于優化學生的畢業設計
作為應用型本科地方高校,畢業論文設計要求圍繞實踐生產問題,在實踐中解決生產實際問題?!?+1”頂崗實習學生的畢業論文由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共同指導,選題以學生頂崗實習的重點、難點的專業技術問題研究為主,如“基于噬菌體展示技術開發新型生物透皮短肽研究”(某個生物技術制藥企業實習的選題)、“解酒保肝保健飲料配方最佳工藝條件的優化研究”(某個食品生物技術企業實習的選題)、“新型微生物菌劑綠色防治柑橘黃龍病的研究”(某個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企業實習的選題)等。學生的畢業選題與自身的崗位實習密切相關,為解決企業生產的實際問題,要進行專項研究,符合學校畢業論文選題設定及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4.3?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就業途徑
就業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3+1”頂崗實習使得學校與企業深度融合、緊密聯系。一方面,學校邀請企業參與、規劃和組織本科專業實踐培養過程,了解企業人才需求的訴求。另一方面,學校根據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可為企業“訂單式”培養理論知識完善、崗位職業技能熟練的專業人才,也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良好的先試渠道?!?+1”頂崗實習有利于緩解學生就業與企業覓才的“兩難困局”,為企業招聘和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真實對接了人才的“培養和需求”,還有利于實現學校轉型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雙贏。
4.4?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3+1”頂崗實習讓學生提前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專業技能,而且要學會協調各種人際關系,學會處理各種復雜問題,學會如何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經過一年的頂崗實習,學生的各種行為習慣經過實踐檢驗、修正和規范,繼而轉化成自己的內在認識和個人品質,最終能極大地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此外,企業頂崗實習讓學生體驗了工作的不易和父母工作的艱辛,專業實習的課程思政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貫徹和體現,學生的專業使命感、工作責任心和家國情懷也得到了全面培養[8]。
5?小結
“3+1”頂崗實習結束后,院系會定時召開實習經驗總結大會,并對學生的實習滿意度進行調查,結合學生的實習周記和實習總結,實踐表明絕大部分的學生(90%以上)對“3+1”頂崗實習模式是表示認可的,并愿意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同時,研究也發現有少部分學生認為一年的頂崗實習時間過長,前3年在校理論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另外,還有少部分學生對個別實習企業及其指導教師的滿意度不高,原因可能是實習時間延長后企業對實習學生的“壓榨”開始體現,工作任務加重但福利待遇與企業正常員工差距很大,學生有所不滿。因此,為了更好地提升“3+1”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質量,學校、教師和企業均還需要更好的聯系與溝通,實習的各項規章制度及崗位設置要更加合理,學生的思想和情緒需要更好地引導,企業要充分重視頂崗實習,給予學生平等的福利待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擺正心態,全心投入到實習崗位中,完成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的有機銜接。
總而言之,“3+1”頂崗實習改革了課程體系,為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成為銜接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一個重要渠道[9]。通過一年的頂崗實習,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了鞏固和提升,培養了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了獨立思考、獨立工作和團隊協作的能力,個人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升,具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將來畢業后迅速適應工作環境、融入社會奠定了實踐基礎[10]。
參考文獻
[1] 劉美玲,陳濤.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多元化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9(22):152-153.
[2] 楊闖,王俊玲,高偉,等.應用型高校食品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9,10(1):40-41.
[3] 趙永平,朱亞,吳珍,等.基于校企合作的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以商洛學院為例[J].科技與創新,2017(8):142-143.
[4] 林標聲,陳彤,沈紹新,等.地方高校生物技術專業“三層次四結合”實踐教學[J].龍巖學院學報,2019,37(5):118-122.
[5] 利凱,薛瑞辰,王鵬,等.動物醫學專業“3+1”培養模式下生產實習教學環節的探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9,40(10):109-112.
[6] 張楠,姚利花,張占東.“3+1”頂崗實習電氣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J].大學教育,2020(7):150-152.
[7] 王永斌,郜宗茂.基于校企深度合作“3+1”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8):201-202.
[8] 王春清,呂樹臣,張輝,等.應用技術型本科院?!?+1”式教學模式及假期頂崗實習在培養專業人才中的作用[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8,34(6):448-449.
[9] 何玉華,馬麗娟,張輝.“3+1”人才培養模式下頂崗實習教學組織與改革實施:以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專業為例[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8,39(6):86-89.
[10] 魏宏艷.“3+1”實踐教學改革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9(2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