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促進會EurekAlert網站6月21日文章,原題:中文能匹敵英語嗎?隨著中國全球實力的崛起,其影響力也同步增加。澳大利亞的一本新書預測,中文有可能成為地位更突出的全球性語言。
據估計,目前中國境外有超過1億人學習中文。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學者、語言學專家杰弗里·吉爾曾在中國的大學任教。他說:“支持中文成為全球性語言的主要因素是中國的地緣政治重要性,世界各地有大量講中文的人,以及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這些是當今世界上很多人學習中文的主要原因。”
他說,雖然中文的書寫系統不好掌握,但阻礙它成為一種全球性語言的主要問題是,中文缺乏與流行文化、科學和技術、教育和研究的聯系。“然而,雖然英語將繼續是主要的全球性語言,但我們看到有證據表明,中文在更多情況下與英語一起使用。中期而言,英語和中文共同作為全球性語言的情況可能會增加。”
他說:“同時,考慮到目前中文和英語在使用和地位上的差距,中短期內,中文不太可能成為唯一的全球性語言。”任何以中文取代英語成為全球性語言的長期做法都源于“中國要么成為一個超級大國,要么成為一個威脅”。
除了英語和中文,全球主要語言還包括阿拉伯語、法語、德語、印地語、日語、馬來語、葡萄牙語、俄語、西班牙語、斯瓦希里語和土耳其語,其中大多數語言至少有1億人使用。但沒有任何一種語言能達到英語的地位,英語作為全球性語言似乎已根深蒂固。然而,吉爾的新書認為,中文在全球的使用和地位尚未得到應用語言學家的充分關注。▲(作者杰弗里·吉爾,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