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運龍,王 江,李國勝,劉 揚,李 平,劉小燕,郭志念,羅小宇,張 勇,翁顯貴,王 蓉,唐 思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1],是2019年新發現的新 型 冠 狀 病 毒 (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導致的傳染性肺炎,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染性強、病死率高、人群普遍易感等特點。因為是新發傳染性疾病,截至目前對新冠肺炎的認識有限,對該病的防治仍以物理隔離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由于老年人各項身體機能逐漸下降,在疫情中為弱勢群體,更需要臨床醫師關注;筆者分析武漢地區多家定點醫院收治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特征,旨在為早期病例的發現、治療和預防提供更多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收集武漢地區兩家定點醫院2020-01-24—2020-04-01收治的1014例60歲以上老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為研究對象,確診病例定義、診斷標準參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2]”,將輕型和普通型合稱為普通型患者;老年人群定義根據WHO關于老年人的年齡劃分標準確定。
1.2 方法對確診病例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胸部CT檢測結果進行描述,分析不同臨床類型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及主要并發癥特征。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和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檢驗水準α=0.05。
2.1 一般情況比較共收集1014例60歲以上老年患者病歷資料,其中男493例(48.62%),女521例(51.38%);普通型患者553例(54.54%),重型337例(33.23%),危重型124例(12.23%);有1種或2種以上慢性基礎疾病的690例(68.05%)。主要臨床表現有發熱760例(74.95%),咳嗽589例(58.09%),咳痰342例(33.73%),氣促391例(38.56%),肌肉酸痛108例(10.65%)、頭痛92例(9.07%)、咽痛63例(6.21%)、胸悶227例(22.39%)、消化道癥狀140例(13.81%);極少數患者僅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但無臨床癥狀,不同臨床類型患者的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見表1。

表1 不同臨床類型患者臨床表現比較[例(%)]
2.2 主要檢查指標比較對所有患者的血常規進行分析,發現白細胞總數正常或輕度降低的有913例(90.04%),僅有不到10%的患者白細胞總數升高,這類患者多合并或繼發其他感染;淋巴細胞降低的有299例(29.49%),其余大多數患者淋巴細胞總數基本正常或輕度升高;絕大多數患者血小板計數在正常范圍(82.84%);所有患者中肝功能異常384例(37.87%);腎功能異常216例(21.30%)。從影像學方面分析,有單側或雙側肺部影像學改變的患者共975例(96.15%),且肺部影像學改變越明顯,臨床分型越重;無肺部影像學改變的患者共39例(3.85%),這類患者主要表現為普通型。見表2。

表2 不同臨床類型患者肺部CT影像學比較[例(%)]
2.3 不同臨床類型患者并發癥比較 見表3。

表3 不同臨床類型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例(%)]
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NCV)屬于β屬的冠狀病毒[2];在體外分離培養96 h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細胞內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新型冠狀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引起肺臟不同程度實變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病毒傳染性強,病死率較高。從2019年12月至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導致世界范圍內大流行,確診人數達數千萬之多,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期的主要癥狀是發熱、咳嗽,確診病例有明確的接觸史,多數呈聚集性,即使在潛伏期也有較強的傳染性[3,4]。
新冠病毒肺炎感染患者血常規中白細胞、淋巴細胞正常或輕度下降較常見[5,6];進一步行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檢測發現CD4+、CD8+T淋巴細胞、B細胞和NK細胞均減少,尤其是CD8+T細胞和CD4+T細胞比值下降[7]。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肺部CT影像學表現早期雙肺胸膜下多發淡薄的局限性磨玻璃影,進展期雙肺多發、彌漫磨玻璃影伴實變,進一步發生實變,病變嚴重者出現“白肺”表現,部分患者可出現纖維條索影,吸收期病變由多發、彌漫轉變為局限,見較多纖維條索影,部分可完全吸收[8]。
老年人群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與普通患者相比既有共同特點,也有許多不同之處;老年人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COPD、慢性腎病等慢性疾病比例高,身體各項機能均減退;因此研究發現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感染COVID-19[9],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是COVID-19患者進展和不良結局的重要危險因素[10]。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后易發生心血管并發癥如心肌損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靜脈血栓等[12-14]。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極易發生營養不良等,嚴重影響患者預后[15]。
該研究分析武漢市泰康醫院、火神山醫院兩家定點醫院收治的1014名60歲以上老年新冠病毒肺炎確診病例的臨床特點,發現老年患者重型(33.23%)及危重型(12.23%)比例高;老年人群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后的常見癥狀包括發熱、咳嗽、咳痰、氣促、胸悶、肌肉酸痛、咽痛等,部分患者出現非典型癥狀,如腹瀉、厭食、頭痛等,極少數患者主要通過核酸篩查呈陽性確診,主觀無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發現大多數患者血常規提示白細胞總數正常或輕度下降 (90.04%), 淋巴細胞計數降低(29.49%);所有患者肺部CT提示大部分表現為單側或雙側肺部斑片狀陰影或磨玻璃影改變(96.85%);住院期間患者的并發癥包括呼吸衰竭、心肌損傷、凝血功能異常、貧血、低蛋白血癥、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繼發其他感染、心力衰竭和休克等,其中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比例顯著高于普通型患者。多數患者通過積極抗病毒、激素、高流量吸氧、呼吸機輔助通氣或ECMO支持等治療后病情好轉出院,部分患者因繼發多器官衰竭死亡。老年人因各臟器功能減退、多數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疾病、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明顯減弱,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一旦感染后進展為重型、危重型及發生并發癥的比例高、預后差,需臨床醫師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肺部CT及新冠病毒核酸檢查等多種方式盡早發現病例、及早隔離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