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濤 梁巖 李星 潘煜楠 寧詩瑯



摘 要:在現階段,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在資產增量放緩的宏觀大背景中,有擔保、較高收益、穩定現金流的融資模式開始出現。供應鏈金融逐漸成為中國企業在拓展資金渠道方面的主要選擇,同時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進步,中國國內供應鏈金融模式呈現線上化發展大趨勢,電商平臺的崛起提高了供應鏈的信息化水平,從而產生了在線供應鏈金融創新的形式。創新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實現了多個領域的“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四大流的合一,供應鏈金融突破了商業銀行的傳統金融模式,進而擴大了金融的范圍和邊界。在此過程中,各參與者通過建立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實現資源整合、優化物流鏈、金融鏈和信息鏈,為供應鏈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為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提供良好支持。同時,在“互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中小型企業參與者經過大數據的合作平臺,量身定制多維分析報告,依托大量的真實交易信息和大數據處理技術,計算出企業財務能力的合理范圍,通過對上下游企業資料的匹配,對貸款方的資信狀況進行合理全面的判斷,憑借數據變化預測企業的運營能力,并對企業業務周期進行全程化多維度的監控和測評,以期將融資風險降到最低。
關鍵詞: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商業銀行
一、供應鏈金融模式的發展背景
供應鏈金融是金融體系如何有計劃地、協調地運作和控制整個供應鏈系統進行活動的金融發展模式。在近年來,隨著國內的互聯網體系發展得日益成熟,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背景是基于互聯網金融的時代發展前提。在當下,隨著國內的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國內的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也逐漸呈現出線上化的發展特征。然而,供應鏈金融在國內的發展仍不是十分成熟,并缺乏一個完整、實際的供應鏈運作體系,與此同時,國內供應鏈金融的財務狀況十分不穩定,相關的財務造假和財務舞弊情況時有發生。因此,供應鏈金融在當下仍需要相關部門加大對其的監管和審查,以此來改善其發展環境。
二、供應鏈金融模式的特點
1.服務質量提升
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首先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并使客戶對供應鏈金融服務的依賴程度得到提升,使客戶對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的滿意度得到提升。然而,傳統的對供應鏈金融發展質量的衡量標準則是按照“任務完成比率”、“訂單完成百分比”等指標為基礎的服務質量衡量體系,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得到提升,當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與互聯網的相關程度越來越高,對供應鏈金融的服務質量的衡量標準則日益呈現出線上化的特征。
2.追求時效性和速度
在當下,隨著互聯網對各個行業的影響日益深遠,傳統的供應鏈金融已經不能滿足互聯網時代下的發展速度和工作效率。因此,基于“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的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模式則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的發展機遇,以此來充分提升供應鏈金融對于實體企業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進而能夠滿足供應鏈金融時效性的發展需要。
3.發展進程日益數據化
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需要各個行業的實體企業和金融服務機構提供大量的數據作為行業的分析基礎,因此面對海量的數據,當下的供應鏈金融體系已經不能滿足對海量數據的處理要求。供應鏈金融未來能夠滿足對大量數據的處理要求,要加大對海量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以此來提升供應鏈金融對各個行業發展的數據處理需求。
4.運作規律的體系化
當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模式仍較為單一和分散,缺乏較為完整的發展體系,為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分析技術在供應鏈金融的應用得到擴大,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會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發展體系,其體系化的發展特點會日益顯現。再者,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日益體系化會提升其對各個行業的發展效率,并使其具備更加完備的行業發展規律。
5.信息溝通的及時性
