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佳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使得各地區鄉村興起了鄉村振興計劃的熱潮,提高農村建設水平,徹底轉變農村貧窮面貌成為當前農村工作與農村發展的重要目標。對于鄉村振興與農村發展而言,如何實現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效益極為重要的推動力。然而,由于受到傳統農村經濟的影響,使得新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創新受到了較大限制,農業經濟管理面臨較多問題困擾,管理質量提升較為緩慢,可見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任重而道遠。
新時代下的農業經濟管理不但要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規律,也應遵守相關的自然規律,以更好地實現農業生產生活與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結合,助推農民發展致富。以實現較高的經濟增長來提高農民投入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大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主要是以提高農民收入、優化創新農村經濟管理體系為目標來助推農民增收致富,實現生活質量的大幅提升。同時,采用科學的經濟管理方式有效解決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問題,實現對農村資源的有效配置與合理規劃,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首先,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對于建立和完善現代化經濟體制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有效的農業經濟管理能夠轉變傳統獨立分散的農業經濟模式,創新成為專門的規模化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形成較為完善的能夠滿足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要求的經濟體制。
其次,能夠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撐。農業生產大多是以低教育經歷的中年人為主要生產力,也主要憑借實踐經驗進行農業生產管理,對于農業生產技術、產品市場調研等方面的重視、應用、提升力度不足,在市場預測與市場調節方面相對滯后,導致農民收入波動極大,市場環境不好時還會使農民遭受巨大損失。而有效的農業經濟管理為現代農業生產與管理帶來了新的技術與理念,在合理預測市場動向方面有著重大作用,提高了農業生產的市場需求準確性。
最后,實施農業經濟管理還能為農業經濟發展清除障礙。鄉村振興背景下,國家給予農業生產與發展農村經濟高度重視,在取得一定發展進步的同時,農業經濟發展也仍然面臨著許多阻礙,如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生活質量差、恩格爾系數高等,與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經濟發展要求背離。再加上受到自然條件限制以及相關部門的不重視,農業用地逐年減少,以及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輸出,導致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民收入水平不斷下降。而采用統籌管理的方式使得農村土地實現科學合理的分配,能夠大大提高土地產能,同時也能在較大程度上留住青壯年勞動力與優秀人才,為實現農業經濟發展與鄉村振興提供有效保障。
缺乏與時代發展相匹配的經濟管理體制
就目前實際而言,我國絕大部分農村經濟管理的財務收支程序尚未完善、缺乏科學的財務設置,以及缺乏明確的權利和責任等,導致這一現象主要是因為缺乏與現代農村經濟發展與管理匹配的管理體制。通過實際調研發現,我國農村行政管理方面普遍存在財務流程混亂、財務制度缺失、財務紀律渙散、賬冊管理混亂等財務問題,使得農村集體經濟資源與資產利用效率較為低下,也未能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農村經濟管理機制的不完善、不匹配,使得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嚴重受限。
缺乏先進的技術與設備
信息全球化以及大數據時代的發展,使得農村經濟發展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目前我國農村的農業大型機械設備擁有量較少,農業生產技術與設施大多停留在30年前的水平。加上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失,嚴重削弱了農村生產效率。總的來說,生產設備落后,限制了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提升,以及無法有效引入先進技術人才,新技術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普及度不高,也是使得農村經濟發展受限的重要原因。
缺乏嚴格的規范化發展意識
農業經濟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給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貢獻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在決勝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推動社會穩定發展而言至關重要。雖然有著“三農”政策等的戰略支持,但是由于許多農業管理部門對于農村經濟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規范的農村經濟管理意識,甚至有時候刻意放松了制度要求來滿足本部門發展需要,導致農村經濟管理的宏觀調控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加上國內經濟形勢不斷變化,農村經濟發展時刻面臨著較大的內外市場威脅,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已然無法滿足當前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管理部門職能部門作用也無法充分發揮,導致了農村經濟發展嚴重受限。
專業管理人才不足嚴重限制了農業經濟發展
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與管理絕非易事,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農業經濟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確保農村經濟發展方向的正確性。同時,要求管理人員對于農村建設與農業發展認知較深,掌握農作物等的生長與經濟特征,進而實現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專業指導。但就現狀而言,由于福利待遇、工作環境等因素的限制,許多優秀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不愿意深入農業農村發展,使得農村經濟發展普遍呈現出專業人才匱乏的現狀。
健全對經濟管理體制的建立與完善
構建完善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是農業經濟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這就要求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必須加強對經濟管理體制建立與完善的重視程度,在對經濟資源、發展要素等進行綜合考慮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分析預測,實現對農村經濟發展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農村經濟管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在經濟管理體制制定過程中需對地方農業經濟發展特色予以高度重視與緊密結合,因地制宜制定優化經濟管理體制,提高其實用性與針對性。除此之外,在發展地方農村經濟過程中應充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地方農業經濟特色,更準確地把控農業資源利用方向,進而制定出適合地方農村經濟發展的管理體制。
加強對管理設備與技術的更新完善
為有效解決生產設備與技術限制的問題,要求農村經濟管理必須及時對生產管理設備與技術進行及時更新與完善。同時注重與加強對新型、先進農業生產經濟管理理念的引入與應用力度,不斷提高農村經濟管理的綜合水平,快速實現農業經濟發展轉型,徹底轉變粗放型、大水漫灌等的資源浪費型的管理方式。此外,相關的農村經濟管理部門還應通過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加大對先進農業人才的吸引與引進力度,加大對先進技術在農村與農民之間的傳播力度,實現設備與技術的優化升級,為新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不斷提高經濟管理規范化意識
要改善地方經濟發展重工業而輕農業的不平衡發展現狀,要求農村經濟管理部門必須樹立農村經濟發展意識,積極發揮農業經濟發展的引導者、新農村經濟建設者的重要作用,加大農村經濟建設宣傳力度,不斷規范農村經濟管理的規范化意識,充分意識到規范化生產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進而使更多的人參與到農村經濟規范化管理當中,提高農村經濟發展作業與管理的規范化。
加強對于先進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力度
鄉村振興與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發展都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支持。對此,相關的政府部門應重視與加強對農業發展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的投入,通過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與不斷完善福利保障,如開展定期培訓、專家講座、解決住房問題等,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待遇,免除其后顧之憂,使其更好地投入農村經濟管理與發展建設工作當中。同時,還應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力量,營造良好的農業經濟發展氛圍。鼓勵專業人才深入農業經濟發展當中,更好地為農業農村發展做出貢獻。此外,相關部門還應加大與相關高校的合作力度,加強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采用定向培養的方式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總而言之,農業經濟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響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所以有關部門與工作人員要正確認識到當前農業經濟管理中的問題與不足,并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以切實有效地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
(天津市寶坻區新開口鎮人民政府)
參考文獻:
[1]李麗曄.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分析[J].經濟管理文摘,2021(03):28-29.
[2]張秀.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商展經濟,2021(03):122-124.
[3]王澤坤.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4(02):179-180.
[4]孫乾晟, 齊心, 劉井莉,等. 論信息化在促進鄉村振興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效能的作用[J]. 吉林蔬菜, 2020, 000(00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