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璐 王畯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企業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柔性管理必不可少。本文以我國2006-2019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研究了財務柔性對企業競爭地位的影響。結果發現:財務柔性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地位。為避免可能存在的雙向因果關系,本文對財務柔性滯后一期進行回歸,研究結果依然不變。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新常態”階段,經濟與政策波動是所有企業都將面臨的問題,而這難免會給一些企業帶來不良影響。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企業不應是被動接受者,而應成為主動適應者,這便要求企業應具備一定的柔性管理。為緩解外部環境波動帶來的影響,財務柔性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財務柔性是以主動適應動態變化的財務環境和處理系統不確定性而管理財務風險為直接目標,對企業的財務資源進行適時動員,優化財務行為決策,以便在不確定的未來事件中預防風險或把握有價值的投資機會。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企業的財務柔性對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企業想要得到持續良好的發展,基礎條件便是其財務資源能夠為企業的經營活動給予有力的支持。持有財務柔性的企業可以靈活地調動內部資金并且能夠更為容易地獲得外部的債務融資,充足的現金不僅為企業搭起了抵抗外界不利沖擊的防護盾,而且可以迅速轉化為企業的投資能力,進而提高企業風險承擔水平。
企業間的競爭表面上是產品戰、價格戰,但這背后是資金實力的對決。激烈的競爭環境迫使企業不斷壓低產品價格,其利潤空間也不斷被壓縮,倘若企業不能籌集充足的資金去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打開新的銷售渠道,企業很容易陷入競爭戰的泥潭而難以脫身,并逐漸面臨財務困境。而持有較高財務柔性水平的企業則能快速獲得充裕的資金,并將其轉化為生產能力和投資能力,降低成本,使企業持續經營,進而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令其他競爭對手退出。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本文的假設:H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財務柔性與企業競爭地位呈正相關關系,即財務柔性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地位。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6-2019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樣本進行實證分析,上市公司相關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同時對樣本數據進行如下篩選:
1.剔除金融類行業。
2.剔除ST、*ST類企業。
3.剔除關鍵會計指標缺失的公司。
4.為避免極端值對實證結果的影響,對所有連續變量進行了1%和99%分位的winsor處理。
變量選取
1.企業競爭地位(COMP)
本文采用勒納指數衡量企業市場勢力。基于數據可獲得性的考量,參照Peress(2010)等的做法,勒納指數=(營業收入-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營業成本)/營業收入。其值越高,代表企業的定價能力越強,由此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同時,為了使不同行業的公司能夠直接進行比較,用單個公司的勒納指數減去同行業上市公司以銷售額加權的勒納指數平均值,由此得到衡量公司競爭地位的指標。其值越大,說明公司在該行業內的競爭地位越高。
2.財務柔性(FF)
借鑒曾愛民(2011)等的多指標結合法,綜合考慮現金柔性和負債柔性,具體公式為:財務柔性=(企業現金持有率-行業平均現金持有率)+Max(行業平均負債比率-企業負債比率,0)。
3.控制變量
根據現有相關文獻,選取企業規模、企業成長性、產品獨特性、經營現金流、資產有形性、托賓Q、貨幣發行增速、經濟增長率以及產權性質作為控制變量。
模型構建
根據前文的假設,構建以下多元回歸模型:該模型用來驗證假設1,若系數α1 > 0,則說明財務柔性與企業競爭地位正相關,即財務柔性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地位。

描述性統計分析
描述性統計結果(表外結果)顯示,企業競爭地位的最小值為-0.41,最大值為0.34,標準差為0.11,說明企業的競爭地位具有明顯差異。財務柔性(FF)的平均值為0.08,中位數為0.02,說明樣本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財務柔性儲備,但儲蓄水平不高,其最大值為0.85,最小值為-0.21,標準差為0.2,不同企業間的財務柔性儲備水平差異較大。
多元回歸分析
財務柔性與企業競爭地位的回歸結果如上表所示。由表可知,財務柔性與企業競爭地位之間的系數為0.116,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財務柔性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地位。除此之外,為避免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關系,將財務柔性進行滯后一期處理,回歸結果同樣支持以上結論。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財務柔性對企業的競爭地位具有提升作用。注重財務柔性管理的企業由于能夠更為靈活地調動資金,抵抗外界的不利環境,提高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從而提高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面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幻莫測,企業經營所面對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企業要想做到可持續發展與良好經營,必須樹立起財務柔性意識,進行財務柔性管理,從而把風險化為機遇,把握投資機會。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李玥,郭澤光,李成友,徐偉.財務柔性對資本結構及其動態調整的影響分析——基于我國A股上市公司經驗數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9,34(01): 66-74.
[2]鄧康林,劉名旭.環境不確定性、財務柔性與上市公司現金股利[J].財經科學,2013,(02):46-55.
[3]吳育輝,黃飄飄,陳維,吳世農.產品市場競爭優勢、資本結構與商業信用支持——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7,20(05):51-65.
[4]于歡.金融危機、財務柔性與商業信用供給[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38(03): 32-44.
[5]曾愛民,傅元略,魏志華.金融危機沖擊、財務柔性儲備和企業融資行為——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金融研究,2011,(10):155-169.
[6]張長城.經濟發展新常態、財務柔性與企業財務柔性管理[J].宏觀經濟研究,2015(09):80-87.
[7]張前程. 銀根緊縮、財務柔性與企業風險承擔[J]. 當代財經, 2016(11): 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