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峰 山西工商學院
山西臨汾古稱平陽,平陽木版年畫就誕生于此地。平陽木版年畫歷史悠久,飽含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特別是山西地區的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平陽木版年畫在我國的版畫藝術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四美圖》和《關公圖》是被業界公認為不同題材之間的跨越,對于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所以我們對木版畫要采用多種方式加以傳承和發展。
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高校藝術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積極創新教書育人的途徑和方法,開設與平陽木版年畫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課程,如山西非遺(工藝美術)鑒賞課、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課、民間美術課,并積極開展美育課程建設項目,組織建設應用型本科《書籍裝幀設計》課程美育實踐研究和民間美術資源融入《裝飾圖案》等課程項目。
學校依托校級優勢專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著力打造傳承和弘揚以地方區域文化為特點的專業特色,特別是對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重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充分挖掘區域文化,將山西豐厚的藝術遺產、民間美術資源融入藝術類專業課程教學中,通過與專業課程教學的有機結合,開展傳承、保護等方面的項目設計,幫助學生提升設計思維和動手能力,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為全面提升學生審美觀念和創新意識,為傳承和宣傳區域文化打下堅實基礎。將平陽木版年畫引進課堂可以對當前美術教育的知識結構進行調整和更新,保證美術教育始終能夠走在學術前沿,不斷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強化批評意識,以促進美術教育走得更高更遠。
我校積極推廣與宣傳平陽木版年畫,以工作室為平臺,實施項目教學。在課程實踐教學、畢業設計環節等方面,以工作室為平臺,落實實踐教學要求,讓學生了解掌握項目設計流程、專業技術操作,實現真題真做。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插畫設計、書籍裝幀設計、裝飾圖案、山西非遺(工藝美術)鑒賞、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民間美術、畢業設計訓練、平陽木版年畫鑒賞等均圍繞地方文化特色進行了教學內容重構,特別是圍繞平陽木版年畫,重點對其圖案、色彩、雕刻方式等進行了教學設計,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并能夠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外實踐包含獨立實踐課程(外出考察采風、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課外項目技能訓練(社會項目實踐)等環節。一是通過畢業設計實踐環節(省內晉南非遺線路考察、民風民俗考察)開闊學生視野,了解地方民風民俗,并針對平陽木版年畫的合作基地進行針對性的學習與實踐,了解制作流程,使畢業設計作品更能體現服務地方的特性。二是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校內外的一些社會實踐,如平陽木版年畫進社團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及社會實踐能力。
在實踐教學方面,畢業生圍繞平陽木版年畫進行了專門的畢業設計,以真題真做形式解決實際問題。在優秀畢業設計中,以平陽木版年畫為題材的作品廣受好評,如《平陽木版畫文化設計與推廣》以傳統的民俗文化為中心展開平陽木版年畫的文化設計與推廣,以生活、互聯網為主要設計方向,突破當下平陽木版年畫傳統、單一的表現形式,擴大其影響力。選取“老鼠娶親”(如圖1)、“麒麟送子”、“二追宮”(如圖2)、“南極星老人”、“掃塵”、“初五迎財神”、“鯉魚躍龍門”等傳統民俗文化進行傳承、弘揚和創新,從而達到推廣平陽木版年畫的目的,展現了平陽木版年畫獨特的文化魅力。另外以平陽木版年畫表現元素福、祿、壽、喜、財為主要題材,將平陽木版年畫與傳統節日相結合,詳細闡述中華傳統文化的意蘊,探討傳統文化在插畫設計中的內涵和應用,提出傳統節日插畫領域的創新思路。
圖1 《老鼠娶親》
圖2 《二追宮》
從形成和發展的角度來看,民間美術和設計藝術是水乳交融、難解難分的。設計師總是在這些民間美術本身蘊含的寓意中尋找靈感。現代設計教育需要的是中國傳統審美精神的介入,在東方與西方、古老與現代之間應該搭起一座實實在在的橋梁,形成一種合力,共同為我們的創作提供審美經驗。
隨著物質生活的明顯改善和藝術鑒賞水平的不斷提高,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對于同一個產品,具有藝術性的外觀造型設計更受人們青睞,而現代人購物多追求與眾不同的產品,特別是那些具有獨特藝術魅力和傳統藝術特色的產品更能引起消費者的共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中國人民血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平陽木版年畫以各種藝術形式貫穿于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潛移默化地滋養著人們的精神領域。
