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錦宏 蒙怡 朱蘊蘭 邵穎 陳安徽 張愛文 曹陽 岳明宇 朱文靜



摘要?為研究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中的定殖情況,采用浸種法、灌根法處理牛蒡種子,種植后每隔7 d取牛蒡苗采用組織研磨涂布法檢測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中的定殖情況,研究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不同組織中的分布狀況與定殖規律。結果表明,灌根和浸種法均能將球孢白僵菌成功定殖于牛蒡苗中,但浸種法優于灌根法。灌根處理7 d時,牛蒡苗中未檢測出球孢白僵菌,14 d時牛蒡苗根、莖、葉中球孢白僵菌定殖量達最大值,隨后隨著時間的延長定殖量逐漸降低;浸種處理組在出苗第7 天時即有球孢白僵菌定殖,隨后定殖量下降,在第28天時定殖量又升高;牛蒡種子浸種72 h處理后種植,球孢白僵菌定殖效果優于浸種48 h處理,第28天時72 h浸種組牛蒡苗根、莖、葉中球孢白僵菌定殖量較48 h浸種組分別高 34.18%、51.79%和29.66%。
關鍵詞?球孢白僵菌;牛蒡;苗期;定殖
中圖分類號?S482.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1)09-014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9.036
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lonization of Beauveria bassiana in the roots and stems of burdock seedling,soaking and root-irriga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colonization of Beauveria bassiana in the burdock seedlings.The result showed that Beauveria bassiana could be successfully colonized in the burdock seedlings,soaking method was better than root-irrigation.There was no Beauveria bassiana in seedling of burdock at the 7 d.The colonization amount of Beauveria bassiana at the 14 d was up to the highest level,and then,the Beauveria bassiana amount was decreased.In the soaking treatment group,Beauveria bassiana started to colonized in burdock seedling,then the colonization amount decreased,and then increased at 28 d.After soaking seeds of burdock for 72 h,the colonization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for 48 h.The colonization amount of Beauveria bassiana in the root,stem and leaf of burdock seedling of 72 h soaking treatment group were 34.18%,51.79% and 29.66% higher than that of 48 h soaking treatment group.
Key words?Beauveria bassiana;Burdock;Seedling stage;Colonization
牛蒡(Arctium lappa)又名大力子、東洋參、東洋牛鞭菜等,屬菊科2年生大型草本植物,是藥菜兼用植物,具有較高的食用及保健價值[1-3]。研究顯示,牛蒡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降壓、增高白血球及興奮中樞神經系統等藥理作用;牛蒡子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腫瘤、神經保護、利尿、免疫調節、降血糖、降血脂及對熱休克反應的抑制活性[4-9];牛蒡根提取物能明顯降低高脂大鼠的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10];牛蒡子和牛蒡根對治療HIV也有一定的作用[11]。因此,牛蒡及牛蒡產品的消費量日益增加,牛蒡種植及加工產業已成為牛蒡主產區的重點發展產業。牛蒡種植過程中會受到病蟲害的危害,常見病害有黑斑病、角斑病、白粉病、莖腐病、炭疽病、枯萎病、花葉病等,其中黑斑病、白粉病、莖腐病是牛蒡主要病害,嚴重影響牛蒡的產量及品質。傳統的防治牛蒡病害的方法主要是化學方法。但隨著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視,特別是國外對進口農產品農殘檢測標準要求的提高,使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嚴重制約了牛蒡的生產。尋找高效的生物防治手段防治牛蒡病害將是牛蒡無公害生產及其產業持續性發展的重要保障。
