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美芹
青島市即墨區人民醫院,山東 青島 266200
手術室護理的良好開展,能夠為手術治療安全、高效的進行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手術治療期間,需要做好手術室人員、物品及環境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每一個護理環節都能夠嚴謹、精細的處理,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實際情況,規避各類風險因素,保障手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融入到手術室護理中,能夠對于各項護理措施進行優化,提升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的維護患者的身心健康,減少各種延緩恢復的干擾因素,進而滿足患者對于快速康復的需求[1]。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對象為2019年4月~2020年9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06例患者,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觀察組中,男/女=30/23,年齡范圍23~75歲,平均年齡(46.73±6.93)歲。對照組中,男/女=28/25,年齡范圍25~71歲,平均年齡(46.49±7.11)歲。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術前準備充分,手術室內經過消毒、滅菌處理,并將術中所需的器械、儀器、藥品以及其他醫療物品放置于制定位置,將手術室內溫度調節至合適的范圍。手術治療期間,根據手術類型,采取正確的手術體位。在安置體位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暴露手術部位,適當固定肢體。對于受壓部位,需要采取相關防護措施。術中監測患者的體征狀態,做好抗休克、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的等工作。完成手術后,持續進行體征監測,觀察其神志變化,警惕躁動的發生。患者各項體征指標處于穩定狀態,由巡回護士將患者送回病房進行監護。
觀察組(快速康復外科護理):①術前:術前準備階段,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實際病情,講解疾病知識和介紹手術方法,詢問患者的意見和看法,了解其實際感受,耐心解答患者擔心的問題,避免其過度焦慮,預防心理應激反應的發生。強調手術治療在療效、安全性方面的優勢,同時也需要告知其手術治療期間的風險因素以及有效的應對措施,術前30min,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實施超前鎮痛,適量給予鎮痛劑。
②術中:將患者送入手術室后,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對話、交流,彼此相互熟悉,營造輕松的氛圍,幫助患者盡快適應手術室環境,緩解其緊張、焦慮的心情。手術治療期間,將室內溫度調節至22~24℃左右,并密切監測患者的體溫變化。使用循環水毯,將手術床溫度調節至合適的范圍。盡量減少皮膚裸露,注意術野之外部位的保暖,減少熱量的流食。在血液輸注、輸液前,血制品、液體均需要進行加溫處理,進而維持體溫的穩定。針對各科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預先做好應對措施。
③術后:術后實施疼痛護理,采取藥物鎮痛的方式,配合以心理暗示、分散注意力等方式。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術后2h可適量飲水。術后6h可進食流食。盡早拔除引流管、尿管,降低感染風險。

2.1術后恢復情況觀察

表1 術后恢復情況觀察
2.2術后并發癥

表2 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手術治療的安全、順利開展,需要以優質的手術室護理作為基礎。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該以快速康復為主要目標,根據手術治療的實際需求,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2]。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開展,實現對手術室護理措施的優化,達到減輕手術創傷應激的效果,進而保障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應用微創技術的同時,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術前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其精神狀態。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鎮痛藥物,降低感染風險[3]。術中加強體溫管理,預防術中應激反應的發生。術后應用多模式鎮痛措施,盡早拔管,有助于加快術后恢復,減少相關并發癥的干擾和影響。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實施,能夠根據患者手術治療的實際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實現快速康復[4]。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護理中,實施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于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和改善患者的預后有著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