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祥, 郝祖龍, 牛風雷
(華北電力大學非能動核能安全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2206)
伴隨科技的進步,人們對太空的探索越發深入。太空探索任務復雜度不斷提高,對能源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化學電源、太陽能電源、同位素電源等常用電源受其自身工作原理限制通常有工作壽命短、運行依賴太陽光、供給能量密度小等缺陷,無法滿足空間飛行器長時間、遠距離、無光照的工作需求??臻g核反應堆[1-2](以下簡稱空間堆)電源由于其能量密度大、無需光照、使用壽命長等優勢,成為目前太空電源的主要研究方向。針對不同功率的空間堆,其冷卻方式有所不同:1~10 kW的空間堆多采用熱管冷卻,熱管內工質多為鈉、鋰;10~100 kW的空間堆利用液態堿金屬直接冷卻居多,如鈉、鋰、鈉鉀合金;100 kW以上的空間堆多使用氦氣或氦氙氣體冷卻。
空間堆是指為空間飛行器等空間設備提供電力的一類核反應堆,其利用持續的鏈式裂變反應產生熱量,熱量再由冷卻介質運載至熱電轉換系統進行發電[3-4]。
本文為探究空間堆冷卻劑的選擇標準,便于空間核反應堆的選材和后續結構設計,梳理了鈉、鉀、鋰、鈉鉀合金及氦氣作冷卻劑的相關熱物理性質。鑒于目前關于各冷卻劑的物性數據較為零散,本文針對密度、黏度、熱導率等性質對冷卻劑進行集中比較,分析得出其差異,并給出不同堆型冷卻劑的選擇推薦。
空間堆根據冷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熱管冷卻堆、液態金屬冷卻堆和氣體冷卻堆。
1.1.1 熱管冷卻
熱管冷卻[5]通過冷卻介質氣液相變和毛細力實現熱傳遞,熱端液態冷卻工質受熱汽化,蒸氣在微小的壓差作用下流向冷端,釋放熱量同時凝結成液體,液體在多孔材料毛細力作用下回到蒸發段。該冷卻方式結構簡單,每根熱管各自獨立,有效避免單點失效[6];但傳熱效率有限,適用于中低功率堆型;工質多為鈉、鉀。
1.1.2 液態金屬冷卻
液態金屬冷卻[7-10]利用電磁泵驅動液態金屬將堆芯熱量帶出。該方式傳熱效率高,對材料強度要求低;但回路易凍結,有泄露風險,且電磁泵驅動技術難度大;工質多為鈉、鋰、鈉鉀合金。
1.1.3 氣體冷卻
氣體冷卻[11-13]即利用密封回路的高壓氣體帶出堆芯熱量。該方式可允許很高的堆芯溫度,惰性氣體無腐蝕,適用于大功率堆型;但高氣壓對結構材料蠕變強度要求高,氣體泄漏風險大;工質多為氦氣、氦氙氣體。
上述空間堆冷卻劑工質涉及鈉、鉀、鋰、鈉鉀合金(本文涉及鈉鉀合金為22Na-78K)、氦氣、氦-氙氣體。表1提供其熔沸點及指定溫度下的相關熱物性,可為空間堆冷卻劑初步篩選提供參考[14-15]。

表1 冷卻工質基本熱物性
為探究各冷卻劑熱物性的差異,擬從密度,比熱容,熱導率,黏度,蒸汽壓入手總結各金屬冷卻劑的物性計算公式[14-15]。
2.1.1 密度
金屬密度與其所處狀態密切相關,針對溫度、壓強兩個因素,液態金屬密度基本只受溫度影響。
鈉密度與溫度的函數關系為


鉀密度與溫度的函數關系

鋰密度與溫度的函數關系為


鈉鉀合金的密度與溫度的函數關系為

式中,ρNaK、ρNa、ρK分別為鈉鉀合金、鈉、鉀的密度。式(1)~(4)為各金屬密度與溫度的函數關系表達式,其中:ρ的單位為kg/m3,T的單位為K。
2.1.2 比定壓熱容
工質用作冷卻劑,需要足夠大的比熱容以實現較好的冷卻效果。
鈉的比定壓熱容

鉀的比定壓熱容

鋰的比定壓熱容

鈉鉀合金的比定壓熱容

式中,cp(Na),cp(K)分別為鈉和鉀的比熱容,cp的單位為J/(kg·K)。
2.1.3 熱導率
熱導率大小也是冷卻劑選擇的一個重要指標,以下工質的熱導率公式參考自國際原子能機構文件[14]。其中:λ的單位為W/(m·K)。
鈉的熱導率

鉀的熱導率

鋰的熱導率

鈉鉀合金的熱導率

2.1.4 黏度
除鈉鉀合金為計算動力黏度υ外,其余均為計算運動黏度η[14]。式中,υ單位為m2/s;η單位為Pa·s。
鈉的黏度

鉀的黏度

鋰的黏度

鈉鉀合金的黏度

2.1.5 蒸汽壓
以下為各工質的飽和蒸汽壓計算公式,其中:ps單位為MPa。
鈉的飽和蒸汽壓

鉀的飽和蒸汽壓

鋰的飽和蒸汽壓

2.2.1 金屬冷卻劑
以下對4種金屬冷卻劑的熱物性進行集中對比分析。
(1)密度。依據前述密度計算公式,繪制得圖1。由圖可見,鈉、鉀及鈉鉀合金密度隨溫度升高都呈先小幅上升后下降趨勢,密度大?。衡c>鈉鉀合金>鉀;鋰密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其中鈉、鉀及鈉鉀合金密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幅度較大,而鋰變化幅度最大處僅為20%左右。