球孢白僵菌(B.bassiana)是可以導致昆蟲白僵病的一種真菌,是生物防治中最重要的種類[12-13]。目前已被開發用于真菌殺蟲劑,并被廣泛應用于防治農林害蟲并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研究顯示蟲生真菌在植物組織定殖與植株的抗病能力直接相關[14-16]。筆者采用不同接種方式接種球孢白僵菌,考察了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期的定殖情況,為球孢白僵菌在作物抗病方面的應用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儀器
1.1.1?試驗樣品。牛蒡種子購于河南豐登種業有限公司。球孢白僵菌菌株保存于徐州工程學院食品(生物)工程學院發酵工程實驗室。
1.1.2?儀器設備與試劑。
儀器設備:梅特勒AE200型電子天平,上海分析儀器廠;SENCO R-502B型旋轉蒸發器,上海申勝生物技術公司;數顯式電熱恒溫水浴鍋HH-4,國華電器有限公司;超純水系統,PALL Cascada LS 頗爾公司;可調高速勻漿機FSH-2A,金壇市華城潤華實驗儀器廠;生物顯微鏡BM2000,江南永新光學有限公司;真空冷凍干燥機?LGJ-10,上海比朗儀器有限公司;超低溫冰箱?MDF594,日本SANYO電子有限公司;渦旋混勻器HYQ-3111,美國精騏有限公司。
試劑:葡萄糖,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無水乙醇,徐州師范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化工廠;過氧化氫,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氫氧化鈉,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吐溫80,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1.3?培養基。SDAY培養基:蛋白胨1 %、酵母浸膏1 %、瓊脂2 %、葡萄糖4 %。
1.2?試驗方法
1.2.1?球孢白僵菌的培養及孢懸液的制備。
將球孢白僵菌接種于SDAY培養基并于25 ℃條件下恒溫培養,待產孢后刮取球孢白僵菌孢子于0.05% 的Tween-80水溶液,充分振蕩后再使用無菌水配制成濃度為1×108 CFU/mL的球孢白僵菌孢懸液,備用。
1.2.2?浸種與種植。
選取顆粒大小均一的牛蒡種子,先用無菌水沖洗后再用70% 的乙醇溶液進行表面消毒2~3 min,之后使用無菌水沖洗幾遍,再用2% 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表面消毒,最后再用無菌水沖洗。晾干后,每100粒牛蒡種子浸泡在20 mL濃度為1×108 CFU/mL的孢子懸浮液中,25 ℃、120 r/min條件下浸種。浸種48 h處理的設置為48 h處理組;浸種72 h處理的設置為72 h處理組;另設對照組CK1和CK2,用0.05% 的Tween-80的水溶液浸種48和72 h的處理組分別設置為CK1和CK2處理組。種子處理后于無菌條件下自然風干。沙土高壓蒸汽滅菌后裝入無菌花盆,將處理好的牛蒡種子播種于花盆并在表層覆蓋一層約1 cm的滅菌土,澆適量的無菌水。
1.2.3?灌根。
將表面消毒后的牛蒡種子隨機分為灌根處理組和空白對照CK3組,2組播種于盛放無菌土的花盆中。待種植后的第7天,灌根組用50 mL濃度為 1×108 CFU/mL的球孢白僵菌孢子懸浮液灌根處理;CK3組用0.05% 的吐溫-80水溶液灌溉牛蒡苗。
1.2.4?定殖量檢測。
經浸種和灌根處理的牛蒡待出苗后的第7、14、21、28天取苗,隨機剪取牛蒡苗的根、莖、葉各1 g于研缽中,加入2 mL 0.05% 吐溫-80溶液并采用研磨法研磨牛蒡苗的根、莖、葉組織,勻漿液進行梯度稀釋后采用涂布法涂布于SDAY平板培養基中,于25 ℃下恒溫培養后記錄各植物組織中球孢白僵菌的數量,并計算球孢白僵菌在1 g牛蒡苗組織中的數量。
2?結果與分析
2.1?球孢白僵菌在牛蒡根中的定殖量
采用灌根和浸種的方法接種球孢白僵菌孢懸液,檢測牛蒡出苗不同時期牛蒡苗根中球孢白僵菌的數量,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3組空白對照組均未檢測到球孢白僵菌。在牛蒡出苗第7天時,灌根組的牛蒡根際未檢測到球孢白僵菌。浸種48和72 h組的牛蒡苗根中球孢白僵菌的菌落數顯著高于出苗后期,而浸種72 h組在牛蒡苗根部的定殖量比浸種48 h組高22.92%。浸種處理組隨著出苗時間的延長球孢白僵菌在根中的定殖量不斷減少,但在第28天時又有所增加,但灌根組根中球孢白僵菌的定殖量隨著出苗時間的延長逐漸減少。比較3個試驗組牛蒡苗中球孢白僵菌的定殖量,浸種72 h更有利于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根中的定殖。
2.2?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莖中的定殖量
采用灌根法和浸種法處理牛蒡種子,待牛蒡出苗后測定出苗不同時期牛蒡不同組織中球孢白僵菌的定殖量,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空白對照組牛蒡苗莖中始終未有球孢白僵菌。出苗第7天時,灌根組的牛蒡苗莖中也未檢測到球孢白僵菌,這與根中球孢白僵菌定殖特征相似;在出苗第14天時球孢白僵菌定殖量達到最大,但隨后隨著時間的延長定殖量逐漸減少。第7天時,浸種72 h組的牛蒡苗莖中球孢白僵菌的定殖量顯著高于浸種48 h組,高出16.92%;浸種48和72 h組牛蒡苗莖中定殖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在出苗第28天時,灌根組和浸種72 h組牛蒡苗莖中定殖量顯著高于浸種48 h組,灌根組與浸種72 h組間雖無顯著差異,但浸種72 h組定殖量高于灌根組。綜合比較3個試驗組牛蒡苗中球孢白僵菌的定殖量,浸種72 h組優于其他試驗組。
2.3?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葉中的定殖量
