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傳承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精華,體現了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雙重復歸。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這些理念的引導下,“文旅農融合”這一概念得到了大面積推廣,這一概念就是基于農業景觀,利用農村空間和鄉村文化打造出一種文旅經營形態。近幾年來,旅游業成了各地區的主要發展方向,打造全域旅游,實現鄉村振興已然是各地區的主要戰略目標。如何在文旅農融合視角下發展鄉村民宿是各地區的重要課題之一。
十九大召開后,針對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全面的要求,鼓勵各地區開辟出更多的就業、創業途徑。在此背景下,多地區都在積極開展文旅農融合發展策略,在建設中強化農村基礎設施,鼓勵鄉村居民打造民宿文化,和優秀的OTA平臺合作,建立形成自己的宣傳平臺。不僅是國家層面的政策鼓勵,多地區都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先后出臺了有關全域旅游發展的扶持政策和手段等,鼓勵鄉村地區依托自身自然環境、農產品、鄉村文化、鄉村景觀打造旅游特色,帶動民宿產業發展。
根據目前不完全統計,國內旅游游客中自駕游、背包客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鄉村、古村落旅游中這兩類人群占比較多。而此類型游客喜歡自由的旅游方式,因此在住宿上傾向于民宿或者青年客棧。不僅如此,全家出行也是旅游中較為常見的類型,相比較酒店、賓館而言,這種民宿或者客棧更符合此類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各地區可以將空置的房屋建筑打造成特色民宿,尤其是在一些具備建筑特色的區域,將碉樓、騎樓等改造成特色民宿,打造鄉村慢生活主題,借助當地鄉村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
除了上述兩點內容之外,生態環境作為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吸引游客的最優方式,在各地區積極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的今天,生態經濟優勢逐漸凸顯出來。尤其是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生態服務業發展速度較快,目前,全國多個地區都已經形成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市場機制、市場作用也逐漸完善,生態環境產品日益豐富,朝著綠色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如:溫泉資源、海島資源、古村落資源等都非常適合鄉村民宿發展。以海島資源為例,在休閑經濟大熱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各個沿海地區都出現了大量的海島民宿,借助沿海風光、海洋文化、漁民生活等內容,讓游客進行體驗,以此進一步了解背后的文化內涵。
由上可知,目前國家政策制度、生態環境建設、旅游市場需求都為鄉村民宿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從目前來看,鄉村民宿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開發模式相對粗放。雖然民宿市場發展速度較快,各個城市都出現了不同特色的單體民宿,如靠近溫泉的“溫泉民宿”或者靠近果園的“采摘民宿”,還有一些依靠景點景區的民宿,但這些鄉村民宿較為分散,交通可達性較差,游客出行難度較大。而且大部分民宿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模式,并沒有深入挖掘當地的生態環境,包括自然、農業等資源,也沒有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資源,導致產品形態單一,無法真正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體驗。
