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通過許多臨床觀察得知[1],如果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在早期進行有效的再灌通治療,可以明顯增加其生存率,所以急診PCI手術可以被臨床大量應用。雖然早期再灌通方法能顯著增加AMI 患者的治愈率,但是也有再灌通損傷的風險。尼可地爾可開通ATP 敏感性鉀通道(KATP),松弛平滑肌,可以擴張冠狀動脈,明顯改善心肌缺血,故在臨床上被大量應用。根據動物實驗證實,尼可地爾可以減少心肌梗死的病灶,同時減少再灌通后出現心律失常的幾率[2]。但較少有臨床試驗探討AMI 患者進行PCI 術后,尼可地爾在其再灌通受損中減少活性氧化物質(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能力。所以本試驗研究在PCI 術前給予尼可地爾治療,觀察對AMI 患者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在大連市中心醫院心內科治療的46 例AMI 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3 例。對照組男14 例,女9 例;年齡48~74歲,平均年齡(64.3±5.5)歲。觀察組男15例,女8 例;年齡49~75 歲,平均年齡(65.7±5.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診斷根據2015 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修訂的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3]。
1.3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典型持續性胸痛,至少2 個相鄰導聯ST 段抬高,心肌壞死標記物[CK-MB和肌鈣蛋白I(cTnI)]升高。排除標準:出現心源性休克或其他嚴重并發癥、右室心肌梗死,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等。
1.4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急診PCI 手術由同一術者操作,術中按體重進行肝素化抗凝,所有患者的PCI 手術均在患者入院后60 min 內進行。對照組患者進行急診PCI 術前不給予尼可地爾預處理,并按常規給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急診PCI 術前給予尼可地爾(北京四環科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0069,規格:12 mg×4 支)4 mg 靜脈注射,隨之以8 mg/h 速度持續靜脈輸注24 h,其他治療與對照組相同。
1.5觀察指標及測量方法 所有患者從PCI 術前到術后150 min 之間,每隔30 min 留一次尿液。測量尿8-epi-PGF2α,方法:取少量尿液,加入C18 固相萃取柱,再用含1%甲醇的乙酸乙酯5 ml,分離8-epi-PGF2α的萃取物,然后用酶聯免疫分析法測量8-epi-PGF2α的濃度。測量患者在術后24 h 的血清CK、CK-MB、SOD、ET 和hs-CRP。對患者進行冠脈造影后30 min,應用右心漂浮導管,測量患者的心臟指數(cardiac index,CI),對左右前斜位的左室進行造影,采用Cardio 500 系統(控創電子公司,德國),對患者的LVEF、LVEDVI、LVESVI 進行測量。并在術后6 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調查是否有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心包積液、再次發生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臟事件,或者因心力衰竭而再次住院治療。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術后8-epi-PGF2α尿排泄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8-epi-PGF2α尿排泄率在T90達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趨勢;觀察組無明顯變化。兩組T0的8-epi-PGF2α尿排泄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T30、T60、T90、T120、T150的8-epi-PGF2α尿排泄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8-epi-PGF2α 尿排泄率比較(,ng/mmol Cr)

表1 兩組患者術后8-epi-PGF2α 尿排泄率比較(,ng/mmol Cr)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T0 為術前
2.2兩組患者治療后CK、CK-MB、SOD、ET 及hs-CRP 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CK、CK-MB、ET 及hs-CRP 均低于對照組,SOD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CK、CK-MB、SOD、ET 及hs-CRP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CK、CK-MB、SOD、ET 及hs-CRP 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兩組患者術后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LVEF、CI 均高于對照組,LVEDVI、LVESVI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心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兩組患者住院期間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和再住院治療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26.9%和再住院治療發生率19.2%低于對照組的65.4%、4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不良心臟事件發生率和再住院治療發生率比較[n,n(%)]
有研究說明,應用尼可地爾對AMI 患者行PCI 術后治療,可維持冠狀動脈的內皮環境,避免無復流的發生,修復患者的心臟功能,減輕不適癥狀[4]。還有研究發現[5],尼可地爾能夠抗自由基,減少中性粒細胞的濃度。通過觀察小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尼可地爾可以阻滯多形核白細胞的激活。所以通過對PCI 術前的患者應用尼可地爾,可能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而8-epi-PGF2α是機體ROS 合成的一種特殊物質,AMI患者進行PCI 術后,8-epi-PGF2α通過尿液排泄會突然升高。現在研究證實,尼可地爾可減少ROS 的產生,防止自由基過度生成,故可以擴張冠狀動脈,并有心臟保護作用(cardioprotective effects)。王立中等[6]表述尼可地爾可以影響鐵催化羥基對脫氧核糖的分解功能,并影響其離體培養的中性粒細胞,因無氧酵解生成氧化陰離子。通過大鼠動物模型試驗發現,尼可地爾可以將K+通道與一氧化氮相關聯,從而影響心肌再灌通過程中,出現多形核白細胞激活,所以ROS 主要由活化的中性粒細胞產生。當學者發現了ROS 可以加速再灌通的血管內皮損傷的結果時,同時還研究了SOD、維生素E 等其他抗氧化劑,得到了大量實驗數據,但是卻沒有一種抗氧化劑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再灌通中血管的受損。所以,尼可地爾可能會影響AMI 患者通過冠狀動脈再灌通后受損而產生ROS。測量AMI 患者的尿8-epi-PGF2α濃度,可以發現,AMI 患者在進行PCI術后,其產生ROS 會明顯上升,但應用尼可地爾對患者進行治療后,其ROS 的濃度則明顯減少,這和王志清等[7]的臨床試驗結果相似。尼可地爾作為KATP 通道開放劑,可影響ROS 的濃度,改善對心臟功能和遠期效果,并已經通過臨床觀察[8]證明了,可以對缺血的心肌產生顯著保護作用,其原理是增加心肌細胞線粒體上的開放的KATP 通道數量,減輕心肌耗氧量。與此同時,發生AMI 時,其內生的ROS,能損傷細胞收縮蛋白,降低心肌細胞的Ca2+敏感性,所以是發生血管再灌通的受損主要原因。有關研究[9]發現,由黃嘌呤氧化酶/嘌呤引發外生的ROS,可以減少大鼠離體右心室肌小梁的收縮功能,突然增加心肌細胞內的Ca2+水平,所以考慮ROS 能發揮心肌興奮時的偶聯過程,并出現心肌頓抑(myocardial stunning)現象。同時尼可地爾還有抗自由基(anti-free radical)的能力,故可以減輕超氧化物刺激的心肌頓抑,減輕心肌收縮功能不全。尼可地爾可同時出現兩種藥理機制,以應對人體急性心肌缺血和血管再灌通受損這兩種不同情況。其一是現對心肌進行先期適應缺血環境,對心臟進行休眠;其二是減輕ROS 刺激的心肌頓抑[10]。
綜上所述,尼可地爾可增加冠狀微小動脈,并有抗氧化、抗炎等功能,從而改善血管內皮環境,防止心肌重構,進而修復AMI 患者的心臟功能,預防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