在以往的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模式中,存在著比較大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供應鏈金融的需求方和供給方之間的信息常常出現不對稱的情況,這不僅大大降低了供應鏈金融的供給方與需求方之間的信息傳遞速度,還會使供應鏈金融自身對資金的融會貫通職能降低。因此,在供應鏈金融未來的發展中,則會加大對行業間信息交流的速度,以此來提升供應鏈金融與各個企業信息溝通的及時性,從而能夠使得供應鏈金融對企業的服務職能得到提升。
三、供應鏈金融模式的發展歷程
供應鏈金融的運作模式總體上是分為三個階段。而當下,隨著國內的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得到極大的提升,國內的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已經走向了3.0時代。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傳統銀行+中小微企業”的初步發展模式;而其第二階段是通過初級的互聯網技術手段實現的資金流、物流、商流等“四流合一”;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第三階段則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分析技術來打造一個綜合的服務平臺。近年來,隨著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和網絡化進程的加快,“互聯網+”模式下的供應鏈金融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1. 1.0階段(線下“1+N”模式)
供應鏈金融的最初發展階段是1.0階段,該階段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商業銀行與核心企業,而在1.0階段,發展模式為“1+N”,以商業銀行和核心企業為基礎,商業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信貸支持,為企業提供充足的融資服務和資金保障。而從“1+N”發展模式的組成內容來看,其中“1”代表核心企業,“N”代表各條產業鏈上眾多的中小微企業。
供應鏈金融“1+N”模式的發展構想是深圳發展銀行(現平安銀行)于2003年首次提出的,由于核心企業和中小企業需要構筑長期的貿易關系和合作關系,因此核心企業對于中小微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及資信情況會比較了解。對于商業銀行而言,該模式的優勢在于商業銀行可以利用核心企業的發展信息進行有效的風險控制,并通過合理利用核心企業的發展信息來為相關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對應的貸款抵押等資金服務。通過與中小微企業建立較好的合作關系,從而實現商業銀行為企業提供資金融通、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的功能,進而使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模式得到初步成型。
然而,供應鏈金融的這一初步發展模式的局限性在于效率較低,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供應鏈金融的整個發展流程是基于線下的傳統模式,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發展效率比較低和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同時商業銀行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對此類業務的開發工作和規模也不會做得很大,供應鏈金融擴張的規模受到限制,使得供應鏈金融在“1+N”的初步發展階段下仍然沒有實現供應鏈金融所要求的信息共享,以及物流、資金流與商流對接等要求。
2. 2.0階段(初步實現“四流合一”)
供應鏈金融在經過了1.0的初步發展階段之后,在2012年由平安銀行所提出的供應鏈金融轉型升級的提議中,供應鏈金融借助互聯網的發展,將企業的資金管理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模式中,在該發展模式下,供應鏈金融由傳統的“1+N”線下發展模式轉變成了由線上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商業銀行與企業之間基本實現了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統一結合,使得傳統的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得到了較大的轉型升級。
在供應鏈金融的2.0發展階段下,雖然該階段的發展特征與1.0階段的發展特征無太大的區別,但是供應鏈金融的2.0發展階段卻能夠把商流、資金流、物流等多方面的信息整合到一起,并通過供應鏈金融平臺來進行信息數據的整理、分析和融合,以此來提升供應鏈金融整體的運作效率,并降低運作成本。在此基礎上,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則日益呈現出電商化和線上化的發展趨勢,企業間的信息整合和資源整合日益合理,供應鏈金融的資金傳遞和信息傳遞效率日益提高,使得各行業之間的運作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而供應鏈金融的2.0階段與1.0階段的主要區別在于,其資金供應方已經不再是以商業銀行為主要載體,反而轉變為以互聯網企業、線上資金交易平臺、信息化服務商等商業機構為主要載體。為此,供應鏈金融在2.0階段的發展中則會更加強調通過互聯網手段,在線上化交易平臺進行資金融通和交易,以此來提升資金往來的速度和效率,并盡可能地降低資金流通的成本,進而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