民宿經濟不僅是一種旅游體驗,更是一種藝術追求,展示的不僅是當地特色文化,也有民宿設計師的巧妙和對生活的感悟,是一種生活上的魅力所在。這也是民宿和酒店的最大區別,這種個性化也是最吸引游客的關鍵所在。這種個性化,來自于地區文化、地區自然景觀,但從目前來看,很多地區的民宿同質化現象嚴重,不僅缺少文化內涵,也沒有真正融入周邊環境中。真正的特色化、精品化的民宿少時又少,一些投資人只是憑借自身喜好,對民居進行簡單的改進,甚至直接模仿精品酒店,或者盲目迎合當下網紅潮流,忽略了當地特色文化內涵,并沒有真正呈現出地方文化活動,更無法給游客帶來獨特的文化體驗。
除了上述兩個問題之外,民宿和酒店的另一區別就是人性化、親近性,民宿可以讓游客完全融入鄉村農戶的生活中,讓其切身感受到鄉村文化,“像當地人一樣生活”。這種人情味、煙火氣是讓民宿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住宿方式的原因之一。但從目前來看,民宿行業并沒有真正融入良性發展軌道中,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很多民宿只顧盈利,忽略了人文關懷和個人情況,導致民宿的體驗價值并不高,也有一些經營者背離經營邏輯,甚至存在房東單方面毀約情況,光顧概率較低。不僅如此,一些地區民宿的服務質量較差,沒有接受過正規培訓,專業素養和文化素質較低,民宿衛生較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民宿的經營。在互聯網時代下,數字信息逐漸和各行業進行融合,將其應用在文旅行業中,能夠打造出更多的經營模式。但從目前來看,很多鄉村地區的民宿依然停留在傳統營銷模式上,一些民宿營銷意識較為淡薄,依然依靠被動宣傳等待顧客。一些民宿也只是利用攜程、美團等傳統OTA旅游平臺發布信息,缺少情感共鳴,宣傳內容單一,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導致整體營銷效率較低。
因地制宜打造出特色化的民宿品牌
在國家現行規章制度中,為鄉村民宿指明了發展方向,各地區要結合當地情況制定詳細的規劃和定位,借助政府引導推介,整合相應的鄉村文化、旅游、農業資源,構建形成地區民宿文化品牌。同時還要借助信息技術,構建完善的產業鏈,配合地區交通、生態環保打造出綠色智慧旅游。總的來說,就是要地區因地制宜,挖掘文化旅游資源特色,以此全面深化文農旅內容,創建出具有特色和競爭力的民宿品牌,實現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
綜合發展打造出一體化的民宿結構
民宿并不是獨立的,民宿作為旅游的一部分,是游客確定旅游形成的一部分,想要真正提高民宿競爭力,就必須要打造出“民宿+”的產業結構模式。以日本民宿為例,日本當地的民宿,除開基本的住宿之外,還會提供當地的美食和特產并且手工業者合作,打造特色服飾體驗、傳統手工藝產品制作,還會為游客提供當地的傳統樂器和當地舞蹈表演。實際上,中國各地區的鄉村都有擁有著獨特的地方文化,在開發民宿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地方特色、消費者需求,將鄉村旅游資源、當地生態資源結合在一起,完善產業鏈,打造出一體化的民宿產業鏈,打造出“民宿+”產業結構。
挖掘文化打造出特色化的民宿內涵
在文農旅融合背景下,鄉村民宿文化建設過程中受到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文化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如果民宿將自己限制在住宿范圍內,那么將無法得到可持續發展。因為我們要從文化傳播入手,結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出個性化的特色民宿。以此在保證品質的同時,還要提高顏值,做到“內外兼修”,客房產品、服務設計上要從游客的實際需求出發,為游客帶來舒適的居住環境,在建筑外觀上則可以和地方文化特色相結合,將時尚文化、智能科技、創意“IP”等元素,有機融入民宿文化。以江門五邑地區為例,不僅溫泉、海島、森林資源豐富,當地的禪茶、五邑僑鄉、碉樓、疍家、臺山飄色等眾多文化也可以成為民宿文化的助力,讓當地的文化得到飛速發展。
融媒體時代打造多元化的民宿宣傳
借助互聯網思維,開通社交賬號,建立微信群聊、微信公眾號、微博自媒體分享民宿日常,打造出“商業化”友誼,提高復購率,也可以將其打造成多元化的營銷手段。民宿經營過程中,要從生活本身入手,打造出一種生活化民宿環境。比如,房東可以和游客一起烹飪當地特色菜,感受當地特有的生活文化,打造出獨特的旅行體驗。地區也要打造出完善的App,實現智慧旅游,包括:住宿信息查詢,在充分拓寬營銷渠道的基礎上,借助多種不同新媒體工具進行廣泛宣傳。還可以邀請知名的旅游博主和各大自媒體大V的粉絲效應,擴大傳播范疇。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靈溪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