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李濟寧

摘 要:數字經濟時代,培育創新應用型高素質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責任與使命。為適應時代要求,高等院校在影視類傳媒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中,不僅要關注基礎理論教學,更要強化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以賽促學”育人模式以學科競賽作為實踐教學的載體,將實際賽事主題作為課程任務,驅動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研討行業熱點訊息,充分發展了學生的思辨能力與專業實踐能力。以當下學科競賽現狀作為切入點,著重探討學科競賽的內涵與現狀,以及以賽促學創新型傳媒人才培養措施,以期為培養高水平創新應用型傳媒人才提供借鑒。
關鍵詞:以賽促學;影視傳媒;創新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5-0115-03
引言
早在2006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就在科技發展大會上提出了“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發展目標。時至今日,創新型國家建設依然是我國的基本戰略之一。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1]。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他強調:“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長遠來看,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是將我國建設成為前沿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任務,良好的創新教育環境則是培養實用創新型人才的首要前提。
應試教育強調“注入式”與“滿堂灌”,這種片面的教育方式迫使學生死記硬背、“生吞活剝”,導致學生缺乏想象力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這在無形中產生了知識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實困境。而創新教育則注重培養學生探索精神、綜合能力及創造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與實踐能力。
社會對于傳媒人才的需求越發注重應用性、技術性與創新性。因此,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在傳媒類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將學科競賽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建設,以課程作為載體,以競賽主題作為課程任務,驅動學生自主探究、實踐,充分培養學生的應用、思辨能力,這對于高校創新型傳媒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科競賽的內涵與現狀
學科競賽是豐富學生專業知識、培養學生思維發散能力,并通過產出導向法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一種良好育人方式。以傳媒類相關專業為例,目前傳媒類的學科競賽主要圍繞著廣告創意、設計比賽、播音主持與影視攝影這四類主題展開,其中NCDA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知名度較高,此類賽事側重于對學生專業應用技能的考量,賽事主題圍繞社會行業熱點展開,依據主辦方性質與賽事規模分為國際競賽、國家競賽、省級競賽與市級競賽四類賽事級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追蹤傳媒類相關專業學科的發展前沿與方向。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是一所立足遼寧、面向全國的應用型民辦高等院校,校內設有數字藝術學院,自2004年建院以來,學院相繼建設成立影視攝影與制作、動畫、視覺傳達設計等五大傳媒專業,學院師資水平較高,專業資源平臺廣闊。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將專業競賽引入實踐教學,使學生圍繞競賽選題,或個人或團隊合作,對選題進行調研、設計、實施與應用,并在教師指導下形成項目成果進行參賽,效果顯著。然而日益漸增的競賽數量也為專業教學帶來了一系列難題:課程內容更新緩慢導致授課內容與專業比賽接洽度不高,課程體系分散致使學科競賽未呈系統化管理等。故此,借助學科競賽實踐平臺,思考以賽促學教育模式在培養創新型傳媒人才教學中的實踐研究成了當務之急。
二、傳媒類專業以賽促學人才培養目標
新時期針對傳媒類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分析顯示,傳媒類相關企業在崗位聘用方面更加強調人才的創新性與應用型。高校在依托傳媒類專業競賽平臺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結合實際調研以明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一是構建“階梯式”傳媒人才培養方案,圍繞以賽促學主題革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構建系統的課程實踐活動體系與課程考核評價指標,為創新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撐。二是打造“雙師型雙能型”教師團隊,重視教師教學與競賽教練之間融合機制,力圖形成“產業—賽事—課程”相互融合的良好局面,以此為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教學保障。三是構建融入產出導向法的實踐教學模式,為創新應用型傳媒人才的培養創造實際操練機會。四是構建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傳媒學科競賽平臺,建設多類型實訓平臺,為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平臺保障。
三、以賽促學創新型傳媒人才培養措施
依托學科競賽平臺構建的傳媒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舉措從前期規劃、中期成果與后期實施三個階段進行落實,主要由四大途徑構成:“階梯式”人才培養方案的擬定;“雙師雙能型”教師團體的打造;實戰實操型實踐教學模式的設計;融合實訓平臺組建。
(一)以賽促學“階梯式”人才培養方案制定
目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積極實行“TOPCARES-CDIO+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學院工作室優勢,積極開展學科競賽工作。從各專業具體參賽情況來看,我院在學科競賽領域已從數量與質量上彰顯優勢,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學生實踐能力難以匹配學科競賽難度等。基于此,課題組提出了以賽促學“階梯式”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路,即通過整合傳媒五大專業教學特色,將四學年分步對接具體的實踐課程與學科競賽,助力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探究與創新實踐應用的同步穩定提高。以影視攝影與制作專業為例,“階梯式”培養方式主要分為“大一夯實理論基礎,大二理解內化專業知識,大三拓展鞏固,大四綜合應用”四個階段,實施步驟主要分為:大一學年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強調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鼓勵學生自我思辨并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實踐競賽等活動;大二學年進行專業知識講述,引導學生進行社會思辨,側重參加傳媒類基礎競賽;大三學年進行知識的鞏固與拓展,啟發學生加強專業思辨,鼓勵學生參加體現專業性的綜合類比賽;大四學年,使學生對四年專業所學進行綜合性的應用,指導學生實戰實操參加企業項目,具體實施如表1所示。
(二)雙師雙能型教師團隊打造
