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芳
威海市立醫院新生兒科,山東威海 264200
新生兒呼吸衰竭(NRF)是新生兒的高發性危重癥,病因極為復雜,預后不佳。有研究指出[1],積極預防NRF患兒的并發癥是提高其生存率的根本。現階段,兒科學日益發展,NRF的治療技術不斷更新,機械通氣是目前臨床上的首選治療手段,可改善患兒的呼吸情況,減少不良事件。輔助通氣治療該病的目的是給予患兒呼吸支持,預防且糾正CO2與缺氧情況,為原發病治療贏取最佳時機。但機械通氣的方式較多,較有創通氣而言,無創通氣的安全性更高,可以最大程度上改善血氣分析值,進而縮短療程。此外,無創通氣用于患兒的可行性高,不會因氣管插管等操作加劇患兒的治療痛苦,備受家長青睞。該研究主體為2017年1月—2019年1月間來院治療的53例NRF患兒,用于分析呼吸機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來該院治療的53例NRF患兒為研究對象。經倫理委員會審核后批準,且患兒家屬對呼吸機治療知情同意。根據單雙號法進行分組,A組27例,男17例,女10例;胎齡33~40周,平均(37.54±0.48)周。B組26例,男15例,女11例;胎齡32~41周,平均(37.84±0.34)周。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兒均行血管活性物質、電解質糾正和補液等常規治療。A組行無創通氣:使用硅膠面罩,壓緊面罩,保證呼吸機與患兒呼吸道形成密封管道。使用嬰兒呼吸機,通氣模式為壓力調節容量控制通氣(PRVC)聯合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參數設定:吸氣峰壓(PIP)介于14~18 cmH2O,呼吸頻率(RR)介于40~55次/min,吸氧濃度(FiO)介于40%~60%;呼氣末正壓(PEEP)介于3~5 cmH2O,吸氣時間(Ti)介于0.3~0.6 s。根據患兒的血氣指數、心電監護結果調節各項參數。待其病情好轉后,可降低RR與PIP等參數。B組行氣管插管通氣:對患兒行氣管插管處理,而后行機械通氣治療,參數同A組。
觀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氣胸、肺不張和感染等并發癥情況。觀察患兒的平均通氣耗時和住院時間等預后指標。記錄治療前后患兒的氧分壓(PaO2)、FiO2、動脈血酸堿度(pH)和二氧化碳分壓(PaCO2)等血氣分析指標。
顯效:治療1 h內,血氣分析指標基本恢復,癥狀顯著緩解,且成功撤機;有效:治療1 h內,血氣分析指標有改善,癥狀有緩解,且成功撤機;無效:治療1 h內,血氣分析指標、癥狀均未改善,或未成功撤機[2]。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完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的總有效率為96.30%,B組為76.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總有效率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A組的VAP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并發癥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并發癥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A組的平均通氣耗時為(34.11±5.62)h,B組為(48.15±5.71)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021,P<0.05);A組的住院時間為(22.65±4.95)d,B組為(30.95±4.88)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145,P<0.05)。
治療后,兩組的血氣分析指標均優于治療前,且A組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血氣分析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表3 兩組患兒血氣分析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指標時間A組B組(n=27)(n=26)t值 P值PaO2(mmHg)0.164 6.850 0.871<0.001 FiO2(%)0.210 12.252 0.835<0.001 pH 0.519 7.475 0.606<0.001 PaCO2(mmHg)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57.35±3.21 76.35±3.21 21.542<0.001 33.05±1.95 10.94±1.08 50.789<0.001 7.01±0.09 7.59±0.17 15.606<0.001 76.91±5.48 52.69±3.15 19.625<0.001 57.49±3.01 70.49±3.01 15.718<0.001 33.16±1.86 14.68±1.14 43.795<0.001 7.02±0.04 7.28±0.13 9.760<0.001 76.88±5.39 57.85±3.27 15.607<0.001 0.020 5.847 0.984<0.001
NRF的病因是呼吸系統因多種病變導致通氣與換氣功能障礙,進而影響肺部的氣體交換性,多合并C02潴留等表現[3]。臨床多采取氣管插管通氣方法,其所選面罩材料為乳膠或橡膠,材質偏硬,密封性不佳[4-5]。且氣管插管是有創性操作,容易導致細菌移行等情況,治療效果不理想。無創通氣采用硅膠面罩,其吻合性好,長期使用不對肺部功能造成損傷。無創通氣的優勢為操作簡便、呼吸機體積較小,便于維護等,可通過低阻力通氣恢復通氣與換氣功能[6]。經無創通氣治療后,患兒的耐受度高,可消除家屬顧慮,使其同意對患兒行早期通氣干預,可提高遠期療效。其治療作用是:緩解呼吸肌疲勞,改善氣體交換能力,減少呼吸損耗量,建立呼吸支持系統,改善呼吸困難等癥狀。治療期間,應嚴格監測患兒的血氣指數和生命體征,若有異常及時處理。同時向家屬講解無創通氣的注意事項,使其高效配合治療操作,確保通氣安全[7-8]。
結果中,A組的總有效率(96.30%)高于B組(76.92%);VAP發生率(3.70%)低于B組(26.92%)(P<0.05)。A組的平均通氣耗時為(34.11±5.62)h,B組為(48.15±5.71)h(P<0.05)。與梁湖秀[8]研究結果[觀察組的平均通氣時間為(34.1±18.7)h,對照組為(48.2±21.3)h(P<0.05)]基本一致。說明該次研究結果符合以往研究數據,具有實踐意義。治療后,A組的PaO2為(76.35±3.21)mmHg,B組為(70.49±3.01)mmHg;A組的FiO2為(10.94±1.08)%,B組為(14.68±1.14)%;A組的pH為(7.59±0.17),B組為(7.28±0.13);A組的PaCO2為(52.69±3.15)mmHg,B組為(57.85±3.27)mmHg(P<0.05)。說明無創通氣可改善血氣指數,縮短患兒的治療時間,且VAP等并發癥較少。有學者提出,機械通氣時間過長會導致肺損傷,誘發肺不張等并發癥,且通氣時間與VAP發生率成正比,通氣次數和吸引次數均是VAP的影響因素[9-10]。其病因是早產兒等患兒個體因素和吸痰、氣管插管操作等醫源性因素。無創通氣無需插管,不具有侵入性,可減少VAP[11-12]。
綜上所述,無創通氣用于NRF患兒的效果理想,具有較高的社會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