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妍 顧建中 劉芳 陳晶 賈施琦 周玉婷



摘要?基于應用型學科的專業定位,自2016年湖南應用技術學院園林專業立項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十三五”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以來,以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為導向,從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工具及資源庫和考核方式5個方面對園林設計初步課程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與實踐,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為其他院校園林專業的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一些實際案例和參考經驗。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園林設計初步;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S-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21)09-0278-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9.076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of applied subjects, since the landscape major of Huna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was established as a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project for the “13th Five-Year Plan” of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unan Province in 2016, guid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innovative talents, we conducted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n preliminary landscape design course from fiv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goal,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tools and resource libraries, assessment methods,which improved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vided some practical cases and reference experi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urses in landscape major of?other colleges.
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Preliminary landscape design;Teaching reform
近年來,氣候變化和環境危機、全球化和本土化、城市快速擴張、人類文明生態轉向、所處社會背景下的精神需求[1]等對園林行業的工作內容、方法及思想提出了新的挑戰,將園林學科教育也推向新階段[2]。目前,國內有200多所高校開設風景園林(工學)或園林(農學)專業,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多數高校將園林設計初步課程開設在第一學年,成為學生接觸園林行業的基礎,具有明顯的首因效應[3]。如何利用已有學科建設基礎及高校自身的環境條件來設計課程理論及實踐教學板塊,以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樹立專業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是各高校課程團隊一直以來的研究重點和難點。
1?課程教學改革重點解決的問題
自2014年湖南應用技術學院園林專業升為國家統招本科專業以來,園林設計初步課程的建設主要經歷了傳統教學模式階段(2014—2015年)、自我探索與學習借鑒階段(2015—2017年)和自我反思與革新階段(2018年至今)3個階段。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應重點解決以下問題:①湖南應用技術學院園林專業學生學情復雜,有文科、理科和職高3種,異質化明顯,需求多元化[4]。②理論教學內容繁多、涉及面廣,但與其他課程有重復交叉的部分,且教材內容更新緩慢,與園林行業的時效性相悖。③實踐教學形式單一,以機械式的園林制圖和臨摹式的設計表現為主,忽視創造性設計思維的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環境倫理道德的培養較為欠缺[5]。④教學環境、方法和手段千篇一律。傳統課程教學是以PPT為主的“填鴨式”教學,以看圖說話為主導的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產生共鳴,師生互動缺乏。⑤課程作業形式和考核評判標準單一。⑥課程與高校所處的地域環境和社會業界環境極少聯系,學生的專業使命感缺失,與服務地方經濟的宗旨相悖。
2?課程教學的“五新”實踐與探索
2.1?教學目標的納新