最后,2.0階段的供應鏈金融通過收集核心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數據,并提供線上化平臺進行相應的分析和數據處理,則能夠對各個行業企業的貿易流通情況進行有效的掌握,進而能夠對各類企業的信用風險進行合理的評估和測算,并通過對比各個企業的信用測評結果來為不同的企業提供相應的資金服務與融資服務,從而盡可能地使供應鏈金融對企業的金融服務功能發揮到最大化。
3. 3.0階段(大平臺趨勢)
供應鏈金融在近年來已經發展到了3.0階段,該階段的發展模式從原來的“1+N”模式發展到“N+1+N”模式,其中“N+1+N”模式的具體內容分別為供應鏈金融的綜合服務平臺和各個行業的中小微企業,而核心企業的地位在該模式下有所下降。因此,在該模式下,供應鏈金融的各個中小微企業則不再需要核心企業為其提供足夠的信用支持,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3.0階段的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突破了以往的單個供應鏈的限制。
再者,3.0階段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已經不僅是產業供應鏈與金融的結合,而是產業鏈和金融結合的基礎上加上了互聯網作為行業提升因子,使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模式突破了時間、地域等的限制,并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各個行業在資金、平臺、信息等方面的整合,使得供應鏈金融與各行業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大大降低,供應鏈金融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貸款的能力和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科學技術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介入,使得當下的基于“互聯網+”的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與以往的“商業銀行+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相比,無論是在資金流通成本還是在企業運營成本上有了極大的降低。同時,隨著各個行業參與方不斷加入當下的供應鏈金融的運營模式當中,使得供應鏈金融的整體市場規模得到擴大,與此產生的商業機遇也使得部分中小微企業在供應鏈金融的資金運作中得到了較大的盈利空間。
從3.0階段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的具體組成結構和運營來看,當下的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的互聯網化和信息化的發展程度得到提升,由此產生的結果則是使得數據成為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的核心組成部分。且隨著數據的來源變得更加廣泛,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數據提供方已經從原來的商業銀行和中小微企業增加到了物流企業、電商平臺和互聯網企業等多企業的數據提供方。而數據提供方的增加不僅使得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渠道變得更加多元化,使得融資渠道的融資規模和融資便利性得到了提升。
四、對“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的研究
1.基于B2B電子商務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在當下,隨著國內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發展,各類電子商務平臺正在各行各業建立起來,其中B2B電子商務平臺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規模,行業整體的成熟度已經到了一個較為完善的水平。在B2B電子商務平臺與供應鏈金融的結合下,產生了比較著名的企業,例如,“胖貓白條”則是針對于采購商的一種新型金融服務。在該業務的運營模式下,互聯網金融借貸企業與傳統的供應鏈金融企業進行了資源整合,將供應鏈的采購商的資金需求情況反映到了互聯網金融借貸企業那里,進而使得采購商的資金融資需求能夠通過供應鏈金融領域得到滿足,采購商通過“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企業的“先提貨,后付款”的交易模式來優先獲得充足的資金進行采購,進而解決了暫時的資金緊缺情況,并為日后的業務發展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極大地改善了采購商在供應鏈領域的運作效率。
同時,B2B電子商務平臺除了在當下的采購商領域內有較為明顯的成效外,其在生鮮電商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良中行企業則通過利用企業的金融產品來構建出一套完整的食材供應鏈服務體系,并通過與各大商業銀行展開深度合作,進而為食品供應鏈中的各中小微企業提供資金融資服務,為他們解決食品采購、生產加工和銷售過程中所面臨的資金短缺和資金調度困難等問題。企業通過建立在線交易平臺,通過互聯網技術將生鮮電商企業與食品采購企業之間的信息與各大商業銀行進行準確對接,進而能夠使得商業銀行為在線交易平臺提供的資金供給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且整體的運作效率和服務流程也得到了簡化,從而使得電子商務平臺與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企業、采購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下降,并由此降低了企業與商業銀行之間的信用風險水平。
