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麗 陳亮 彭釗 楊世梅 張靖 張想平 陳志國
摘要?[目的]在干旱半干旱的甘肅河西地區開展不同覆膜方式對設施茄子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試驗,探究不同覆膜方式在設施大棚茄子栽培中的實用性及應用效果。[方法]以品種“蘭雜5號”為試材,研究3種覆膜方式(T1起壟溝底覆單層膜、T2起壟溝上覆單層膜、T3覆雙層膜)對茄子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以CK不覆膜為對照。[結果]與對照相比,茄子生長前期T1處理葉綠素含量最低,而生長中、后期T2處理葉綠素含量最低。整個生育期,T3處理茄子株高、莖粗、光合速率及產量均為最高,T2處理最低;T3處理產量31 383.30 kg/hm2,較T1和T2處理分別增產57.79%和10.90%。[結論]覆雙層膜方式能夠有效促進設施茄子的生長及提高產量,可作為甘肅河西地區設施茄子的一種栽培模式。
關鍵詞?茄子;覆膜灌溉;產量
中圖分類號?S64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1)09-018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9.051
Abstract?[Objective]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ilm mulching methods on the growth,development and yield of facility eggplants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Hexi region of Gansu, and study the practicability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facility eggplants in greenhouse cultivation. [Method]Taking “Lanza No. 5” as test 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three mulching irrigation methods (T1?on furrow bottom,T2 single-layer film above the furrow, T3 double-layer film) on the growth,development and yield of eggplant were studied,with CK(no film mulching) as control. [Result]In the early stage of eggplant,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of T1 treatment was the lowes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2 treatment was the lowes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the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yield of eggplant in T3 treatment were the highest, and those in T2 treatment were the lowest. The yield of T3 treatment was 31 383.30 kg/hm2, which increased by 57.79% and 10.90% than that of T1 and T2, 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double-layer film irrig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growth and increase the yield of facility eggplant, and can be used as a cultivation model of facility eggplant in Hexi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Key words?Eggplant;Mulching irrigation;Yield
甘肅省河西地區位于中國西北干旱區,年降水量36~180 mm,年蒸發量1 500~3 360 mm,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因此,使用地膜覆蓋可以減少水分蒸發,有效緩解植物對水分的需求,進而降低種植成本。Liu等[1]研究表明全覆膜、半覆膜2種方式可以改善土壤有機質礦化,顯著提高根生物量和作物產量,但半覆膜效果不如全覆膜。董孔軍等[2]研究發現不同的地膜覆蓋方式對谷子生長產生的作用不同,全膜雙壟溝播、壟膜覆蓋溝播、全膜平鋪溝播、全膜平鋪穴播種植方式明顯提高了谷子長勢。陳亮等[3]利用地膜覆蓋栽培辣椒,研究發現起壟覆蓋雙層地膜能有效促進辣椒植株生長、增加產量。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為茄科茄屬植物,性喜溫光,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 具有較高的醫用價值,在全世界設施中廣泛栽培[4-5]。茄子根系發達,吸肥吸水能力強,果型較大且需水量較大。因此,水分管理成為茄子生產上最關鍵的技術之一[6-7]。地膜覆蓋可以有效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溫;良好的水熱環境可以促進植物根系生長,提高根冠比,促進植株生長,為作物提供適宜的根際生長環境[8]。
