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舟
目前,已有研究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對綠色信貸政策和企業融資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詳盡的探討。多數研究發現綠色信貸政策無法改善綠色企業,而且對兩高企業起不到融資約束。已有文獻為進一步研究綠色信貸政策對企業轉型的作用提供了有價值的線索,但仍然存在影響機制分析不全面的問題。因此,未來分析綠色信貸政策與企業融資結構的關系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深入分析綠色信貸制度對企業融資結構的影響機制。
2.繼續找尋合適的政策測度變量,避免政策測度誤差。
近年來,隨著綠色金融理念的提出,中國銀監會發布了《綠色信貸指引》,政策發布之后,綠色企業的債務融資額顯著增加,兩高企業的債務融資成本上升,融資約束增加。因此,有學者將兩類企業融資方式的變化歸結于綠色信貸政策的實行。但是,也有學者認為,銀行業對于綠色信貸業務明顯表現出動力不足,因此綠色信貸政策未能有效控制信貸資金的流向,未能改善綠色企業和兩高企業的融資結構。
綜上可見,綠色信貸主要是通過資金流向影響融資結構,對于綠色信貸政策是否影響兩類企業的融資結構存在較大的爭議,因此,梳理和總結近年來關于綠色信貸與企業融資結構關系的文獻,有助于發現爭議的原因,為綠色金融和綠色信貸市場良好的發展提供有借鑒意義的建設。
在綠色信貸政策實施之初,學者多關注于綠色信貸政策對于綠色企業和兩高企業的作用。通過雙重差分法證實了綠色信貸具有顯著的融資懲罰效應,可以降低兩高企業的負債融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在綠色信貸政策的實施之下,只有符合標準的綠色環保企業才能夠獲得銀行的低利率貸款政策,對于兩高企業則加大準入門檻和融資約束,減少對于兩高企業的貸款支持。因此,綠色企業貸款利率相對降低,企業從銀行獲得的貸款數額增加,從而會改變綠色企業的債務融資結構,資產負債率會顯著上升。而對于兩高企業,作為生態環境的主要影響者,依賴相對充裕的外源融資,擴大投資規模,綠色信貸政策會提高兩高企業的債務融資約束力,對污染企業的投資具有顯著的抑制效應。因而,綠色信貸政策會降低兩高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迫使其使用內源資金進行技術創新,以達到綠色信貸的準入門檻。
有人建立了灰色預測模型用于預測影響綠色信貸發展的因素,以及建立了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中國的綠色信貸余額進行預測,發現未來綠色信貸將繼續增長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因此,基于上述分析綠色信貸政策有較好的實施效果,可以顯著改善綠色企業的融資環境,通過抑制兩高企業的融資來實現環境保護。然而上述影響機制存在如下的問題。其一,上述結論只有在綠色信貸制度能夠被有效實施的情況下才能成立。由于缺乏相關的激勵政策及監管政策,加之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政策的成本較高,銀行開展綠色信貸的積極性不高,并且期待相關的配套激勵政策。商業銀行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加之地方政府的扶持,仍會加大對兩高一剩行業的資金投入力度,綠色信貸的理念難以貫徹實施。構建了博弈模型分析,發現商業銀行實施綠色信貸政策會使商業銀行的貸款成本增加。由此看來,綠色信貸政策目前并沒有完善的實施,商業銀行出于自身的利益可能會持續給兩高企業貸款,商業銀行實施政策的意愿并不明顯。因此綠色信貸政策并不能改善綠色企業和兩高企業的融資結構。
國內外學者對綠色信貸制度的實施效果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其中,大多數學者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分析的前提是對綠色信貸制度的測度。對于融資結構的測度,大多數文獻都使用資產負債率來測度企業融資結構。因此,本部分首先闡述綠色信貸制度的測度方法,然后描述實證分析的主要結果。
綠色信貸制度的測度
從現有的研究來看,有的學者采用C類貸款和環保領域貸款項目個數作為代理變量,也有的學者采用綠色信貸余額或者其在總貸款中的占比作為代理變量。由于制度測度的困難,有學者采用準自然實驗方法,取綠色信貸實施的2012年為分界點,避免了制度測度的難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制度內的問題。
實證結果分析
多數學者采用DID法分析綠色信貸制度對于商業銀行經營狀況的影響。以帕累托最優檢驗了綠色金融資本的流動性,結果發現綠色資本的流動性不高。通過對中國12家上市銀行和7家國際商業銀行建立動態面板模型,研究表明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比率與其盈利能力成反比。由此可見綠色信貸制度會降低商業銀行的績效。綠色信貸的投放會削弱中小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加之現階段大多數銀行只是初步實施了綠色信貸政策,并沒有徹底實施政策,也未對企業的環保情況進行測度,以此為標準來發放信貸資金。
再者,商業銀行并不愿意實施綠色信貸政策。我國目前間接融資的比重越來越大,而銀行信貸融資是企業主要的外部資金來源,因此想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必須依賴于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而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商業銀行對綠色信貸業務的動力不足,銀行可能會拒絕向綠色企業貸款,基于此綠色信貸政策最終會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兩高企業仍然可以獲得便宜的貸款。綜合來看,我國綠色信貸政策總體效果不理想,綠色信貸政策實施效果不明顯。
實施綠色信貸政策是解決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矛盾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的重要舉措。現有研究在理論和實證層面上對綠色信貸政策是否改善了綠色企業和兩高企業的融資結構。多數研究發現由于綠色信貸政策實施成本過高,銀行層面的實施效果較差;同時也缺乏相應的監督管理政策,并不能改善兩高企業的融資結構。已有研究為后續研究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建議。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現有文獻大多忽略了政策實施效果,將銀行層面政策實施效果和企業層面的效果分離對待,導致結果出現矛盾。
其二,計量分析并沒有處理模型的異方差性,以及內生性的問題,結果值得懷疑。
未來應該進一步分析綠色信貸對于商業銀行績效的效果以及替代性融資方式的存在對于綠色信貸政策的實施效果以及企業融資結構的變化,綜合考慮綠色信貸政策對于企業融資結構的影響。同時也要積極尋找除了政策變量之外的更好的度量綠色信貸制度的方法,進一步解決模型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參考文獻:
[1]蔣先玲,徐鶴龍.中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S1):490-492.
[2]王遙,潘冬陽,彭俞超,梁希.基于DSGE模型的綠色信貸激勵政策研究[J].金融研究,2019,(11):1-18.
[3]王康仕,孫旭然,王鳳榮.綠色金融發展、債務期限結構與綠色企業投資[J].金融論壇,2019,24(07):9-19.
[4]宋亞偉.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財務績效的影響機制分析[J].新金融,2019,(09):42-47.
[5]王建瓊,董可.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基于中國商業銀行的實證分析[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9,16(04):52-60.
[6]連莉莉.綠色信貸影響企業債務融資成本嗎?——基于綠色企業與“兩高”企業的對比研究[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5,30(05):83-93.
[7]蘇冬蔚,曾海艦.宏觀經濟因素與公司資本結構變動[J].經濟研究,2009,44(12):52-65.
[8]Zhou,Z.J,and Y.B.Ren.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 credit in China[J]. Scientific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 Research,2020,2(8).
[9]Song,X.L.,X. Deng,and R.X.Wu. Comparing the Influence of Green Credit on Commercial Bank Profitability in China and Abroad: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a Dynamic Panel System Using GM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20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