2.基于支付功能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在當下,許多有支付功能的軟件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支付軟件,如支付寶和財付通等則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然而,這兩類支付軟件所面對的是C段經營市場,在某種程度上與供應鏈金融所處的B段市場不是十分吻合,因此,這兩類支付軟件的功能所對應的金融模式則與“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有所不同。
對于基于支付功能的供應鏈金融服務軟件,例如快錢支付軟件,則是一款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探索新的融資方式的軟件。快錢在2009年選擇進入供應鏈金融市場,并為此開發了與供應鏈金融模式相關的軟件來為國內的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融資服務和支付服務。該公司通過與各個行業的核心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幫助核心企業整合其各條產業鏈的賬款信息,從而獲得該行業的供應鏈上下游的真實信息和貿易信息,并以此來作為公司的融資條件。
企業可以收集和分析核心企業的這類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從而為該產業內部的企業提供一套完整的資金管理和支付計劃,企業還可以將這些方案的信息整理成包裝給各家商業銀行,從而完成企業資金的供應和資金支付。為此,該公司以其開發的快錢軟件為中介,作為提供鏈金融模式上鏈接企業和商業銀行的中介,并通過建立提供鏈金融服務的平臺,開發相關的金融服務產品,并以商業銀行為最終資金提供者和供應方,從而達到為企業解決支付問題的目標。
3.基于企業需求管理系統(ERP)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傳統的企業需求管理系統,即ERP系統,是主要為企業的原材料、商品等的庫存信息和相關情況進行管理,進而為企業解決供應端的材料分配和材料調度不合理的情況。但是,從實際的ERP系統的運作層面來看,由于傳統的ERP系統缺乏相應的信息整理和聯網,不少企業的ERP系統里面的物料管理信息常常是常年累積下來的,由于這些信息常年沒有進行數據清洗和數據處理,因此企業在利用傳統的ERP系統進行物料和資金管理時,常常會因為使用了過時的數據而無法準確地為企業的資金和物料進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和調度。
在當下,隨著互聯網技術在企業需求管理系統的應用,基于ERP系統的“互聯網+”供應鏈模式則作為一種新型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在企業的資金分配和物料調度領域得到應用。在該模式下,企業的ERP系統通過使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計算機技術,以此來對企業內部的長期累積的商品銷售信息、庫存信息、交易數據、資金使用信息和原材料分配等數據進行整理,從而使得企業的ERP系統的數據信息能夠得到更新,并提升企業對資金和物料的分配效率和準確率。
4.基于供應鏈管理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當前的供應鏈管理平臺在某種程度上是以往的企業需求管理系統的綜合版,供應鏈管理平臺不僅對于企業的采購、庫存、資金調度和物流等有詳細的掌握,還對企業的資金代付、外匯結算等更加深層次的資金服務有所涉及。因此,供應鏈管理平臺在當下正在逐漸成為企業的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新模式。
從供應鏈管理平臺的技術水平看,其主要運用到的技術仍是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由于企業的各條供應鏈所涉及到的數據類型眾多,因此要構建出一個完善的供應鏈管理平臺則需要科技型企業通過綜合調查了解各個企業的供應鏈發展情況,并收集整理數據,進而才能為核心企業、中小微企業等不同規模等級的企業構建出其對應的供應鏈管理平臺。
再者,供應鏈管理平臺從其作用與意義來看,則比以往的企業需求管理系統的功能要強大,該平臺對企業的作用范圍已經不僅局限于企業的基本資金和物料方面的管理,還深入到企業的融資服務、外匯結算等更加深入的資金需求,因此基于供應鏈管理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發展為一站式的企業綜合管理平臺。
5.基于物流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物流企業在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開展過程中發揮了基礎性的作用,供應鏈金融的許多基本的物料、商品和貨物的運輸工作都需要物流企業的參與。在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各大物流企業的廣泛運用,當下的物流企業與以往的只能參與交通運輸型的物流企業的職能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
以順豐公司為例,順豐公司在過去的物流業務的開展中,主要集中于基礎性的交通運輸工作,對于物流領域之外的其他領域的工作和服務涉及較少,然而隨著順豐公司在近年來對于供應鏈金融領域工作的涉及,在2015年順豐公司陸續推出了倉儲融資服務和倉庫租賃服務。具體而言,這類服務的實際操作則是順豐公司通過在全國范圍內開放空余的倉庫給信用等級高的商家提供倉庫儲存服務,并在此過程中收取一定的租賃費。順豐公司的這種為上流產業鏈企業提供倉庫租賃的服務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諸多商家在供應鏈金融的初始段倉庫儲存問題,并在使得各商家企業的物流倉儲得到基本保障的同時,能夠為自身的企業發展帶來足夠的盈利。
順豐公司作為一家以物流起家的公司,在結合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模式之后,也逐漸轉變為一家提供除物流服務之外也提供金融服務的綜合性企業,其涉及范圍在物流供應鏈的各條產業鏈中。在順豐公司將自身的物流產業鏈與金融服務相結合后,則逐漸轉變為一種新型的物流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
