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雯
“1+ X”證書制度的試點實行給以高職院校為主的相關領域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會計專業需要培養各行各業的人才,因此對其進行的改革和探索也是很重要的。改革要順應國家政策導向,同時符合會計領域發展潮流,高等職業院校的改革更要符合社會的需求,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更好地進行教學改革和探索,培養專業化人才。
高職是高等職業學校的簡稱,與普通高校的學段是一樣的,區別在于以職業為導向,順應市場需求,培養技術性更強的專業人才。會計專業培養出的財會和出納人員是市場上各個行業都需要的從業人員,因此會計專業也是高職院校的重點專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形式的變化,經濟和管理各領域的行業都面臨調整,會計當然也并不例外,隨著國家對于會計資格證書政策的調整,高職的會計專業教學自然也需要進行改革。
“1+X”證書制度是國家最新實施的關于證書資格管理方面的制度,現在還在試點階段,這個制度并不只針對會計專業,但是對于高等職業院校影響較大。顧名思義,“1+X”里的“1”和“X”都指的是證書的數量,“1”在這里指的是學校頒發的證書,其實指的就是畢業證明,是接受教育成績合格的依據,這種認可來自學校。而“X”指的是未知的數量,是個人擁有的職業證書,不同的證書等級標志著不同人能力的不同層級,這種認可來自社會。社會的證書制度是給各行業服務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1+X”證書制度的提出是為了適應現代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需要,提高持證者的能力水平,同時在市場上建立專業不同層次的人才評定標準。這項制度的實施不僅要求相關人員為科班出身并專門在正規院校接受過教育,還要不斷進取,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在社會化的考試中成功上岸。隨著社會證書考試制度的不斷完善,考試專業化水平提高,通過率降低,考試通過難度也會加大,這也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會計作為一種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的職業,會計專業也比較傳統,各所院校應該都有較長時間的教學經歷。從最開始的珠算,再到現在的計算器,以及未來的電算化,會計專業也在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但是從會計專業的教學來看,教育改革進行的效果還有待提高。
首先,會計教學還處于傳統的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沒有激發學生主動性,同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這就導致實驗課上課情況難以把握。因為會計專業的實驗課通常是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相關財務軟件的操作,或通過“新道云”等平臺進行業務模擬,這樣的練習非常切合實際,對于學生的培養是很重要的。但是教師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指導不到位,就會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或者只是根據平臺和課本的提示完成相關操作,并不能真正鍛煉自己的能力。而且隨著電算化的發展,傳統會計的業務領域也在不斷調整,在證書制度的改革以幫助他們背景下,高職更要提高學生專業素養,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而這些都需要在教學上進行改革和調整。
適應社會要求,更好地提高學生專業水平
“1+X”證書制度是政府政策的導向,必然會引起社會上的廣泛響應,在未來也會形成一種趨勢,這就是社會要求的集中體現,高等職業院校正是要適應社會的需求,培養對口人才。這里面要注意的一點就是“X”代表的是未知的數量,但這個數量卻不是越多越好。無論到任何時候,社會都不會單看證書的數量而判定一個人的水平和層級。
恰恰相反,國家實行“1+ X”證書制度就是為了提高持證者的真正從業能力和專業素養,而不是單純要求有一個證書即可。因此高職院校要鼓勵學生考取高含金量的職業證書,在日常教學中,也可以將課本知識與考證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為學生做這準備。
隨著國家對學生專業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高等職業院校要在教學中為學生打好基礎,同時嚴格考核制度,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更為透徹,經過幾年的輸入和運用,可以逐漸讓學生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逐漸提高學生專業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符合市場的需求,否則就容易導致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
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培養財務分析人才
會計專業的基礎職能是核算,通過核算可以為管理層提供有用的信息,分析成本構成和利潤貢獻等。就像上文提到的,會計的核算工具從珠算到計算器再到電算化的財務軟件,這種改變對會計的影響不僅限于工具,背后的趨勢會影響會計的業務領域。要知道,現在很多財務軟件可以代替人的很多工作,比如對賬,是會計結賬前的最后一步,會計需要對前面所有原始憑證的數據進行加總,對于稍有規模的企業,這個工作可能持續幾天才能做完,但如果運用電子對賬,可能只有幾秒鐘就能夠出結果并告知會計借貸方有無差額,是否需要調賬。
在計算機可以代替人做很多工作的今天,會計人員如果只會核算當然是不夠的,未來的會計人員要會運用計算機提供的數據進行財務分析,這是以扎實的專業知識為基礎的人腦工作,是計算機無法替代的。因此,高職院校在授課時不僅要告訴學生怎樣核算出數據,還要引導學生不斷培養自己的數據分析能力,進行財務分析。
利用互聯網技術,培養電算化人才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通信方式,也推動了信息時代的到來,深刻改變了信息的傳播和獲取方式,對各行各業都產生重大的影響,在會計領域的集中體現就是電算化的趨勢。電算化的實現依托互聯網技術,需要從業人員掌握大量與職業相關軟件的操作,才能享受互聯網帶來的福利,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如果對互利網和相關財務平臺軟件不能夠進行熟練操作,電算化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反過來增加財會人員的工作量。因此,高等職業院校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對這種潮流有明確的認識,加強對電子計算機相關科目的重視,首先通過對office、數據庫等進行基礎教學,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功能,再通過后期的專業實驗課引導學生接觸大量的專業軟件和國內知名的平臺,讓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數據的處理,為上文提到的財務分析提供數據基礎。
上文提到“1+X”證書制度的X并不是越多越好,但這并不代表社會需要了解本專業核心內容而對其他輔助和邊緣內容一無所知的人,在現有情況下看,一專多能的多元化人才才是社會和未來社會所需求的。因此,高等職業院校在設計培養方案的時候除了要注重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外,也要合理安排其他輔助學科,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可以做到融會貫通,比如金融、保險、貨幣銀行和審計等領域的內容。還有就是商業英語,隨著各個學科學習的深入,關于英語的教學除了共同的一般內容外,還要逐漸加入不同學科對應的專業英語,里面涉及大量的專業名詞和固有表達,在經濟發展國際化的今天,商務英語的使用在會計工作中也會越來越頻繁,因此,高等職業院校要培養多元化人才,在保證會計專業水平達標的前提下,努力培養一專多能的專業人才。
綜合來說,高等職業院校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必然要隨時關注市場需求的調整,以及國家政策的改變給市場需求帶來的影響。“1+X”證書制度雖然還在試點階段,但也為人才培養指明了未來的方向,高等職業院校要以此為導向進行專業教學的改革,這種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過不斷的反思和探索,同時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科發展方向,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市場需要的人才。
(德宏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