意大利設計師艾托·索特薩斯(Etore Sotass)認為:“保護傳統并非單純地重復傳統。”對于傳統文化尤其是平陽木版年畫的制作,我們需要吸收的是它的思想和觀念,并融入自己的創造意識里,“推陳出新”方能構筑未來。在現代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創新設計依托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定能產生更為大眾所接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設計形式,且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自我創新能力。將傳統文化運用于現代設計中,有助于補充現代設計的短板,也使得當地民間文化得到了有效發展。
通過傳承人引領、自身學習、同伴互助、相互聯動等途徑,培養一批發展潛力大、后勁足、師德高尚、創新能力強、在省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師。同時,實施名師帶動戰略,發揮他們的示范性,以帶動學院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支適應教育發展的藝術設計教師隊伍。手工藝人走進高校課堂,培養潛在傳承人,參與課堂考核與評價。鼓勵傳統手工藝人、藝術家、相關理論學術專家進入高校研究機構任職,探索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理念與路徑。
從2016 年開始,我校每年選派藝術設計學院學生赴臨汾平陽木版年畫博物館開展實踐考察活動,開展木版年畫傳承創新的交流和展示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果,系列活動是“非遺文化”進校園的有益嘗試,在全校師生中反響強烈。在合作共建基地的基礎上,學校積極組織開設相關課程,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不僅將木版年畫引進高校的課堂,更是將“年畫文化”融入課堂,推進木版年畫的研發和創新。
我校圍繞平陽木版年畫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組建了學生專業社團。2017—2018 學年先后舉辦了“藝術設計學院攜手育桃李專業展示交流會”“文旅設計展”“平陽木版年畫展”“藝術設計學院大學生廣告創意設計大賽”等系列社團活動。專門成立了“獨一無二品牌規劃”“新影視界”“3D 創客”等社團,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內容,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運用所學專業知識。
學校營造濃厚的“非遺文化”氛圍,開發特色非遺課程,聘請傳承人到校為學生做短期培訓。建立完整的手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機制,積極培養高素質、高水平、高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工匠。探索相關產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經濟社會相結合發展,使其能夠健康、穩定、長期地發展。通過現代設計理念的融入,增加傳統手工藝的附加值,尋求消費需求、建立流通渠道、開辟廣闊市場,并通過設計降低加工門檻,將工匠精神引入課堂。另外,對手藝人建立多層次、針對性的培訓機制,爭取在有條件的地區和項目中形成戶戶可加工、村村可生產的局面;并且力求將一些傳統手工藝相互結合起來形成產業鏈,生產出適應城鄉生活需求和滿足旅游業需求的產品及包裝,以達到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改善欠發達地區人民生活現狀的目的。通過對傳統手工藝與民族地域文化的研究與開發,改善現代設計中因缺乏原創精神,導致產品缺乏中國精神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問題,從而進一步促進中國現代設計的成熟與發展。
自2016 年以來,藝術設計學院結合應用型課程特點,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全面推行課程教學改革,全面實施項目式教學模式,特別是推動了一批以“平陽木版年畫”為代表的地方文化項目進課堂,學生圍繞真實項目開展課堂學習,并且加強過程性考核,以學生學習成果產出為導向,組織開展課程學習成果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以“平陽木版年畫”為題材的“插畫設計”“畢業設計訓練”等課程作品成果展獲得了廣泛好評,教學改革成效明顯。
通過教學改革,學生可以掌握學習方法,改變學習習慣,轉變學習方式,改變學習態度,從而培養學習責任感。
平陽木版年畫作為民間的傳統藝術形式之一,在現代化、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與其他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一樣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巨大沖擊。在平陽木版年畫瀕臨失傳的窘境下,僅依靠傳承人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將其與現代藝術教育相結合,用教育的力量讓更多的學生接觸它,從而將這門藝術形式傳承下去。因此,平陽木版年畫與當代藝術教育的結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