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情境”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高頻詞,也是體現課程標準的關鍵點,是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重要支點。情境設計有助于教師認識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在教學中更好地落實課標理念。筆者從情境的概念界定、新教材中情境教學的體現以及情境教學設計等三方面闡釋了對新形勢下語文學習情境概念的深入理解。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統編新教材;情境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5-0075-02
【本文著錄格式】李炫榕.讓語文學習在真實情境中“起舞”——以《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幾個情境引入案例研究為例[J].課外語文,2021,20(15):75-76.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單元學習任務將教材中的各種資源進行了細致且高度的整合,構建了一個多文本、多情境的語文學習生態群落,直觀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各項訴求?!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實施以及2019年高中語文統編新教材的使用中,都無法繞開一個關鍵詞:情境。
一、小情境也有大乾坤
對于語文老師來說,情境不是一個新名詞,百科詞條將情境歸類為教學方法層面的概念,認為情境的主要作用在于激發學生情感,便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知識。
新課標在“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命題建議”中闡釋了情境的含義:“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發展和表現的載體。語文實踐活動情境主要包括個人體驗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學科認知情境?!?/p>
新課標中的情境是以任務為導向的情境,“積極的語文實踐”“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都在闡釋著以任務為導向的情境的作用和價值??梢哉f情境是連接生活和語文學習的橋梁,真實情境中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發生催生了語文課堂上具體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通過任務情境的創設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比如,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當中,疫情是大情境,而疫情期間印在日本馳援物資上的中國詩句是小情境——“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些詩句在打動國人內心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討論,有網民說外國人都會用有意蘊有內涵的詩句而我們只會喊“武漢,挺住”“熱干面,加油”這樣的話,實在是愧對中華傳統文化,不如不喊??谔?、標語以及對事情的討論這些現象真實存在,它們就可以成為語文課堂中的真實情境,這個情境會催生一系列問題,比如:如何分析和評價這些口號?評價標語或者口號好壞的標準是什么?我們應以什么樣的態度面對各種不同的聲音?關于口號的選擇、評價之類的語文學習活動自然就在這個真實情境中展開。
顯而易見,新課標所說的情境與我們經常談的教學方法層面的導入情境是不同的。新課標中的情境概念,不僅僅只有課堂上的引入和激發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語境,讓語文課堂學習自始至終都沉浸在這個真實的語境中。
二、新教材玩轉新情境
新教材也在不同方面體現出了對情境的關照。
(一)導語
在2019年版統編教材中,每一大單元的開頭都有一段導語,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把單元導語看作教材的整體學習情境,單元導語的表達一般是“主題+情境+目標”,它揭示了單元的人文主題,提供了學習的任務情境,同時也指出了單元的學習目標。
(二)單元學習任務
每個單元的第一個任務都是從文本內容出發探討作品的人文價值,這就會涉及文本情境、個人體驗情境,甚至是社會生活情境;第二個任務一般從文本結構、表達技巧、語言風格等作品的形式特點的角度出發,涉及文本情境、學科認知情境;第三個任務多與書面表達相關,更多涉及個人體驗情境和社會生活情境。
(三)學習任務群
學習任務群,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呈現方式,它更需要情境所搭建的場景來支撐。為了相通的學科內容或者個人體驗、生活現實,教材將題材不同、文體各異的文本組合到一起,單元任務的學習就是由不同情境搭建起的場景來催生的。
