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瑩,張 玉,陳昕怡,范 怡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 200090)
分娩通常是一件令產婦及家庭充滿期待、喜悅的事情,但分娩過后隨之而來的是產婦體內激素與能量水平的顯著變化,加之社會關系與角色的改變,會給產婦帶來一系列的應激反應。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如果產婦不能及時地調整心態、正確應對,就會出現產后心理和精神障礙。產后抑郁作為一個跨越國界與文化的常見問題[1-2],是最常困擾產婦的精神心理障礙[3]。 產后抑郁不僅發病率高,而且對產婦自身、新生兒的發育、家庭關系,甚至社會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4]。社會支持是促進產婦身心健康的重要資源,缺乏社會支持會導致產后抑郁的出現[5]。領悟社會支持是指個體對社會支持的期望和評價,是對可能獲得社會支持的信念[6]。其與實際的社會支持不同,屬于心理資源之一,領悟社會支持對個體保持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意義[7]。本研究對住院期間產婦產后抑郁與領悟社會支持情況進行調查,并探討產婦發生產后抑郁的影響因素及與社會支持之間的關系,旨在為早期識別住院期間產婦的產后抑郁、制訂相關措施幫助其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取2018年7—11月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住院分娩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分娩時孕周為37~42周;分娩后2~3 d;意識清醒,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無交流障礙;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認知障礙;有精神疾病史;伴妊娠合并癥;有新生兒結局不良(如新生兒轉入重癥監護室治療、死亡等)。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問卷采用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年齡、居住狀態、戶籍地、文化程度、月收入、懷孕是否計劃之內、分娩方式、是否進行早接觸早吸吮、丈夫文化程度、主要照顧人及胎次等。
1.2.1.2 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采用Cox等[8]開發、Lee等[9]翻譯形成的中文版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主要用于篩查產后抑郁的產婦。該量表由10個條目構成,分別涉及心境、樂趣、自責、焦慮、恐懼、失眠、應付能力、悲傷、哭泣和自傷等。每個條目采用4級計分法分別賦值0~3分,總分為0~30分。總分≥9分為產后抑郁的篩查臨界值,總分>12分為嚴重產后抑郁。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信度為0.89。
1.2.1.3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采用中文版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主要用于測量個人自我領悟的社會支持[10-11]。該量表包括家庭支持(條目3、4、8、11)、朋友支持(條目6、7、9、12)、其他支持(條目1、2、5、10)3個維度,共12個條目。 每個條目采用7級評分法依次賦值1~7分,總分為12~84分。其中,總分12~36分為低水平支持,37~60分為中等水平支持,61~84分為高水平支持。PSSS量表的信度為0.72~0.85,效度為0.85~0.91。
1.2.2 資料收集方法由研究者在產科病房內先向調查對象說明研究目的、保密性以及參加或退出研究的權利等,然后被調查對象以無記名方式進行問卷填寫。問卷當場發放、回收,問卷回收時調查者檢查問卷填寫有無遺漏并予以編號。本研究共發放問卷205份,回收份205,回收有效問卷202份,有效回收率為98.54%。
1.2.3 統計學方法數據由雙人錄入后檢查確認其準確性,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進行雙變量的相關性分析,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進行產后抑郁的多因素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住院期間產婦產后抑郁情況納入研究的202例住院期間產婦EPDS總分為(4.39±3.92)分,出現產后抑郁30例(14.85%),其中輕度產后抑郁19例、中重度產后抑郁11例。
2.2 住院期間產婦產后抑郁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住院期間出現產后抑郁產婦的社會支持總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評分均低于未出現產后抑郁的產婦(P<0.05),見表1。Pearson相關分析也顯示,產后抑郁得分與住院產婦社會支持總分及其3個維度得分均呈現負相關關系 (社會領悟支持總分r=-0.356,家庭支持得分r=-0.356,朋友支持得分r=-0.445,其他支持得分r=-0.385,P均<0.05)。
表1 住院期間產婦出現與未出現產后抑郁組間產婦的社會支持得分比較 (分,±s)