圖1 4種金屬冷卻劑密度的比較
(2)比定壓熱容。依據前述比定壓熱容計算公式,繪制得圖2。由圖可見,4種冷卻劑比定壓熱容隨著溫度的增加先略微減小然后再增加,比定壓熱容大?。轰嚕锯c>鈉鉀合金>鉀。其中鈉、鉀及鈉鉀合金的比容均為1.0 kJ/(kg·K)左右,而鋰的比定壓熱容是前述三者冷卻劑的4倍左右,工質達到4.0 kJ/(kg·K)左右,攜帶熱量能力較強。

圖2 4種金屬冷卻劑比容性質比較
(3)熱導率。依據前述熱導率計算公式,繪制得圖3。由圖可見,隨溫度升高,4種冷卻劑熱導率趨勢差異較大:其中鈉、鉀工質隨溫度升高熱導率下降;鈉鉀合金則是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至于鋰,導熱能力隨溫度升高呈上升趨勢且高溫段上升幅度小于低溫段。

圖3 4種金屬冷卻劑熱導率比較
(4)黏度。依據前述黏度計算公式,繪制得圖4。據圖可知,4種冷卻劑工質的黏度都是隨溫度遞增而減小,整體黏度大小排序為:鋰>鈉>鉀>鈉鉀合金,且低溫段(200~400 K)變化幅度遠大于高溫段。

圖4 冷卻劑黏度性質比較
(5)蒸汽壓。依據前述蒸汽壓計算公式,繪制得圖5。由圖可知,溫度上升,4種冷卻劑工質飽和蒸汽壓均呈上升趨勢,蒸汽壓大小排序為鈉>鈉鉀合金>鉀>鋰。值得注意的是,鋰工質蒸汽壓相對其他3種工質極低。
2.2.2 氣體冷卻劑
氣體冷卻劑也具備優良冷卻性能,以下將介紹氣體冷卻劑氦氣的密度,比容,熱導率等熱物性。
(1)密度。根據不同壓力下氦氣的密度數據,繪制得圖6。由圖可見,氦氣密度隨溫度增加而減少,且壓力越大,密度越大。

圖5 4種金屬冷卻劑蒸汽壓比較

圖6 不同壓力下氦氣密度
(2)比定壓熱容。在其應用范圍可認為氦氣比定壓熱容為常值,5.193 kJ/(kg·K)。
(3)熱導率。根據不同壓力下氦氣的熱導率數據,繪制得圖7。由圖可知,隨溫度上升,氦氣熱導率也近似呈線性上升,且壓力對氦氣熱導率幾乎沒有影響。

圖7 不同壓力下氦氣熱導率
對于熱管冷卻方式而言,考慮到其工作原理,主要考察工質汽化熱。鋰汽化熱雖高,但其沸點也高,僅適用于堆芯溫度較高功率大的堆型;而工質鈉的汽化熱將近達工質鉀的兩倍,沸點比鋰低500℃,為熱管冷卻推薦工質。
對于液態金屬冷卻方式而言,針對較低功率堆型(<100 kW):鈉鉀合金為推薦冷卻劑工質,其雖然密度、比容和熱導率都小于鈉,傳熱效率受影響,但其改善了黏度及飽和蒸汽壓,安全性得到較大提升;針對高功率(>100 kW)堆型:鋰為推薦工質,其沸點在四者中最高,比容四者中最大,熱導率在高溫段升高,蒸汽壓卻最低,很適合應用于堆芯溫度較高的高功率堆型。
對于氣體冷卻方式而言,目前應用較多的為氦氣,因其系統多采用布雷頓循環[6],為降低葉輪機械氣動載荷,減少空間布雷頓循環系統中壓氣機級數與透平機械的體積與質量,推薦使用氦-氙氣體作為工質。
(1)對于金屬工質,鋰密度隨溫度變化不如鈉、鉀劇烈;且鋰的導熱能力隨溫度增加而增加,區別于鈉、鉀金屬熱導率隨溫度增加而減少;比容大小排序為:鋰>鈉>鈉鉀合金>鉀;黏度大小排序為:鋰>鈉>鉀>鈉鉀合金;蒸汽壓大小排序為:鈉>鈉鉀合金>鉀>鋰。
(2)對于氣體工質,氦氣具有較大的比容和優良的導熱能力,適用于MW級堆型。
(3)采用熱管冷卻方式的中低功率(<100 kW)堆型推薦工質為鈉,高功率(>100 kW)堆型推薦工質為鋰。采用液態金屬冷卻方式的中低功率(<100 kW)堆型推薦選用鈉鉀合金做冷卻劑,高功率(>100 kW)堆型推薦選擇鋰。采用氣體冷卻方式的多為高功率堆型,出于應用需求推薦選用氦-氙氣體為冷卻劑。
本文僅對各冷卻劑的熱物性進行分析比較,并未涉及具體應用場景,且對于氣體冷卻劑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