采用“1.2.4”的試驗方法檢測灌根和浸種處理牛蒡種子后牛蒡苗葉中球孢白僵菌的定殖量,具體試驗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知,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葉中的定殖規律與在根、莖中的一致,牛蒡出苗后,浸種72 h組牛蒡苗葉中球孢白僵菌的定殖量顯著高于48 h組,但2個試驗組中牛蒡葉中定殖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在第28天時72 h浸種組牛蒡葉中定殖量比48 h浸種組高29.66%。灌根組在牛蒡出苗第14天時才檢測到葉中的球孢白僵菌,隨后隨著時間的延長定殖量逐漸下降。綜合比較3個試驗組牛蒡苗葉中球孢白僵菌的定殖量,浸種72 h更有利于球孢白僵菌的定殖。
3?結論
在牛蒡出芽期間采用浸種處理和灌根處理接種球孢白僵菌,研究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根、莖、葉中的定殖情況。結果發現,灌根處理和浸種處理均能夠成功將球孢白僵菌定殖在牛蒡苗中,浸種處理較灌根處理更有利于球孢白僵菌的定殖。灌根處理組牛蒡在出苗第7天時沒有球孢白僵菌定殖,但浸種處理組已成功定殖。灌根處理組在出苗第14天時球孢白僵菌定殖量達到最大值,且高于浸種處理組,隨后定殖量逐漸降低;浸種處理48和72 h組,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根、莖、葉中的定殖規律相同,均呈定殖量先降低再上升的趨勢。浸種72 h組在不同時期的球孢白僵菌定殖量顯著高于48 h組,因此,采用浸種方式且浸種72 h更有利于球孢白僵菌在牛蒡苗期的定殖。
參考文獻
[1] 邊巴次仁,尼瑪倉決,赤列旺久,等.中草藥牛芬子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J].中國獸藥雜志,2018,52(9):67-74.
[2] CHAN Y S,CHENG L N,WU J H,et al.A review of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rctium lappa (burdock)[J].Inflammopharmacology,2011,19(5):245-254.
[3] SUSANTI S,IWASAKI H,ITOKAZU Y,et al.Tumor specific cytotoxicity of arctigenin isolated from herbal plant Arctium lappa L.[J].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2,66(4):614-621.
[4] 陳會敏,徐安莉,黃陳偉,等.牛蒡子對實驗性高脂血癥大鼠降血脂效應及其機理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3):626-627.
[5] 尹丹丹,溫新寶,袁保剛,等.牛蒡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9(4):201-204,210.
[6] 黃少花,黃禮德,劉勝利,等.牛蒡子提取物鎮痛抗炎作用的實驗研究[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34(1):7-9.
[7] 馬松濤,劉冬戀,牛銳,等.牛蒡子苷治療糖尿病腎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1,27(1):15-18.
[8] 安益國.牛蒡子苷對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謝的影響[J].河南中醫,2013,33(2):193-195.
[9] 黃姍姍,丁玉.牛蒡抗氧化成分提取工藝的優化及性能測定[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9):5383-5386.
[10] 趙秀梅,張富賡,沈洪昇,等.牛蒡根4種提取物體外抗腫瘤活性的比較研究[J].中國藥房,2012,23(15):1351-1353.
[11] 郭默然,張鵬英,郭艷玲,等.牛蒡低聚果糖生理活性的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3,25(1):146-149.
[12] 高紅,張冉,萬永繼.白僵菌的分類研究進展[J].蠶業科學,2011,37(4):730-736.
[13] 任巧云.對硬蜱高致病性蟲生真菌菌株的分離、鑒定與篩選[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
[14] CITO A,BARZANTI G P,STRANGI A,et al.Cuticle-degrading proteases and toxins as virulence markers of Beauveria bassiana (Balsamo) Vuillemin[J].Journal of basic microbiology,2016,56(9):941-948.
[15] 馬淑娟.白僵菌和綠僵菌對樟巢螟的致病力及林間防治[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16] COSSENTINE J E.Laboratory and field evaluations of the susceptibility of immature Choristoneura rosaceana(Lepidoptera :Tortricidae) to Beauveria bassiana (Hypocreales :Cordycipitaceae)[J].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23(4):39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