表1 住院期間產婦出現與未出現產后抑郁組間產婦的社會支持得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數 社會支持總分 家庭支持 朋友支持 其他支持出現抑郁 30 64.27±13.57 23.17±4.81 20.47±4.98 20.63±5.47未出現抑郁 172 74.15±8.43 25.83±2.98 24.09±3.62 24.23±3.43 t值 3.860 2.929 3.810 3.484 P值 <0.001 0.006 0.001 0.001
2.3 住院期間產婦產后抑郁的單因素分析住院期間產婦產后抑郁在居住狀態、戶籍地、文化程度、家庭總收入、是否計劃內懷孕、職業、丈夫文化程度、丈夫職業、主要照顧人和分娩方式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是否進行早接觸早吸吮和是否早產兒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住院期間產婦產后抑郁的單因素分析 [n(%)]
2.4 住院期間產婦產后抑郁的多因素分析以單因素分析得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是否進行早吸吮早接觸、是否早產兒,以及產婦社會支持總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為自變量。是否進行早吸吮早接觸賦值 :1=是,0=否;是否早產兒賦值:1=是,0=否。 以是否出現產后抑郁為因變量(未出現產后抑郁為0,出現產后抑郁為1),進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有無進行早接觸早吮吸、朋友支持得分以及領悟社會支持總分是影響住院期間產婦產后抑郁的獨立影響因素,其中關聯度最高的是進行早接觸早吸吮。見表3。
3.1 住院期間產婦產后抑郁值得關注本研究結果顯示,產婦住院期間產后抑郁的發生率為14.85%,與侯惠娟等[12]調查的陜西地區女性產后抑郁的發生率(10%~15%)相比在高限,且其中中重度抑郁占所有發生抑郁的36.67%。本研究調查對象為住院期間產后2~3 d的產婦,由于身體內激素水平的劇烈改變、傷口未恢復、疼痛明顯、休息受影響,加之角色轉變、照顧新生兒等因素,導致產后短期內抑郁的發生率較高。產后抑郁一般不作為獨立的疾病類型,認為該疾病不是基于特定的癥狀和病程形成的,而是在產褥期發生的一組疾病,臨床上往往以持久的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征,伴有思維和行為改變及陽性軀體癥狀。因此,護理人員在產婦產后早期應注意多加關心,早期進行產后抑郁的篩查,對有抑郁傾向的產婦應及早予以干預。
3.2 住院期間產婦的社會支持需進一步加強研究結果顯示,產后住院期間出現抑郁產婦的社會支持總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評分均低于于未出現抑郁的產婦(P<0.05),且社會支持總分及其3個維度得分與抑郁得分均存在負相關關系(P<0.05),說明社會、家庭、朋友和其他支持能夠降低產后住院期間產婦抑郁的發生率。來自社會、家庭、朋友和其他支持使產婦能夠被認同,獲得支持和尊重的體驗,有助于產婦獲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體驗,給產婦帶來滿足感、自信和愉悅感,是產婦重新獲得力量、勇氣、尊重和理解,從而使其能夠更加理性地正面應對產后一系列不良影響因素,最終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本研究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朋友支持得分及領悟社會支持總分是影響住院期間產婦是否出現產后抑郁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但關聯性較弱(OR值為0.823、0.920)。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產婦產后抑郁與社會支持總分及其3個維度之間均存在負相關性(P<0.05),其中朋友支持與抑郁的相關性最高(r=-0.445)。這可能是由于產婦和朋友更能夠彼此分享相似的經驗和經歷,朋友對住院產婦能提供一種更高質量的支持。因此,住院期間產婦的社會支持需要進一步加強,護理人員可以指導產婦多接納來自朋友之間的關心、支持等,有利于減少產后抑郁的發生。

表3 住院期間產婦產后抑郁的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
3.3 鼓勵住院期間產婦進行早接觸早吸吮本研究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有無進行早接觸早吮吸是影響住院期間產婦是否出現產后抑郁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關聯度較高(OR=4.188)。 有研究顯示,母嬰早期皮膚接觸可以降低產后抑郁的風險[13],這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早接觸早吸吮是住院期間產婦產后抑郁的保護因子。雖然分娩后進行早接觸早吮吸可能會讓產婦勞累,增加產婦的疲勞,但是在早接觸過程中,嬰兒的皮膚與產婦的皮膚緊密貼合,產婦可以感受到嬰兒的心跳、體溫及呼吸,幫助產婦完成角色轉變,使其更快進入一個母親的角色。分娩獲得一個健康的孩子也使產婦充滿幸福感和成就感,繼而增加產婦對于傷口疼痛的耐受,降低產后抑郁的風險。因此,應當大力提倡母嬰早接觸早吸吮,并做好母乳喂養的宣教工作,正確指導產婦母乳喂養的姿勢和技巧,促進產婦母親角色的轉換和適應,從而防止產婦出現產后抑郁。
產婦在住院期間的抑郁發生率較高,進行早吸吮早接觸可以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這與目前醫院提倡的母乳喂養政策相吻合,醫院應積極創造產后早吸吮早接觸的條件,以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率。本研究中一般資料根據以往文獻的影響因素指標設計,今后將進一步納入更多、更全面的指標,以進一步探討產婦產后抑郁的相關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