甘肅河西地區年降水量低且分布不均勻,嚴重影響作物栽培。但是,當地菜農為追求簡便易行的灌溉方式,常常使用大水漫灌。大水漫灌不僅造成水分浪費,增加栽培成本,而且會提高設施濕度,使設施內作物病蟲害增加,另外大水漫灌還會造成土壤鹽漬化嚴重,污染土壤。因此,探究一種低成本且能夠保水提溫的栽培模式在河西地區十分迫切。筆者利用3種覆膜方式探究不同覆膜方式對茄子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旨在探索設施茄子栽培適宜的覆膜方式,為設施茄子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9年4月28日至9月20日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黃羊鎮甘肅農業工程技術研究院塑料大棚內進行,供試大棚長40 m,寬8 m,土壤以砂壤土為主,肥力中等,有機質含量12.55 g/kg、全氮含量0.58 g/kg、堿解氮70.90 mg/kg、速效磷87.58 mg/kg、速效鉀107.48 mg/kg,容重1.18 g/cm3(0~20 cm土層)。
1.2?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茄子,品種為“蘭雜5號”。每小區面積 0.9 m×7.0 m,壟寬90 cm,高20 cm ,壟面中心開溝, 溝寬40 cm、高20 cm,灌溉水從溝中經過。試驗設置3個處理:T1,起壟溝底覆單層膜(水從膜上流過,在膜上植株處開洞,讓水從膜上直接流到植株根部);T2,起壟溝上覆單層膜(灌溉水直接從膜下溝里流過);T3,覆雙層膜(覆蓋2層膜,水從2層膜之間流過,下層膜開洞),以CK不覆膜為對照。重復3 次,各小區隨機排列。株距 40 cm,行距 55 cm,茄子定植在壟面上,常規管理,基肥施有機肥15 000 kg/hm2、過磷酸鈣375 kg/hm2、硫酸鉀225 kg/hm2,果實膨大期開始追施鉀肥。于 5月 1日進行第一次指標測定,定植后每 40 d測定1 次,共測定3次。
1.3?測定指標與方法
1.3.1?株高。用卷尺測定莖基部至生長點的長度。
1.3.2?莖粗。使用數顯卡尺測定莖基部第一節處的莖粗。
1.3.3?葉綠素含量。使用葉綠素測定儀SPAD-502 測定葉綠素含量。
1.3.4?主根長。用卷尺測定地下根主根長。
1.3.5?光合指標。茄子盛果期( 8月1日)進行茄子葉片光合生理指標的測定。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上午 9:30—11:30,使用美國Li-6400便攜式光合測定儀測定茄子葉片Pn、Tr、Ci和Gs等光合參數。選取自生長點下數第三至四片完全展開、生長良好的茄子葉片,測定光強為1 000 μmol/(m2·s),CO2濃度為 380 μmol/mol,相對濕度為75%。
1.3.6?產量。每小區選取10株,統計整個生育期的產量,計算單果重、單株果數及平均產量。
1.4?數據處理?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繪圖,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的Duncan法進行方差分析與差異顯著性檢驗。
2?結果分析
2.1?不同覆膜方式對茄子株高的影響
從表 1 可以看出,整個生育期,不同覆膜方式下茄子株高顯著高于 CK。定植 40和120 d 后,T3處理茄子株高均顯著高于T1和T2處理,較T1和T2處理分別提高 6.6、8.4 cm和15.17、9.34 cm。定植80 d,T2與 T3 處理間無顯著差異。120 d 時,CK、T1、T2、T3 處理茄子株高分別為 78.50、82.83、88.66和98.00 cm。
2.2?不同覆膜方式對茄子莖粗的影響
由表2 可知,隨著茄子生育周期的延長,各處理茄子莖粗均呈現增大趨勢。定植 40 d,T3處理茄子莖粗高于CK、T1 和 T2 處理,較其他處理增幅分別為48.89%、4.11%和12.57%。定植80 d時,T3處理莖粗顯著增加,較40 d增加64.85%;拉秧期(定植 120 d),各處理莖粗從大到小依次為T3、T1、T2、CK。
2.3?不同覆膜方式對茄子葉長的影響?從表 3 可以看出,不同覆膜方式可以促進茄子葉片的生長。茄子葉長在整個生育期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80 d時,各處理茄子葉長最大,T3處理葉長較 T1 和T2處理分別增加11.21%和13.39%。120 d時,各處理間茄子葉長差異不顯著。
2.4?不同覆膜方式對茄子葉寬的影響
由表 4 可知,不同覆膜方式影響茄子葉寬的生長,整個生育期 T3 處理葉寬均大于其他處理。定植 80 d,T3 處理茄子葉寬最大(6.76 cm),顯著大于對照(CK),較CK提高了32.55%。在整個生育期,茄子葉寬呈現先增大后減小的變化趨勢。
2.5?不同覆膜方式對茄子主根長的影響?由表5可知,隨著生育期的推進,各處理茄子主根長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覆膜處理下的植株主根長顯著高于不覆膜對照。整個生育期,T3處理的茄子主根長最大,大于其他處理。40 d時,各處理茄子主根長從大到小依次為T3、T1、T2、CK;拉秧期(120 d),T3處理較T1、T2處理分別增加6.29%和3.01%,各處理間無顯著差異。
