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振興
腦卒中在臨床中屬常見性、多發性腦血管疾病,中老年為主要發病群體。患者患病后,病情發展迅速,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同時,對其神經功能存在不同程度損害,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1]。腦卒中主要分為缺血性腦卒中與出血性腦卒中,臨床中,缺血性腦卒中更為常見。臨床資料顯示,此疾病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是目前影響中老年群體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臨床對此疾病主要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西醫治療中依達拉奉被廣泛應用,該藥物對錯過溶栓最佳時間或不適宜溶栓治療的患者效果顯著,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多種不良反應,且患者易出現耐藥性,預后較差,整體治療效果欠佳[3]。腦卒中在中醫理論中屬“中風”范疇,在對該類疾病治療過程中,半夏白術天麻湯應用效果明顯[5]。本院將100 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探究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方對其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本院接收的100 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0 例。對照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46~83 歲,平均年齡(62.36±7.52)歲。研究組男29 例,女21 例;年齡45~84 歲,平均年齡(62.42±7.4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西藥治療,即:平衡患者血壓、血脂、血糖水平,糾正其水電解質平衡,降低顱內壓,給予其吸氧處理。此外,在100 ml 生理鹽水中加入30 mg 依達拉奉注射液(河北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中心,國藥準字H20090353),靜脈滴注,2 次/d,治療時間為14 d。
1.2.7研究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加減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湯劑組方包括:清半夏、白術、天麻、茯苓、黃芪、陳皮、地龍、郁金、川芎、紅花等,劑量分別為:15、15、35、20、35、15、15、15、15、15 g,若患者伴有便秘,則在組方中添加10 g 大黃,若患者伴有頭痛,則在組方中添加10 g 白芷、10 g 菊花,若患者伴有入睡困難,則在組方中添加15 g 遠志,若患者伴有心燥,則在組方中添加10 g 梔子。將上述藥物放置300 ml 凈水中煎煮,熬至藥汁為100 ml,平均早晚各服用1 次,治療時間為14 d。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神經缺損癥狀與疾病體征基本消失;有效:神經缺損癥狀與疾病體征顯著改善;無效:神經缺損癥狀與疾病體征幾乎無改善跡象,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 評分,利用NIHSS 判定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評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③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其中包括惡心、皮疹、血小板升高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8%,高于對照組的8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 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NIHSS 評分(12.1±1.5)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6.6±1.8)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 評分對比(,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 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與對照組的10%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腦卒中為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此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6]。臨床將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與出血性:缺血性腦卒中占整體腦卒中的70%左右,發病率更高?;颊吣挲g多為40 歲以上,且年齡越大發病幾率越高,男女患者比例中,男性占比更大[7]。有研究表明,腦卒中已然成為我國第一死亡原因,同時,也是中老年患者出現殘疾的主要因素。伴隨我國老齡化趨勢,該疾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而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逐漸呈年輕化發展,對社會及患者家庭造成一定負擔[8]?;颊甙l病后,其神經功能存在不同程度損傷,導致其出現語言、肢體等功能障礙,臨床治療難度隨之提升,為此,在治療腦卒中患者過程中,改善其神經功能,促進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9]。
藥物為腦卒中的主要治療方式,依達拉奉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10]。依達拉奉為腦保護劑的一種,能夠對腦組織過氧化起到拮抗作用,進而減少腦損傷,避免腦神經死亡,保護腦組織。與此同時,此藥物可有效清除腦內有毒自由基,使腦梗死面積得以縮小,增加梗死灶周圍血流量,使大腦中某些營養物質含量增加,阻止腦神經元死亡,保護腦血管內皮功能,進而起到改善神經功能的作用[11]。此外,腦卒中患者多數伴有說話含糊不清、肢體不靈活、手腳發麻等情況,將依達拉奉應用其中,可有效抑制腦水腫發生,對說話含糊不清、肢體不靈活的發展起到阻抗作用,從而改善腦梗死所帶來的各種神經癥狀,對炎癥的抑制具有一定效果,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但該藥物在使用過程中,易出現血小板增多或減少、血紅蛋白減少、堿性磷酸酶(ALP)升高、谷丙轉氨酶(ALT)升高、血清尿酸升高或下降、血清鉀下降、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嚴重者將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不良反應。為此,臨床應用存在一定限制,應尋找更為有效的治療方式。
在祖國醫學理論中,腦卒中屬“中風”范疇,氣虛邪中、肝腎虧損、飲食不節、情志損傷等均為致病原因。而活血化瘀、健脾祛濕、平息肝火、疏風散邪為其主要治療目標[12]。半夏白術天麻湯源于《醫學心悟》,歷史悠久,此方活血通絡、健脾祛濕、疏風散邪之效顯著。組方中,清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效果顯著,白術具有燥濕利水、健脾益氣之效,天麻有通經活絡、平肝熄風之效,茯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明顯,黃芪斂汗固脫、補益脾胃、利水消腫之效顯著,陳皮具有寬中理氣、化痰燥濕之效,地龍活絡通經、鎮靜效果明顯,對于半身不遂患者應用價值顯著,郁金活血化瘀之效顯著,川芎、紅花聯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效果明顯。諸藥聯合,可有效起到活血通絡、健脾祛濕、理氣寬中之效。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8%,高于對照組的8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NIHS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NIHSS 評分(12.1±1.5)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6.6±1.8)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與對照組的10%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加減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腦卒中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方治療效果確切,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得到改善,且具有較高安全性,值得臨床廣泛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