比如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的幾篇選文有:《勸學》《師說》《讀書:目的和前提》《反對黨八股》《上圖書館》《拿來主義》。本單元的選文,從文體上看,有議論文、敘事文;從時代上看,有文言文、現代文;從主題來看,《勸學》是勉勵人學習,《師說》教人尊師重道,《反對黨八股》是整頓學風,《拿來主義》探討如何對待文化遺產。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文章能夠被組合到一起,其實是我們自己創設的任務情境——“學習之道”。在這個情境中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何學、學什么、怎樣學……從生活與成長來說,“學習”自然是必修之路;從個人體驗來說,每個學生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收獲理解與感悟;從文本內容來看,這些選文都與學習有關。這樣,任務情境便創設成功。
三、在真實情境中“起舞”
基于以上對情境教學的理解與闡釋,筆者以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四、五單元為例,具體分析如何在新形勢、新教材中運用情境教學法。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四單元分別選入了毛澤東、王思斌、鐘敬文的三篇文章,單元主題為“家鄉文化生活”,任務群設定為“當代文化參與”,指向如何調查、如何訪談以及節日與文化的關系等話題。第五單元的單元主題是“鄉土的中國”,任務群為“整本書閱讀”,單元任務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對費孝通的《鄉土中國》進行整本書閱讀,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在閱讀過程中依據個性化的閱讀目的選擇合適自己的閱讀方向,積累閱讀經驗。這兩個單元的核心問題都在于引導學生在文本閱讀和學習實踐中關注家鄉人、家鄉風物以及家鄉的文化習俗。
第四單元的學習可以結合第五單元“整本書閱讀”的教學任務來一起完成。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班級設定為方志編寫部門,學生為方志編寫組成員,讓學生以方志編寫小組為單位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中進入這兩個單元的學習。
第一階段學習任務
1.細致閱讀費孝通《鄉土中國》,出具《鄉土中國》思維導圖。(兩周)
2.運用書中所闡述的理論來觀察、走訪、了解自己家鄉的傳統習俗的特點,它們發生、發展的過程以及對現在生活的影響。搜集相關材料,為撰寫“我的家鄉志”做準備。(一周)
3.組織同學觀看北京衛視《向前一步》節目,著眼于節目中的真實案件,結合費孝通先生在書中所提的主要觀點,每小組針對一個問題闡述看法。(1.5小時)
第二階段學習任務
1.擬寫“我的家鄉志”提綱。各小組篩選、整合、運用第一階段所獲得的信息,依據第一階段所建立起的框架結構,著眼于某個具有地方特征的關鍵詞。
2.參照第四單元附三“調查報告結構表”完成方志編寫。
第二階段的學習要結合課本中的學習資源,除了《鄉土中國》以外,也要利用好課本中的其他資源,認真研讀《調查的技術》《節日與文化》《訪談法》等文章,在此基礎上制定調研計劃,實地考察。寫人物的小組可以參考課本上的“訪談記錄表”及“家鄉生活現狀調查表”。階段學習結束后,每小組提交各自的編寫內容。
第三階段成果展示
1.以方志編寫部門為單位組織“我的家鄉志”展示會。(每小組0.5小時)
2.方志編寫組委會匯總各小組的編寫內容,編訂《我的家鄉志》。
“當代文化參與”專題的學習任務主要是撰寫“我的家鄉志”,課程的設置將所有同學帶入到了方志編寫小組的真實情境中,同時也生發了方志編寫的任務情境,在本專題的學習過程中,師生始終圍繞著“家鄉文化生活”的真實情境開展教育學習活動,學生以編撰方志為目標導向,關注家鄉生活,深入閱讀費孝通的《鄉土中國》以及毛澤東、王思斌、鐘敬文等人的文章,通過考察、訪談、查閱文獻等方式,了解家鄉的人和物,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增強對家鄉、民族的文化認同感。
四、結語
我們知道,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構建起來的,情境不僅在教學方法上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學科核心素養的來源。語文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情境教學自然有它的優勢,但教學方式還是要根據課文內容和任務群的要求來設計,對高中生來說,并不是所有任務群的學習都需要情境的設定,有些學習可以在情境教學中得以很好呈現,而有些學習內容主要靠理論推導,這些還需要教師們在實踐中多多思考發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溫儒敏.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與使用建議:在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國家級培訓班的講話[J].課程·教材·教法,2019(10).
作者簡介:李炫榕,女,1993年生,安徽宣城人,碩士研究生,高中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