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李靜,辛德莉,徐榮謙,潘鴻,盛夢娟,付玉林,楊潔
1.北京市昌平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北京 102208;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熱帶病研究所,北京 100050;3.北京東直門醫院兒科,北京 101121;4.北京市海淀區中醫醫院兒科,北京 100086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氣道高反應性和慢性炎癥性氣道阻塞為特征的變態反應性疾病[1]。研究顯示[2],Th1/Th2細胞免疫可參與支氣管哮喘發病,其可參與支氣管哮喘患者多種炎癥介質的調控。該研究選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間在該院治療的123例支氣管哮喘穩定期患兒,對其血清Th1/Th2細胞免疫平衡的變化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門診接收和住院治療的小兒哮喘緩解期的患兒123例,隨機分為治療組63例與對照組60例。治療組男30例,女33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6.0±1.2)歲。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4~12歲,平均年齡(6.2±0.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兒及家屬知情同意下進行,且試驗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納入標準:均處于緩解期的4~14歲哮喘患兒;癥狀積分≥12分。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哮喘緩解期診斷標準;②敷貼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損者;③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發熱、哮喘急性發作或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作期;④不能堅持或不能配合治療。
①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2008年制定兒童哮喘防治指南[3]。中醫診斷標準:小兒哮喘緩解期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兒藥管理局1994年頒發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醫兒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的哮喘診斷依據及緩解期的分類標準[4]。
1.3.1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哮喘常規治療 吸入舒利迭(沙美特羅50μg和100μg丙酸氟替卡松)(注冊證號:H20150323),口服孟魯斯特鈉4 mg或5 mg(注冊證號:H20160440,批準文號:H20160441),治療組在此基礎上2016年和2017年夏季初伏、中伏、潤中伏及末伏,連續2年進行溫陽化痰貼(京藥制字z20110007)穴位敷貼治療,每伏貼3 d。
1.3.2 藥物制備 溫陽化痰貼(北京中醫醫院配制):炒介子、細辛、百部、白芷、醋五味子、冰片。藥膏0.5 g/帖。選穴根據經絡辨證原則:分別選取肺俞穴、大椎穴、膻中穴、膏盲穴帖敷。用75%酒精消毒穴位處皮膚,待晾干后將敷貼固定在穴位上,根據患兒年齡,4~6歲留置2~3 h,6~14歲留置4~6 h。從2016年“三伏”起對符合標準的60例患者連續2年進行“三伏”貼敷。每伏貼3 d。貼敷當天不宜用涼水洗澡,禁食生冷、油膩、辛辣食品。
1.3.3 操作方法 患兒入組后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6 mL,其中3 mL用于檢測Th1、Th2表達情況,3 mL采用低溫離心機4℃下2 5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后分為2份,編號保存于深低溫冰箱,ELISA法檢測血清Th1細胞因子:干擾素-γ(IFN-γ),Th2細胞因子:白介素-4(IL-4)水平,操作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抽取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靜脈血,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Th1/Th2型細胞因子和CD3+、CD4+、CD8+及CD4/CD8。Th1細胞因子,干擾素-γ(IFN-γ),Th2細胞因子,白介素-4(IL-4)的表達情況。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兒IFN-γ和IL-4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同組患兒IFN-γ高于治療前,IL-4低于治療前,Th1/Th2型細胞因子均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比較,治療組患兒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兒CD3+、CD4+、CD8+及CD4/CD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同組患兒CD3+、CD4+高于治療前,CD8+低于治療前,CD4/CD8免疫水平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治療后比較,治療組免疫指標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Th1/Th2細胞因子變化水平的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1/Th2 cytokine level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Th1/Th2細胞因子變化水平的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1/Th2 cytokine level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s)
注:治療前兩組比較,P>0.05;同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Th1細胞因子IFN-γ(ng/L)Th2細胞因子IL-4(ng/L) Th1/Th2對照組(n=6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n=63)治療前治療后t值25.51±6.65 35.53±4.67 65.76±5.76 51.54±6.76 0.38±4.43 0.68±4.87 23.72±5.43 48.79±7.98 1.930 60.87±4.98 38.45±3.56 3.210 0.38±4.88 1.26±5.76 2.150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各項免疫指標的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various immune indexes of childre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各項免疫指標的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various immune indexes of childre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治療前兩組比較,P>0.05;同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兩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CD3+(%) CD4+(%) CD8+(%) CD4/CD8對照組(n=6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n=63)治療前治療后t值54.87±5.65 66.45±6.45 32.65±3.54 39.76±4.65 38.53±4.45 30.56±5.54 0.84±2.65 1.30±1.75 58.67±6.65 75.78±5.87 3.540 35.65±4.54 48.87±5.65 2.430 36.87±4.87 25.45±3.56 3.030 0.96±2.21 1.92±1.23 1.860
通過該課題的研究證實,治療組的細胞因子IFN-γ、IL-4、Th1/Th2、免疫指標CD3+、CD4+、CD8+及CD4/CD8明顯改善且優于對照組(P<0.05)。證明溫陽化痰貼敷對處于緩解期哮喘患者的IL-4和IFN-γ水平具有調節效果,考慮主要是通過對TH細胞的分化進行調節,也就是對TH細胞向Th1細胞分化進行調節,對向Th2分化進行抑制,達到對IL-4、IFN-γ的水平進行影響的目的。使Th1/Th2的平衡得到調節,從而使血清體液免疫水平得到調節和上升,使抵抗力得到加強,降低哮喘發作次數,同時也使哮喘發作的程度降低,對哮喘的發生進行控制。
在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制中,免疫失衡和炎癥介質的過度表達起著重要作用。相關研究表明[5],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干擾等都參與了兒童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制。細胞免疫失衡與炎癥介質的過度釋放密切相關。 T淋巴細胞亞群中Th1和Th2的表達可以在疾病過程中釋放機體的免疫能力和炎癥介質的釋放,這與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制密切相關[6]。 Th1細胞主要分泌IL-2、IFN-γ等,參與遲發型超敏反應炎癥和細胞免疫的發展。
Th2細胞主要分泌IL-4、IL-5、IL-10、IL-13等,與體液免疫有關[7]。在支氣管哮喘患兒中,IL-4和IL-10的表達上調,而IFN-γ的表達下降。 Th1細胞在激活和拮抗后可釋放IFN-γ,并拮抗免疫球蛋白如IgE引起的過敏反應。釋放炎性細胞因子,如IL-4和IL-10,引發IgE介導的免疫反應并形成一系列炎癥反應[8-9]。因此機體的免疫狀態與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及CD4/CD8等)呈相關性,對T細胞亞群的鑒別有重要意義。
該課題應用溫陽化痰貼(炒介子、細辛、百部、白芷、醋五味子、冰片)治療小兒哮喘,在三伏天開始,有利于通經、逐痰、扶正祛邪。貼敷治療方法能夠調節機體免疫,促使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內分泌功能改善,使機體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臨床結果證實,治療組細胞因子變化及免疫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的IFN-γ是(48.79±7.98)ng/L,IL-4是(38.45±3.56)ng/L與肖小芹等[10]研究顯示,咳喘穴位敷貼對哮喘大鼠Th1/Th2免疫平衡也有改善作用,治療后的IFN-γ是(51.11±4.21)ng/L,而IL-4是(32.21±6.21)ng/L的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應用溫陽化痰貼外治法對支氣管哮喘Th1/Th2免疫調節有明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