該課程教學目標圍繞著3個層次展開。首先,通過理論教學讓學生了解和正確認識風景園林及園林設計,掌握園林設計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初步掌握園林構成要素的設計方法與表現技法,熟悉設計的基本流程及規范。其次,通過翻轉課堂、戶外教學、實踐項目任務驅動、課程項目競賽等方式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性,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也得到了極大鍛煉。最后,高級認知階段,通過專題熱點、實踐教學等過程引導學生樹立專業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態度。值得強調的是,實行教學改革后,課程思政目標成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心骨[6]。
2.2?教學內容的革新
作為專業基礎課,課程組加強與先導課程“園林素描”“色彩造型”,同步課程“園林史”“園林制圖”及后續課程“園林設計”等其他專業課程組教師的溝通交流,做好課程間的銜接與配合,做到教學內容不重復、課程培養目標有的放矢。將園林史和園林制圖規范等相關內容與先導課程和同步課程重復的內容及老派的技法訓練進行精簡[7],將園林設計規范確定為學生自學內容。考慮到水彩渲染和水墨渲染對客觀條件的要求較高,在園林設計行業中的運用越來越少,課程組將這部分內容剝離出來,放入先導課程“園林素描”和“色彩造型”的教學中,增加了在工作中使用頻率較高的園林表現技法的課時安排,如馬克筆及彩鉛的上色表現技法等。為保證教學內容與時俱進,課程組每3年對教材進行一次革新,2018年后設置輔助教材,編寫專用實踐教學指導手冊,并將各類學術會議的關注熱點內容梳理后作為熱點專題內容引入課堂教學。給學生設置假期專題任務,加強該課程與后續設計類課程的緊密銜接[8]。具體的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安排見表1~2。
2.3?教學方法的創新
2.3.1?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
自2019年起,課程組開始建設線上課程平臺,在大學生慕課平臺上開設了異步SPOC(源課程為新鄉學院郭暉主講的精品公開課程“園林設計初步”),已使用2個學期。考慮到學生非藝術生的學情背景,課程團隊錄制了景觀手繪快速表現系列微課,提供給學生進行拓展學習。建立QQ群課堂和課程微信公眾號作為師生交流的工具,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下多采用翻轉課堂形式,以學生為主導,教師主要負責答疑解惑、強調重點內容、升華課程目標。
2.3.2?體驗-參與式的“情境交融”教學法。
傳統園林設計初步教學主要是以多媒體PPT講解為主,學生缺少直觀感受,認知過程也比較被動、單一[9]。為了強化學生情境交融的設計思維,課程組利用湖南省常德市的綠地資源及景觀環境,結合直觀認知過程的特點,將課堂搬進居住區、綜合公園、街頭綠地和城市廣場等多元化環境中。例如,在講授地形塑造與空間營造內容時,來到孤峰公園;在講授水體景觀在公共空間中的運用內容時,來到白馬湖公園;在講解植物景觀設計與運用內容時,來到柳葉湖環湖景觀帶旁的5個園博園常德展園(圖1)。以孤峰公園現場講解為例,課前在線上課程群中發布課程任務及內容提要,便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分班級(每個班級25~30人)將學生帶至現場。講解時,以問題導向式教學法為主,教師帶著全程講解。講解結束后,學生分小組(每組4~5人)自由活動,完成教師講解過程中布置的各項任務。課程結束前定點集合討論,各小組分別匯報任務完成情況及遇到問題、擬采取措施等。課后各小組按要求提交一份學習考察報告,以圖表、PPT、短視頻等形式呈現。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多元化的情境環境和教學手段,形成以學生為主體、體驗認知感強、過程參與性突出的教學模式。
2.3.3?以模型為主導的空間認知方法。
單純建立在二維圖紙上的教學活動和思維訓練容易讓學生在設計思維上陷入孤立、靜止、片面和脫離真實的狀況[10]。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學生環境空間設計思維轉換的訓練與培養。在環境認知模塊,課程組引入以模型為主導的空間教學方法,通過制作景觀模型(圖2)、草測小尺度園林景觀和觀摩園林工程課程集中實訓現場這3個實踐教學活動的安排,模擬在場景中的行、駐、觀、感;關注園林環境中行走的方向、舒適、安全,駐足停留中觀望的興趣點,觀、聽、聞、觸等五感體驗[11],使學生真正體會從二維平面圖到三維模型或景觀場景的轉化過程。
2.3.4?模擬公司法。
基于團隊合作意識在園林設計行業中的重要性,課程團隊在Studio教學模塊,采用“模擬公司”教學法[12],以設計競賽或校企合作單位的設計項目為案例,選用的場地多為2 000~4 000 m2的小型地塊。它們有明確的設計范圍、目標和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比較適合剛入門的學生進行設計訓練。學生自由成立公司小組(每組5~6人)作為乙方,課程團隊教師作為甲方,為每組分配一位高年級的學長或學姐作為輔助指導,三方協作完成設計、組織教學。學生完成設計后,組織招投標會,引入競賽機制,邀請其他專業學生代表及課程組教師參與述標評審會,綜合多方意見,以評分的形式,給定每個公司小組學生的此次實踐成績。
2.3.5?同類專業課程協同教學法。
基于“各自為政”的傳統教學模式對創新型人才培養不利,課程組引入專業課程協同教學法,將園林設計初步課程的教學安排與同學期(年級不限)開設的居室園藝、植物造景和園林工程集中實訓課等的相關教學內容及活動發生聯系、融合,邀請其他課程組教師進行授課,旨在激發學生的思維,拓展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平面構成的內容講授完,組織學生參與居室園藝課中的趣味剪紙實踐課,并要求學生上交一件平面構成的剪紙作品(圖3)。色彩構成的內容講解時可與植物造景課程中的植物配置原則和設計方法相結合,要求學生按照色彩構成的法則進行植物景觀的配色設計,并安排小組形式的節慶花壇、道路交通島等植物配色設計的任務。在園林設計入門及Studio教學模塊,組織學生觀摩大三年級的園林工程集中實訓課,并將其分組,合入大三的學生小組中,協助各組完成其微縮景觀現場施工的實訓作品(圖4)。
2.4?教學工具及資源庫的更新
2.4.1?課程教師團隊的更新建設。
