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琴
都說教師要像媽媽一樣愛學生,可我這學期卻犯了個天大的錯誤,就是戴著有色眼鏡看班里的一個學生。
這學期初接手新一年級時,我順便問教導主任:“有沒有智力有問題的學生?”教導主任說:“那個叫小a的估計有點問題。”就這樣,我記住了這個學生的名字。新生報到點名時,我對小a格外留意。點到他的名字時,我看到他閉著一雙小眼睛,一臉木訥,小嘴巴噘著。
因為已有了先入為主的偏見,之后我看見的都是小a的缺點:作業本皺巴巴的,這兒一片黑,那兒擦破了一個窟窿;字寫得東倒西歪擠在一起;學校新配的桌子被他畫得到處都是黑色的條條框框;找我改作業時,臉朝后不看我,胳膊舉到后面背對著給我作業本,一句話也不說,那樣子似乎是對我不屑一顧。甚至上課還能把大便拉到褲子里,弄得教室里臭氣熏天,當時我忙著處理后續,也沒有考慮他是不是肚子疼或者不舒服,只覺得這件事情的發生就是因為他是“問題學生”。
有一次,小a去辦公室請教數學老師問題,問完了以后,他在門口不走。我的位置就在門口,看著他在門口時不時湊著腦袋往辦公室看看。剛開始我以為他在等人,便沒有理會他。
過了一會兒,他竟然哭了起來。我問他:“你怎么不下去,好好的哭什么呀?”他帶著哭腔說:“我不敢下樓。”“這就是個二樓,靠右走,扶著墻,一會兒就下去了,有什么好怕的呀?”我不耐煩地說。他停住哭聲,不說話,也不走。另一個在辦公室里的學生說:“老師,他怕高。”這時,我才知道小a同學有恐高癥。這要是上了高年級,搬到樓上該怎么辦呢?我對他的偏見更深了。
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是在第一次單元測試后。剛入學的學生不認識字,讀不懂題意在我的意料之中,雖然班級學生的成績很不理想,但是就在這么差的成績單里,小a考了班級第三名。雖說不能光盯著學生的分數看,但我心里還是很在意小a同學的成績。當時我想,可能他是運氣好才考了高分吧。
接下來的幾次測試,徹底改變了我對小a同學的認知。第三單元檢測時,小a同學考了班級最高分。學校教師包括校車司機都說這個學生在幼兒園時就和別的學生不一樣,因為他經常被同學取笑。可小a同學卻以優異的成績回應別人的嘲笑,可想而知他在學習上付出了多少?他的家長又付出了多少?這讓我由衷地敬佩他。
我被“先入為主”的思想控制著,“不要從門縫里看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些至理名言,我竟然全沒踐行!更重要的是,我沒有耐心去關心小a同學。想到這里,我的悔意、歉意油然而生。
那之后,我時常告誡自己:摘掉有色眼鏡,平等對待每個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用媽媽的眼光去欣賞他們,從心底里愛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