2.6?不同覆膜方式對茄子葉綠素含量的影響?由表6可知,不同覆膜方式使茄子葉片葉綠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生育前期,各處理葉綠素含量持續上升,40 d時各處理葉綠素含量從高到低依次為T3、T1、T2、CK;80 d時,各處理葉綠素含量達到峰值,CK、T1、T2、T3處理葉綠素含量分別為44.57、46.37、51.700和50.47 mg/g。隨著生育期的推進,各處理葉綠素含量呈下降趨勢,120 d時達到最小值,T2處理茄子葉綠素含量高于其他處理,且與T1和T3處理差異不顯著,較T1、T3處理分別高0.20和1.46 mg/g。
2.7?不同覆膜方式對茄子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3種覆膜方式對茄子光合作用的影響見表7。由表7可知,T3處理茄子葉片光合速率顯著高于T1和CK處理,較T1和CK處理提高了12.57%和83.82%,但與T2處理差異不顯著。T3處理葉片氣孔導度為0.67 mmol/(m2·s),顯著高于T1處理,較T1、T2處理分別提高0.07和0.1 mmol/(m2·s),而T1和T2處理葉片氣孔導度差異不顯著。T3處理葉片胞間二氧化碳濃度最低,為273.95 μmol/mol,較T1和T2處理分別降低了3.11%和2.79%。T1和T2處理的蒸騰速率差異不顯著,但顯著低于T3處理。
2.8?不同覆膜方式對茄子產量的影響
不同覆膜方式對茄子產量的影響見表8。由表8可知,T3處理下茄子的產量和單果重最高,分別為31 383.30 kg/hm2和0.28 kg;T1處理產量和單果重最低,為19 899.40 kg/hm2和0.25 kg。T1和T2處理茄子產量和單株果數差異均不顯著,但顯著低于T3處理,較T3處理分別降低57.78%、10.90%和36.21%、26.71%;各覆膜處理單果重沒有明顯差異,因而造成產量提高的原因可能是單株果數的增加。各處理增產率從高到低依次為T3、T2、T1。
3?討論與結論
地膜覆蓋可以改善土壤環境,有利于作物的生長[9-10]。膜下灌溉可以節約用水,提高地溫,改善土壤營養狀況,減少大棚病害發生和農藥的施用量,進而提高作物產量[11]。該試驗探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對設施茄子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結果發現不同覆膜處理下茄子株高、莖粗、葉長和葉寬均增加,覆雙層膜能夠促進茄子的生長,這與陳亮等[3]對設施辣椒的研究結果相似。
灌溉方式直接影響作物的生長環境,進而影響其生長發育和產量。劉明池等[12]研究發現不同灌溉方式對番茄的生長發育、產量存在顯著影響,該研究結果顯示,3種灌溉方式下均可以明顯促進茄子的生長,提高作物產量,其中覆雙層膜方式灌溉水在雙膜之間,減少水分的蒸發,降低棚內濕度,減少雜草和病蟲害的發生。因此,覆雙層膜方式可作為茄子栽培中一項重要的節水、增產措施。
參考文獻
[1] LIU J L,ZHAN A,BU L D,et al.Understanding dry matter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for high-yielding film-mulched maize[J].Agronomy journal,2014,106(2):390-396.
[2] 董孔軍,楊天育,何繼紅,等.西北旱作區不同地膜覆蓋種植方式對谷子生長發育的影響[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3,31(1):36-40.
[3] 陳亮,張肖凌,王翠麗,等.地膜不同覆蓋方式對設施辣椒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20,49(4):107-113.
[4] 李威,李可,魏長賓,等.露地覆膜對華南地區冬季茄子營養吸收的影響[J].中國瓜菜,2019,32(12):52-56.
[5] 祝泗民,鄧丙祥,宋喜軍.寒地保護地棚室茄子主要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0,26(11):136.
[6] 董寶銻,劉孟雨,張正斌.不同灌水對冬小麥農藝性狀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研究[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4,12(1):140-143.
[7] 徐軍用,姜俊.3種灌水方式對茄子生長、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4,43(8):110-112.
[8] 王麗麗,余海龍,黃菊瑩,等.不同覆蓋措施的土壤生態環境效應和作物增產效應述評[J].江蘇農業科學,2016,44(7):11-15.
[9] 王曉娟,趙圓峰,王娟玲,等.不同覆蓋方式對大棚滴灌番茄水分利用和經濟效益的影響[J].作物雜志,2018(2):103-107.
[10] 閆根海,楊曉軍,王斌,等.地膜覆蓋對玉米產量及其土壤狀況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2):6405-6406,6413.
[11] 周繼華,賈松濤.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對春玉米產量和水分生產效率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36):224-227.
[12] 劉明池,劉向莉.不同灌溉方式對番茄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05,20(1):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