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麗

摘 要:有效預習是提升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且通過有效的預習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強化學生數學學習自主性。為此,結合蘇教版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實際情況,就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有效預習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有效預習
小學數學預習是數學課堂教學前期的準備工作,這項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內化吸收、掌握理解新知識,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但是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小學數學課前預習活動開展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為此,文章結合蘇教版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實際情況,就如何提升小學中高年級數學預習有效性進行策略分析。
一、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實現分層預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課前預習的目的是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為了能夠達到理想的課堂預習效果,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習慣來為學生選擇適合的預習模式。比如,對于一些數學基本功扎實的學生,可以指導開展全面預習;對于知識掌握中等的學生,指導其開展基礎數學知識的預習;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需要了解基本數學概念即可。比如,在進行“軸對稱圖形”知識教學的時候,對于中等能力的學生,可以讓其在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礎上,通過折、剪、畫等操作活動進一步理解圖形的特點;而高層次學生在此基礎上,還要充分調動各種知覺感官來學習知識,讓學生自主探索、探究、理解對稱軸的意義。通過設置不同層次的預習方案能夠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
二、新舊知識連接,溫故知新
在預習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帶領學生理解新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總結歸納各類知識的關聯點,溫故而知新,從而更好地提升數學學習成效。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六年級數學“平面圖形的復習”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做出如下的預習設計:第一,幫助學生羅列各個知識點,并設計關聯問題。“同學們,我們之前學習過哪些平面圖形?把它們畫下來!這些平面圖形有怎樣的特點?請按照如下的表格填寫。”在學生整理好表格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根據角的基本特點,三角形可以怎樣分類,每一個類型的三角形都具備怎樣的特征?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具備怎樣的關系?在學生思考完三角形的關系之后教師提問: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四邊形具備怎樣的關系?是否可以用一個示意圖來表示這幾個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在學生仔細思考之后教師設計出關聯的基本題目和拓展性題目來檢驗學生所學。通過以上復習課的開展能夠喚醒學生以往的學習記憶,并引導學生利用時間來整理之前所學的知識。在舊知識羅列理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帶著自己的理解來復習各個平面圖形的內容。
三、在復習中落實三維學習目標,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前學習并不僅僅是幫助學生了解基礎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在預習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為學生之后的課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支持。為了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實施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第一,為學生的預習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間,最大限度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自主學習的思想認識,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第二,選擇多樣化的預習模式。在指引學生預習的過程中要注重選擇多樣化的預習模式,不能夠出現單調范圍的預習問題。第三,適當加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的學習安排好時間和學習任務。比如,在學習“圓柱體積”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要在課堂教學準備的環節就樹立三維的目標,設計出圓的面積、長方體體積計算的內容,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圓柱體積的計算方式,從而在提升數學學習效率的同時更好地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
四、主動實施預習評價,提升預習的有效性
在預習之后為了檢驗預習教學的效果,還需要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做出精準的評價,在評價中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并在評價中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學習的局限。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使用一些具備指導性的評價語言,并在評價的過程中善于發現學生的學習優勢,從而更好地激勵學生的學習。
綜上所述,預習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從當前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發展實際情況來看,中高年級預習流于形式,無法達到提升數學教學效率的目的。為此,在未來需要立足各個版本數學教學的實際來優化教學,在正確學習目標的指引下組織學生開展預習活動,從而更好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劉瓊花.在預習中精益求精,在學習中收獲成長:淺析小學數學高年級的有效預習[J].啟迪與智慧(教育),2020(2):74-75.
[2]張峰.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有效預習策略和方法的研究[J].學周刊,2017(11):163-164.
[3]明也.小學高年級數學預習能力培養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