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華 曾潤林 王巧云
EP 是常見婦科疾病,炎癥、激素因素與EP 的發生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EP 會引起腹痛、AUB 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導致不孕[1]。AUB 是指月經出血時間過長或月經量過多,月經淋漓不盡。AUB 不及時治療,會增加患者感染風險,引發各種炎癥類疾病,同時,長時間的拖延還可能引發內分泌類疾病,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水平[2-4]。本研究中作者將2020 年1~12 月收治的150 例EP 致AUB 患者納入研究,探討分析宮腔鏡下電切術聯合刮宮術治療EP 致AUB 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將2020 年1~12 月收治的150 例EP致AUB 患者納入研究。納入標準:①患者經病理、宮腔鏡檢查診斷為EP 患者(診斷標準參考《婦科內鏡學》相關診斷標準);②依從性良好者;③研究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及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④具有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刮宮術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無法正常溝通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③有心功能、肝功能衰竭等手術禁忌者;④有排卵障礙相關或子宮內膜局部異常的子宮腺肌病、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癌等會影響本次研究結果的嚴重婦科疾病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75 例。試驗組患者年齡24~49 歲,平均年齡(35.24±4.05)歲;多發息肉31 例,單發息肉44 例;孕次0~3 次,平均孕次(2.01±0.76)次。對照組患者年齡22~51 歲,平均年齡(34.52±4.26)歲;多發息肉28 例,單發息肉47 例;孕次0~3 次,平均孕次(1.96±0.84)次。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試驗組 患者行宮腔鏡下電切術聯合刮宮術治療。具體操作如下:在手術前一晚將200 μg 米索前列醇片(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36,規格:0.2 mg)放置在患者陰道內進行宮頸軟化;術前指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對宮頸、外陰等進行消毒,行硬脊膜外阻滯麻醉;置入宮腔鏡;將5%葡萄糖溶液作為膨宮液勻速注入患者宮腔中以促使子宮膨脹,流速控制在110~150 ml/min,宮內壓力控制在9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使用宮腔鏡確認患者病變部位、息肉數量,負壓吸取患者病變組織;調整電極刀切割功率與電凝功率,對息肉進行切割與電凝止血,切割功率控制在70~90 W,電凝功率控制在40~60 W,使用電極刀切除息肉根部;選取合適刮匙搔刮宮腔內殘余的息肉,負壓吸取宮腔,壓力控制在400~500 mm Hg,使用宮腔鏡檢查宮腔內是否有殘存息肉。
1.2.2對照組 患者行刮宮術治療。具體操作如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對宮頸、外陰等進行消毒,行硬脊膜外阻滯麻醉;置入宮腔鏡,在直視下使用合適的刮匙刮取息肉。
兩組患者術后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N.V.Organon,注冊證號H20171176,規格:0.15 mg ∶30 μg)治療,0.15 mg/次,1 次/d,21 d 為1 個療程,治療3 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臨床療效、術后復發情況及手術前后免疫功能指標(IgA、IgG、IgM)、月經來潮前期(即分泌晚期)子宮內膜厚度、月經經期、月經量。①采集患者5 ml 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患者術前術后血清IgA、IgG、IgM 水平。②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無子宮出血,術后3 個月無宮頸粘連、宮腔粘連、復發,患者月經基本恢復正常;有效:患者子宮出血、月經異常等癥狀有所改善,術后3 個月患者月經基本恢復正常;無效:患者子宮出血、經期異常等癥狀無明顯變化,術后3 個月患者月經仍明顯存在異常,存在宮頸、宮腔粘連。治療總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注:兩組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IgA、IgG、IgM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IgA、IgG 水平均高于本組術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IgM 水平組內及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g/L)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比較(,g/L)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術后比較,bP<0.05
2.3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月經來潮前期子宮內膜厚度、月經經期、月經量比較 術前,月經來潮前期子宮內膜厚度、月經經期、月經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月經來潮前期子宮內膜厚度較術前薄,月經經期較術前短,月經量較術前少;且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患者月經來潮前期子宮內膜厚度更薄,月經經期更短,月經量更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月經來潮前期子宮內膜厚度、月經經期、月經量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月經來潮前期子宮內膜厚度、月經經期、月經量比較()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術后比較,bP<0.05
2.4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術后復發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術后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術后復發情況比較[n,n(%)]
宮腔鏡下電切術在婦科疾病中應用較為廣泛。和傳統刮宮術相比,宮腔鏡下電切術對息肉的定位更為精確,其可以在有效降低手術對機體造成的二次損傷的同時,更充分的清除息肉,從而有效降低術后疾病復發風險[4-6]。
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兩組患者IgA、IgG 水平均高于本組術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IgA、IgG 是常用免疫指標,其中,IgG是人體內最主要的抗體,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調節的作用;IgA 在血清中的含量略低于IgG,具有促進巨噬細胞吞噬與殺傷的作用,是人體初級免疫反應的重要抗體[7,8]。本次研究結果說明,單獨行刮宮術與聯合應用刮宮術與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均可以改善患者IgA、IgG 指標,但和單獨行刮宮術治療相比,在EP 致AUB 治療中聯合應用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刮宮術對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明顯更好,分析原因,作者認為,這可能和宮腔鏡下電切術聯合刮宮術對息肉的清除比單獨刮宮術更為徹底有關[9]。同時,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兩組患者月經來潮前期子宮內膜厚度較術前薄,月經經期較術前短,月經量較術前少;且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患者月經來潮前期子宮內膜厚度更薄,月經經期更短,月經量更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月經異常是AUB 的典型癥狀表現,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月經經期越長、月經量越多,則說明患者AUB 癥狀改善效果越不明顯,治療效果越差[10];子宮內膜厚度與EP 發生、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在治療后,子宮內膜厚度越厚,則說明手術效果越差,患者術后EP 復發風險越高,EP 致AUB 復發的風險也越高[11,12]。本次研究結果說明,單獨行刮宮術治療與聯合應用刮宮術與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均可以改善患者子宮內膜厚度、月經經期及月經量,但和單獨行刮宮術治療相比,在EP 致AUB 治療中聯合應用宮腔鏡下電切術與刮宮術對患者月經異常癥狀的改善效果更明顯,其可以更有效的降低患者子宮內膜厚度,緩解患者病情。
刮宮術是治療EP 的傳統方法,刮宮術手術創面較大,對息肉性質、大小等情況判斷準確性較差,其很難徹底清除EP,在術后,患者有較高的復發風險;而宮腔鏡下電切術手術視野清晰,其具有保留生育功能、手術創傷較小、不易穿孔、對息肉的切除較為完全等優勢,在治療EP 致AUB 方面的效果較好。王春燕[13]在相關研究中發現,刮宮術聯合宮腔鏡電切術治療EP致AUB 治療總有效率94.4%比刮宮術的75.0%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5<0.05),本研究發現,試驗組總有效率94.67%高于對照組的77.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358,P=0.002<0.05),與王春燕[13]研究結果一致,即刮宮術聯合宮腔鏡下電切術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另外,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術后復發率4.00%低于對照組的17.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刮宮術聯合宮腔鏡下電切術可以降低EP 致AUB 術后復發風險。
綜上所述,宮腔鏡下電切術聯合刮宮術治療EP 致AUB 的療效顯著,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