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
“零”代表著未知與新生,創校意味著一切“從零開始”,需要智慧與勇氣。創校伊始,我帶領團隊主動出擊,從學校的頂層規劃開始,依托名校集團,借勢發展。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南區學校(以下簡稱“川大附小南區學校”)在創校團隊的努力中誕生,并蓬勃發展。
主動出擊,勇敢創想
川大附小南區學校以“未來學校、國際品質”為辦學定位。一方面,作為“兒童數據畫像”研發小學段牽頭單位,學校充分尊重教育與兒童成長規律,將其與數據分析技術有機融合,并適時嵌入真實場景,打造無邊界的教育新生態。另一方面,學校與英國百年名校克雷格公學就教育合作事宜達成協議,將在多方面開展深入交流。
“小小我,日日新”是學校秉持的教育理念。學校以兒童發展為中心,鼓勵學生從我出發,從“小”出發,以“小”之哲學,充分挖掘未來的無限可能。
確定學校的定位與理念是創校的第一步,學校還需要在正確思想的引領下轉變視角,在可為的空間里作為,不斷拓寬可為的半徑。
兒童視角,創生課程
面向未來,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這是每所學校需要思考的問題。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提出了泛在的課程理念:生活即教育、空間即課程、分科+融合。希望用豐富的、可選擇的課程支撐兒童未來成長的多種可能性。
例如,空間即課程是指在現代教育中,一個學校的空間建設體現著教育觀和兒童觀。空間的知識顯性、學習方法顯性、情感交流顯性,共同支持兒童泛在、個性化的學習。分科+融合是指學校建立了“基礎性課程+拓展型課程+融通型課程”的三級課程體系,還原事物本身與全貌,通過跨學科學習實施課程統整,以更好地體現以兒童全面發展為核心的教育原則。
關注教學,創變管理
共治共創凸顯現代學校管理要義。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是教師的口頭禪。在創校的一年時間里,我們倡導每位職工用辦學者思維看待教育。為此,學校積極搭建平臺,為每位在本部集團跟崗研修的教師配備教學、班級管理、行政管理三位師傅,切實幫助教師轉變思路、提高能力。比如,在小一新生家長政策咨詢接待工作中,教師就表現出了良好的大局意識。
教師全程參與學校頂層設計、課程架構時,我驚喜地發現,教師的自主意識被激活,他們在主動思考、發現問題、記錄對話、形成共識的過程中成長。扁平化管理支持下的共治、共籌、共創的學校文化正在形成。
成熟教師+儲備教師雙軌并行。學校教師團隊是由成都市知名中小學一線教師與優秀大學畢業生組成,教師資源優秀。學校并未滿足于此,還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了平臺,新任教師在川大附小南區學校進行為期一年的跟崗學習后,會到北京、深圳等地名校參與觀摩、研修活動。
學習流程設計以終為始。未來學校視角下,基于兒童發展數據畫像,我們發現僅從知識點和活動來設計教學方式,很難滿足兒童發展需要。我們應從目標出發,重新設計課程與學習流程。在“為什么要開發這門課程、怎樣實施、效果如何”的逆向思維引領下開發課程。在不斷地思考與實踐中,教師會更加關注兒童的學習過程。在技術的支持下,教師通過傳統手動記錄+技術工具常態記錄的方式,形成主體多元、內容多維、方法多樣以及成長多態的立體、科學、精準評價體系,從而多維度呈現兒童學習效度。
新時代下,我們將進一步理解“互聯網+教育”的真正含義,讓技術真正服務于兒童成長,讓每個兒童站在學習的正中央、校園的正中央、未來的正中央。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南區學校)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