6.基于P2P網貸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P2P網貸平臺原本是屬于互聯網金融范疇內的金融服務平臺,隨著網貸行業在近幾年的深入發展,其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發展也逐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P2P網貸平臺所提供的服務主要為網絡貸款,因此網貸平臺的主要服務范圍仍是供應鏈金融的資金供給段。
在網貸平臺的資金供應層面,其面對的供應主體是個人和企業,并通過網上交易平臺進行資金交易,從而解決企業和個人的資金需求問題。然而,由于國內的網貸平臺的行業規范較差,其提供的資金借貸服務常常帶有高利貸的性質,因此國內的P2P網貸平臺在給企業和個人提供資金借貸時常常會在法律監管的監管邊緣游走。而因網貸平臺所引發的法律訴訟事件則時有發生,這不僅使得企業和個人對網貸平臺的資金來源和融資服務的信用度下降,還使因網貸平臺所引發的社會問題難以解決。
此外,基于P2P網絡貸款平臺的供應鏈財務依賴于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在實際貿易的前提下,核心企業的違約風險將被供應鏈金融的整體運行所消化。在線貸款平臺供應鏈的財務風險水平將大大降低,使P2P平臺的運營風險控制在資產側和風控側得以實現。
從網貸行業的投資人數、借款人數和人均投資額來看,近年來國內的網貸行業的投資人數和借款人數正在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表明網貸行業的發展狀況正在逐步改善。網貸平臺作為“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資金供給方,該行業的行業規模和行業投資額和投資人數的增加對該行業的日后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同時網貸行業的整體行業規模的擴大也會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并對其采取相應的金融監管措施。而對網貸平臺實現金融監管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會降低行業整體的金融創新的積極性,但從更深層面來看,這不僅會使得基于網貸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的資金供給方的行業操作更加規范,還能夠使得供應鏈金融的資金需求主體減少其因借貸欺詐所帶來的資金損失。
五、“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下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未來發展展望
1.金融監管的日趨嚴厲
隨著我國的金融監管部門對于供應鏈金融的金融監管工作的日益嚴厲,供應鏈金融行業的行業規范性與往年相比已經有了比較大的提升,使得供應鏈金融服務于中小微企業的職能有了較為明顯的提升。在我國的金融工作會議中,國家領導人則明確指出我國的金融業應該回歸于服務實體企業的本源,同時也要對金融市場的市場結構進行優化,進而能夠對其進行加強監管,并增加金融市場的市場導向性功能,降低供應鏈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而能夠提升供應鏈金融市場整體的抗風險能力,發揮供應鏈金融在企業資金借貸中的資金供給方的作用。
2.供應鏈金融的市場規模日益擴大
近年來,隨著國內的供應鏈金融市場的發展,該市場規模正處于日益擴大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各大商業銀行和互聯網企業也正在加入到供應鏈金融的市場當中。而供應鏈金融市場憑借其在當下所具有的互聯網技術,通過合理運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使得供應鏈金融企業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為實體企業提供融資貸款,進而滿足實體企業的資金需求。
由于中小微企業的信用等級較低,各大商業銀行常常不能滿足對中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需求,由此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可以進一步地通過“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方式得以解決,并使得供應鏈金融的整體市場規模擴大。
3.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發展為企業提供新的融資渠道
近年來,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為供應鏈金融的線上化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基礎性設施,使得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線上化發展趨勢正在得到企業的重視。供應鏈金融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線上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企業只能到商業銀行的網點進行融資貸款的現象,進而使得企業能夠通過網上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資金借貸,從而滿足自身的融資貸款需求。
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供應鏈金融則屬于供應鏈金融線上化發展的主要特征,其中企業通過與電子商務平臺展開業務合作,并提供自身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方面的融資貸款需求。而線上的供應鏈金融平臺則通過企業所提供的數據測算出企業的實際還款能力和企業信用風險水平,并為其提供相應的貸款額度。