“雙能型”教師是指教師既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夠積極融入企業和行業技術創新體系,開展科技服務和應用型創新活動,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3]。“新文科教育理念”側重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整合能力及創新能力,這迫使教師必須培養超前思維,提升自我。學院對于教師團隊的建設實行“引進來與走出去”措施:通過校企聯動引入行業資深專家走上講臺,使其圍繞真實競賽項目開展實戰教學與講座;此外,學院積極鼓勵師生進行社會實踐,推薦教師、學生走出校園進入企業學習,實時了解行業前沿動態,以此為基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動性并將實踐教學與專業學科競賽對接,確保傳媒各專業實踐教學的良好開展。
(三)CDIO實踐教學方案的實施
遼寧省大學生媒體科技競賽要求學生圍繞傳媒科學相關領域的發展問題,進行自主參與、調研、分析與探究,了解傳媒科學的市場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思辨性與應用能力。然而,傳統的實踐教學路徑存在教學計劃不成體系、產學研鏈條斷裂、實踐課程失衡等問題,已不適應以賽促學環境,因此學院結合實際積極推出了基于CDIO理念的科學實踐教學實施方案。
優化后的實踐教學方案模擬傳媒行業系統的真實工作場景,由教師將競賽主題作為課程項目進行教學設計,使CDIO理念的構思、設計、實現、運作四大過程貫穿實戰教學流程。首先,調研開課課程與實際項目的疏密程度,增設創新課程與思政課程,有針對性地進行內容設計。其次,確保學生學習過程的按部就班,由表及里地確保各層次學生理解掌握。最后,引導學生思考項目報告書,進行反思與總結。此方案打破了教師孤立的單項傳遞知識模式,實現了“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雙向互動性探究學習[4]。
(四)融合專業平臺搭建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依托“遼寧省數字藝術實驗教學中心”“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大連市媒體藝術互動體驗展館科普基地”等平臺,有效整合了校內資源,構建了由基礎教學平臺、專業實踐平臺與行業實戰平臺組成的多功能復合型融合實訓平臺。基礎教學平臺主要由學院工作室、學院實驗室組成。工作室主要為傳媒各專業學生提供較為獨特的學習環境,在學科競賽方面承擔了重要角色,將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與專業競賽相結合,從而避免學生盲目發展。專業實踐平臺主要由大學生社團與新媒體平臺構建而成。社團與新媒體平臺可以聚合校內傳媒各專業學生參與學科競賽項目,采用高年級學生帶動低年級學生實踐的方式進行,增加了項目成員的團結協作能力。行業實戰平臺主要由校企合作企業構成,學校與企業之間互通有無,共同為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傳媒人才貢獻力量。
四、以賽促學創新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成果
據統計,自2020年初至今,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已參與到各類傳媒學科競賽中的人數高達300人次,獲獎達260項,其中國家級獎項130項,省級獲獎90項,市級獎項20余項。尤其是自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學院師生在第一時間行動起來,迅速建立項目組并及時確定了“戰疫”的活動主題,最終完成了一份鮮活的“戰疫”創作成果,千余件抗疫作品受到了大連市多家藝術單位、媒體單位的關注與肯定。
基于當前培養效果來看,創新應用型傳媒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專業學科競賽這一有利平臺,學校需從人才培養觀念、實踐教學競賽課程體系、培養平臺、競賽管理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與鼓勵。通過專業學科競賽,不僅學生綜合素養得到了穩步提高,教師教學質量也同步獲得了有效提升,學院特色培養更是得到了顯著的升華。
總之,以賽促學育人模式不僅提高了傳媒專業廣大學子的實踐技能,也對專業教師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把控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競賽質量、競賽層次與激勵方面,教師需要不斷做出新的思考與探索。唯有如此,才能使以賽促學這一模式切實可行地作用于學生的創新實踐學習之中,為創新應用型傳媒人才的培養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黨的歷次代表大會[J].國家電網,2017,(11):34-35.
[2] ?習近平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報,2020-07-29.
[3] ?曹盈.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雙能型”教師培養機制創新研究[J].黃山學院學報,2017,(6):91-94.
[4] ?呂海霞,張麗靖,張艷輝,楊志杰,尚龍安.學科競賽與實驗中心教改深度融合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0,(1):171.
Promoting Learning With Competition To Cultivate Creative And Applied Media Talents
WANG Lin-lin,LI Ji-ning
(Dalian Neusoft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Dalian 116023,China)
Abstract: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quality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my countrys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basic theory teaching,but als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 talent training system.The education mode of “promoting learning by competition”takes subject competition as the carrier of practical teaching,and the theme of actual competition as the course task,which drives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discuss industry hotspots independently,and fully develops students speculative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Tak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bject competi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ubject competition,as well as th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media talents,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and applied media talents.
Key words:promoting learning by competition;film and television media;innovative;talent training
收稿日期:2020-09-07
基金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產學研創相結合的創新能力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201902272066)
作者簡介:王琳琳(1992-),女,山東青島人,助教,碩士,從事影視新媒體研究;李濟寧(1977-),男,吉林延邊人,教授,碩士,從事影視新媒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