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姝杰
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心醫院心內科,山東淄博 255120
穩定型心絞痛,為勞動所致心肌缺血,容易引發胸部及其四周位置不適,并發心功能障礙、無心肌壞死。主要特點為前胸陣發性壓榨性窒息,一般處于胸骨后可放射到心前區、左上肢尺側面、右臂、兩臂外側,以及下頜部,多持續數分鐘,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癥狀[1]。需要注意的是,心絞痛為因心肌需氧、供氧暫時失去平衡引發的心肌缺血癥狀,這一疾病男性發生率大于女性發病率。發病原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梅毒性主動脈炎、風濕性冠狀動脈炎等。誘發因素包括勞力、情緒激動、急性循壞衰竭等因素[2]。故此,該文將該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30例穩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絞痛患者作為試驗對象,評價采取尼可地爾治療、常規方法治療的效果、安全及對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130例穩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絞痛患者,應用計算機表法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每組65例。觀察組男38例,女27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2.5±4.5)歲。參照組男36例,女29例;年齡44~80歲,平均年齡(62.3±4.2)歲。觀察組、參照組臨床相關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接受臨床相關檢查確診為穩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絞痛;患者、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排除標準:妊娠期或哺乳期;甲狀腺功能異常;惡性腫瘤;對該研究使用藥物禁忌。
兩組均通過常規方法治療,予以調脂、抗血小板,以及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治療前1周停用抗心絞痛相關藥物。觀察組在此之上給予尼可地爾(國藥準字H23022716)口服治療,5 mg/次,1次/d,兩組治療時間均為28 d(1個療程)。
①對比兩組穩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絞痛患者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頻率。
②臨床療效評判標準:治療后心絞痛發作頻率、硝酸甘油使用量降低70%以上為顯效;治療后心絞痛發作頻率、硝酸甘油使用量降低50%以上為有效;治療后心絞痛發作頻率、硝酸甘油使用量降低不足50%為無效。(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總有效率[3]。
采用SPSS 2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進行對比,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31%明顯高于參照組78.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對比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治療前,兩組心絞痛發作頻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心絞痛發作頻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對比[(±s),次/周]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對比[(±s),次/周]
?
穩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絞痛發病機制為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該病屬于臨床上常見心血管疾病,需合理調節微血管收縮功能,以此有效改善患者內皮細胞功能、冠狀動脈微血管功能障礙[4]。胸痛為心絞痛發作時的主要表現,一般在胸骨體段/中段后波及心前區,存在手掌大小的范圍、界限不清楚,會放射到左肩、左臂內側、無名指、小指等位置[5]。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風濕性冠狀動脈炎以及情緒激動、梅毒性主動脈炎等,均為引發穩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絞痛的原因。胸痛為壓迫、發悶、燒灼感、寒冷、吸煙、心動過速、情緒激動、勞動等因素,均為穩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絞痛的誘發因素[6]。通常情況下疼痛癥狀會逐漸加重,持續時間為3~5 min,停止誘發癥狀活動即可緩解,可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緩解,這一疾病可數日發作1次,亦可1 d發作數次。臨床多通過常規方法治療,比較常用硝酸酯、鈣拮抗、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雖然可獲得一定效果,但無法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7]。因而,為鞏固治療效果該文選用尼可地爾治療,該藥物為硝酸酯類藥物、K+-ATP通道開放,不但能使人體細胞漿中的鈣離子濃度下降,而且使得血管平滑肌保持松弛的狀態,降低患者心臟負擔。與此同時,給予尼可地爾治療,患者心肌細胞中的氧供需平衡改善效果較好,不易發生耐藥情況。尼可地爾作為硝酸鹽類衍生物,有硝酸酯類藥物的功效,在降低心臟前、后負荷的同時,能夠使得血管平滑肌為松弛狀態,加強一氧化氮合酶表達及心肌血流灌注量,防止微血管過度收縮,對心臟進行有效保護,且這一藥物在改善患者機體能量供應、抑制炎癥反應、避免發生用藥心臟毒性等多個方面優勢突出[8-10]。不僅如此,這一藥物能選擇性擴張冠狀動脈,持續增加冠脈流量,對冠脈痙攣加以抑制,促進細胞內環磷酸鳥苷濃度,這時細胞內鈣離子總量能在較短時間較少[11]。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2.31%,較參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8.46%高(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7.69%,顯著低于參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20.00%(P<0.05)。治療前,兩組心絞痛發作頻率為(11.05±1.82)、(10.97±1.78)次/周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心絞痛發作頻率(3.79±1.58)次/周,低于參照組心絞痛發作頻率(5.43±1.62)次/周(P<0.05)。這和洪雨[12]的報道結果基本一致,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8.5%,高于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66.2%(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5.00%、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實驗組、對照組的心絞痛發作頻率分別為(11.36±1.83)、(10.96±1.48)次/周,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心絞痛發作頻率數據分別為(3.81±1.59)、(5.42±1.61)次/周,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選用尼可地爾治療穩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絞痛,可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減少患者心絞痛的發作頻率。
綜上所述,尼可地爾對穩定型微血管病性心絞痛患者治療的效果較好,不易于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情況,并且能夠減少心絞痛發作頻率,可在該病患者的治療中予以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