從企業取得融資貸款的效率和速度來看,中小微企業由于自身信用水平的限制,其通過傳統的商業銀行所取得的融資貸款金額較少,且商業銀行審批貸款的速度和效率較低,因此中小微企業常常不能很好地通過傳統的商業銀行來滿足自身的融資貸款需求。而中小微企業通過線上電子商務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來取得融資貸款則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拓寬了企業的融資貸款渠道,使得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線上平臺來自助申請貸款,而線上化平臺系統則進行實時審批、自動放款,這不僅極大地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還可以提高企業資金周轉率,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線上化趨勢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并突破了商業銀行主導的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進而大大拓寬了傳統供應鏈金融的范圍邊界。
六、總結與討論
供應鏈金融則屬于服務于中小微企業的重要的融資貸款渠道之一,供應鏈金融從傳統的服務于企業供應鏈的單一化金融服務,逐漸轉變為線上化和網絡化,這不僅使得供應鏈金融的服務范圍和服務主體得到了大大的拓寬,還能夠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加詳細的融資貸款服務。同時,不同行業企業的屬性和特點均有較大的差別。因此,針對于不同的產業鏈,與之對應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則可以靈活地開發相應的金融產品,從而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行業企業對于資金的融資貸款需求。在當下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供應鏈金融平臺將對企業的商業數據和信用記錄有更加深層次的了解,從而能夠降低中小微企業通過供應鏈金融進行融資貸款的信用風險水平,由此更多的細分行業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和供應鏈金融平臺將會出現。
供應鏈金融最終要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與傳統金融相比,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貸款風險,供應鏈金融不再僅僅關注諸如財務報表之類的貸款對象的靜態數據,而是對企業動態數據進行實時監控。供應鏈金融參與者在掌握大量客戶交易的動態信息之后,還需要能夠及時對客戶信息進行分類、準確地分析,否則就不能有效地運行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大數據應用或大數據平臺建設,是供應鏈金融在“互聯網+”浪潮下的未來發展又一大趨向。
未來,隨著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和“互聯網+”產業浪潮的不斷推動,包括商業銀行、核心企業、物流服務企業、供應鏈戰略合作企業、電商服務平臺和P2P等平臺在內的各方都將充分利用其自身優勢,在供應鏈金融領域進行充分交流合作,并彼此展開激烈競爭。中國供應鏈金融將出現多元的商業模式和嶄新的服務類型,將成為中國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國民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戰略的重要角色,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參考文獻:
[1]袁野.線上供應鏈金融業務有效性的實證分析[D].蘭州財經大學,2017.
[2]陳思施.農村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9.
[3]劉書君.互聯網+背景下銀行供應鏈金融服務策略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7.
[4]黃鑫宇.供應鏈金融新生態圖景[J].首席財務官,2016(16):32-43+6.
[5]謝斌.產業互聯網下的供應鏈金融服務[J].建設科技,2020(18):35-38.
[6]黃航.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研究[D].南昌大學,2020.
[7]李廣偉.互聯網背景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20.
[8]任保君.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金融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20.
[9]沈澍.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數據平臺建設研究[J].清華金融評論,2020(03):89-92.
[10]吳華利.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的財務風險管理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20(03):103-104.
作者簡介:蘇錦濤(1999- ),男,廣東佛山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在讀學生,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