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
長春市婦產醫院質控辦,吉林長春130000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為產科常見疾病,以妊娠中晚期為高發階段[1-2]。該類患者在懷孕前與妊娠前無高血壓癥狀與病史,在妊娠20周以后,出現浮腫、蛋白、血壓高等癥狀,極易引起胎盤早剝、心力衰竭等,且嬰兒的難產、早產概率較高,對母嬰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威脅[3]。當前,臨床對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的孕期管理存在一定爭議,其治療缺乏統一評論。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采用降壓藥物治療時,妊娠結局未必明顯改善,且胎兒的生長受限風險可能增大。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更多研究指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嚴格控制血壓水平,可促使妊娠結局有效改善[4]。該文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該院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為對象,探究不同血壓控制效果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妊娠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經該院倫理會批準后,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120例為對象,其中60例患者的舒張壓水平低于90 mmHg,視為研究組,60例患者的舒張壓水平不低于90 mmHg,視為參照組。參照組患者中,年齡為22~38歲,平均(30.18±5.26)歲;32例初產婦,28例經產婦;體質指數21~29 kg/m2,平均(25.06±0.69)kg/m2。研究組患者中,年齡為23~39歲,平均(30.06±5.41)歲;34例初產婦,26例經產婦;體質指數21~30 kg/m2,平均(25.64±0.83)kg/m2。兩組均為單胎新生兒。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有關標準為診斷依據,確診疾病;意識正常;單胎妊娠;患者熟知該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精神異常;合并惡性腫瘤、全身感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患者;胎兒發育畸形,胎兒染色體異常,多胎妊娠;高血壓病史;不配合研究者。
所有患者均實施降壓藥口服治療,指導患者適當運動、平衡飲食、放松情緒、合理休息等,護理人員需定期測量患者血壓,并計算孕期平均血壓,采用統一校準電子血壓計對血壓進行測量,計算平均舒張壓、收縮壓。采用電話方式隨訪患者,詳細統計所有患者的分娩結局、孕期并發癥、圍生兒結局。
采用電話方式隨訪患者,詳細統計所有患者的分娩結局、孕期并發癥、圍生兒結局。
數據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早產率、剖宮產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后出血率、延遲生產率與參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pregnancy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研究組低體重兒、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出生情況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newborn birth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表3 兩組患者的孕期并發癥對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研究組患者孕期并發癥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妊娠高血壓是以全身小動脈發生痙攣為基本病理變化的,容易導致身體機能的多個臟器發生病理與生理的變化,從而出現頭痛、抽搐等癥狀[5-6]。妊娠高血壓的發病因素有很多,如年齡因素、孕次、高血壓史、體質指數、流產史等,若初產婦的年齡較小,高血壓發病概率增加,且疾病發病概率與體質指數呈正相關,孕次與流產次數越多,高血壓發病率越高。臨床在治療妊娠期高血壓時,以控制血壓水平為治療目的,使其恢復正常范圍,從而避免發生其他并發癥。研究指出[7],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不同,對妊娠結局產生的影響也不同,當前,臨床缺乏關于降壓治療可促使妊娠結局改善有關研究。因此,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降壓治療為臨床研究重點與熱點,血壓控制情況與妊娠結局是否相關還存在一定爭議。
該次研究結果可見:研究組產后出血率(6.67%)、延遲生產率(5.00%)與參照組相近(P>0.05);研究組患者早產率(8.33%)、剖宮產率(26.67%)低于參照組30.00%、71.67%;研究組低體重兒率(3.33%)、新生兒窒息率(0.00%)、胎兒窘迫率(0.00%)均低于參照組13.33%、11.67%、10.00%;研究組患者孕期并發癥5.00%低于參照組18.33%(P<0.05)。表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嚴格控制血壓,有助于降低早產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對此現象進行分析,該類患者通過積極控制、合理管理血壓,可有效減輕病情,減少對分娩結局產生的影響[8]。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積極控制血壓,并維持在低水平血壓時,可對病情進展有效控制,預防產期并發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在發病以后,需及時給予藥物治療,有效控制血壓,改善患者的妊娠結局[9]。這與劉妍[10]的研究結果:觀察組孕期并發癥發生率(4.61%)低于對照組(15.48%)(P<0.05),基本一致。
有研究指出[11],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在積極控制血壓以后,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降低,與該次研究結果存在差異,可能與樣本量少存在相關性,且研究中患者病情也存在差異。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在實施降壓治療以后,圍生兒結局有效改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通過嚴格控制血壓,可有效減輕病情,促使母體內環境改善,確保分娩過程順利進行。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壓控制效果不佳時,剖宮產分娩占比高,分娩風險增大,無法避免出現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低體重兒[12]。
綜上所述,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需嚴格控制血壓水平,有助于預防孕期并發癥,降低早產率與剖宮產率,改善妊娠結局,對患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