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小彥
抗菌藥物是一種具有殺菌和抑菌活性的藥物,屬于醫藥領域的一項偉大成就,可以有效的治愈多種細菌感染疾病[1,2]。作為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抗菌藥物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并且具有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3]。可對抗菌藥物的過分依賴,導致抗菌藥物在臨床治療中出現濫用的現象,導致細菌產生較強的耐藥性,降低藥物使用效果。如何擺脫抗菌藥物的濫用現象,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醫學難題[4]。近年來,本院對抗菌藥物的管理在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現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開具的門診處方進行分析,對于抗菌藥物合理管理后的應用效果,進行報告,具體情況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抗菌藥物管理前本院開具的門診處方1500 張,400 例住院接受手術治療患者,以及腫瘤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等重點科室患者,各150 例。
1.2方法 對所有研究對象展開為期6 個月的抗菌藥物管理,其中主要包括:①建立健全抗菌藥物的使用處方審查和反饋制度,院方組織抗菌藥物監管小組,全面審查實驗內所選擇抗菌藥物處方。若在審核中發現藥方開具不可理喻的現象,要及時反饋給主治醫師,經醫師斟酌考量,重新開具藥物處方,以提升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②對抗菌藥物進行分層分級管理:對于醫院內特殊抗菌藥物采用分層分級管理方式,嚴格區分限制藥物的應用范圍以及應用條件,避免特殊抗菌藥物的濫用。當主治醫師開具使用特殊抗菌藥物時,要提前向監管小組申請。而抗菌藥物管理小組則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應用特殊抗菌藥物,并且要提出綜合性的治療方式,從根本上減少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③加強對醫生的宣傳教育:針對主治醫師,采用有效的宣傳教育手段,例如主題講座、發放關于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宣傳手冊以及個人咨詢等有效的信息宣傳方式,展開對主治醫師的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教育,加強醫生對抗菌藥物的充分認識,提升醫師所具備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善于從藥學的角度分析抗菌藥物的應用效果、治療過程以及應用劑量,遵循藥物安全使用指南,保證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1.3觀察指標 分析比較抗菌藥物管理前后的門診處方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圍手術期對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各重點科室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應用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門診處方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 實施抗菌藥物管理前,1500 張門診處方中,372 張門診處方應用抗菌類藥物,占比為24.80%;實施抗菌藥物管理后,1500 張門診處方中,112 張門診處方應用抗菌類藥物,占比為7.47%。實施抗菌藥物管理后,門診處方抗菌藥物應用占比低于抗菌藥物管理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 在抗菌藥物管理前,400 例手術患者中有369 例患者應用抗菌藥物,占比為92.25%;抗菌藥物管理后有311 例患者在手術過程中應用抗菌藥物,占比為77.75%。抗菌藥物管理后患者應用抗菌藥物占比低于抗菌藥物管理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重點科室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應用情況 抗菌藥物管理后,腫瘤科、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使用抗菌藥物占比分別為34.00%、19.33%、46.00%,均低于抗菌藥物管理前的45.33%、29.33%、58.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重點科室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應用情況[n(%)]
抗菌藥物可有效應用于臨床多種細菌感染疾病,是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5]。抗菌藥物已經成為臨床治療感染性疾病不可或缺的藥物。但在現階段臨床治療中,卻產生對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現象[6]。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直接導致細菌耐藥性的產生,以及會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對抗菌藥物濫用的現象日益嚴重,造成醫院內抗菌藥物的應用比例持續上升,這直接造成了耐藥菌株的產生,從而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抗菌藥物的應用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群關注,如何正確應用抗菌藥物,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7,8]。現實中卻缺少系統化的抗菌藥物規范管理標準[9]。而有效的管理,在對于抗菌藥物處方的審查和反饋制度、對抗菌藥物進行分層分級管理和加強對醫生的宣傳教育,這些內容對抗菌藥物管理具有實際意義,可有效地降低抗菌藥物的應用比例,從而提升醫院內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促進抗菌藥物的應用效果,減少細菌的耐藥性以及因藥物不合理使用造成不良反應的發生[10]。
在本文的研究中,加強對抗菌藥物的管理,主要與下面幾個方面有關:①建立健全藥方檢測和反饋制度,可有效鑒別醫師藥方。若當發現主治醫師開具的藥方中存在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時,及時與醫師進行有效的溝通,告知醫師正確應用抗菌藥物,改正其中出現的錯誤內容。②加強抗菌藥物的分層分級管理,限制特殊抗菌藥物的使用范圍,在醫師申請使用特殊抗菌藥物后,藥物監督小組及時參與特殊藥物治療方案的制定過程,及時與醫師展開有效的溝通與討論,詳細系統的分析,保證特殊抗菌藥合理性[11]。③加強對醫師的職業素養教育,宣傳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從思想上提升醫師重視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而醫師在后續為患者制定詳細的治療方案時,可以從藥學的角度深入思考,提升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效果,減少對抗菌藥物的濫用。當然,對于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一直都是醫院藥物管理中的重點環節,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更好地促進醫院內對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抗菌藥物一般指具有較強殺菌和抑制細菌活性的藥物,被譽為醫學領域的重大發明。其常見的抗菌藥物有各類抗生素、咪唑類、喹諾酮類、磺胺類、硝基咪唑類化學合成藥品[12]。對于抗菌藥物的應用,有效的治愈一些感染性疾病,減少患者因感染導致死亡情況的出現。從而也掀起了一股抗菌藥物的應用與研發高潮。但在對于抗菌藥物的濫用后,導致一些病菌產生耐藥性,并沒有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反而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在對于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采取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結合藥學知識,選擇正確的干預措施。這便要求加強醫院內抗菌藥物的管理,采取正確的管理方式,減少抗菌藥物的使用頻率。醫院建立和健全抗菌藥物的處方審查和反饋制度,全面審查醫師開具的藥方,盡可能更換抗菌藥物,減少醫師對抗菌藥物的依賴性[13]。在此過程中,醫院領導要加強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出臺相關的醫院政策,提升抗菌藥物監督小組的權威性,保證藥物監督小組的工作順利開展。
其次,對于抗菌藥物的分層分類管理,按照藥物的治療效果和治療范圍區分,同時應區分藥物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14]。以危害由高到低的順序分層排列管理,對特殊抗菌藥物由專業的醫師和藥劑師共同管理。在對于特殊抗菌藥物的使用中,應獲得藥物監督小組內醫師和藥劑師的共同認可[15]。并且,在特殊抗菌藥物應用前,監督小組與主治醫師展開有效的討論,確定藥物治療方案,詳細系統的分析特殊抗菌藥應用的合理性,充分保證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在對于抗菌藥物的分層分類管理中,通過合理的管理方式,減少抗菌藥物的應用,尤其是特殊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
最后,應加強對主治醫師的宣傳教育,強化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概念。可采用定期邀請藥學專家、專業藥劑師進行抗菌藥劑的主題講座,對醫師發放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宣傳手冊,從思想程度上提升醫師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理念。在對主治醫師的宣傳教育中,通過對合理用藥基礎知識的學習,對抗感染藥物適應證的掌握,以及對藥物使用療程的了解,全面強化醫師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對于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有利于減少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降低病菌產生耐藥性幾率,加強患者的治療效果。在對于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中,采用處方審查和反饋制度,對抗菌藥物分層分類管理和加強對醫師的宣傳教育等有效手段,促進醫院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而在本文的研究中,對于抗菌藥物管理在促進醫院合理應用抗菌藥物中具有重要的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