2018年教學改革后,課程組實行梯隊建設,由1名教授、2名講師和2名助教組成,并與常德園林服務中心、花巖溪風景旅游區管理處等企事業單位簽訂了“課程協同教學”校企合作協議。
2.4.2?教學資源庫的更新建設。
課程團隊在cctalk課程平臺中設置了課程信息、課程內容、互動交流、作業考試、案例庫等線上教學欄目[13],整合了各項設計案例、教學視頻、虛擬動畫、技能訓練與作業等資源,并組織教師錄制了景觀手繪快速表現系列微課。組織建設沙盤模型實驗室和微縮景觀實訓基地,并已投入使用2個學期。
2.4.3?教學工具的更新。
建設智慧教室,將無人機、VR虛擬體驗等技術引入教學中,推廣使用大學生慕課等線上教學平臺。借助iPad、演示操作臺等工具進行園林表現技法模塊的示范教學。建立課程微信公眾號,定期更新課程資料,并將學生作品發布在微信公眾號上,學生專業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戶外教學時,教師使用導游講解器進行講解,并為每位學生發放接收器和耳麥,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2.5?考核方式的立新
將過程考核、實踐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三者占比分別為20%、40%、40%。過程考核的形式主要包括出勤率、課堂筆記等。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作業、調查報告、模型制作作品等為實踐考核內容。期末考核綜合個人最終考試成績(理論考試+快題設計)和團隊課程項目競賽成績,按照各占70%和30%的比重計算,多維度考核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
3?教學改革的成效與評價
自2018年6月以來,課程組教師主持申報并立項了2項湖南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和1項湖南省教育廳課程思政項目。2020年1月,該課程被立項為“湖南省本科高校線下一流課程”。課程主講教師被評為常德市“雙師型教師”,獲得2020年校級教學競賽一等獎,連續4年獲校級優秀課程教學質量獎。
通過教學改革前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分析(圖5)可以看出,學生對課程組織形式的滿意度、課程學習氣氛及學習積極性、團隊合作精神及自我學習探索的精神獲得了較大提升。學生對線上景觀快速表現微課系列的滿意度為五顆星,在教務系統評教中給出了92分的平均分數(圖6)。
通過調查訪談發現,后續專業課授課教師反映學生的設計思維、團隊合作意識、自學能力、繪圖水平較之前提升的程度分別為非常大(>70%)、大(50%~70%)、非常大(>70%)、一般(10%~30%)。校課程督導組對改革后的課程教學給出了“優秀”的綜合評價。
4?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該課程教學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例如如何在保質、保量完成繁重教學任務的前提下,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及綜合素質;如何進一步加強與其他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融合,建立高效的交叉式專業教學體系;如何多維度的將思政要素融入課程教學過程中;如何結合園林發展的新態勢,不斷完善課程的理論及實踐教學系統等,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尋找出最佳解決方法和途徑。
參考文獻
[1] 楊銳.風景園林學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園林,2011,27(5):18-19.
[2] 吳人韋.明日的LA教育[J].中國園林,2006,22(9):64-67.
[3] 王曉博.關于風景園林學科本科生設計初步課程的思索[J].華中建筑,2014,32(7):175-179.
[4] 代玉榮.園林技術專業實訓課程整體改革研究[J].林區教學,2011(3):13-14.
[5] 董艷艷.大學生人文素養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關系芻議[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35(3):55-57.
[6] 韓鋒.環境倫理:中國景觀教育在認識論上的缺失[C]//全國高等學校景觀學(暫)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籌).景觀教育的發展與創新:2005國際景觀教育大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210-213.
[7] 孫得東,王雪娟,李卓冉,等.《園林設計初步》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5,29(2):74-77.
[8] 江瑜.構成課教學的創新研究與改革[J].工業設計,2018(10):121-122.
[9] 許大為,李文,孟祥莊,等.農林院校風景園林設計初步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東北林業大學為例[J].廣東園林,2016,38(3):11-15.
[10] 楊承清,呂耀平,戴慶敏,等.基于直觀認知的《園林設計初步》過程性教學改革探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4(11):161-166.
[11] 古德泉,江帆影.華南農業大學《園林設計初步》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廣東園林,2019,41(3):4-9.
[12] 王靜.手腦相合——論園林設計初步實驗教學[J].美術大觀,2017(4):142-143.
[13] 劉新燕,衣學慧,方大鳳.淺析“模擬公司”教學法在園林規劃設計課程中的應用[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3):69-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