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杰
【摘? 要】特殊教育學校因學生心智存在障礙,家庭教育缺失,德育激勵機制不健全,教師之間、家校之間配合欠佳,“全員育人”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對特殊教育學校特別是培智學校的德育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和困擾。要破解“全員育人”實踐的困境,必須轉變和創新德育方式、方法,不斷優化全員育人激勵機制,提升教師及家長專業素養與教育理念,真正發揮“全員育人”的作用。
【關鍵詞】特殊教育;全員育人;德育
引言
所謂“育人”,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而且更包含了思想啟迪、道德養成和文化傳承等;不僅僅是一個傳授、灌輸和引導的過程,更是一個感化、熏陶和養成的過程。“全員育人”,顧名思義是指育人的“全員性”。狹義上的“全員育人”,指學校內部層面上的“全員性”,涵蓋了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思想育人、文化育人等多方面的系統工作。這一系統工作的開展,強調的是全校所有教職工參與育人的全員性。廣義上的“全員育人”不僅指學校內部的“全員”,而是涵蓋了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學生自己等因素所組成的全方位的大的育人系統。教育和德育不應是個別教師的單打獨斗,而應該是“全員育人”的工作。
我們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因心智的不健全,缺乏主動辨別對錯好壞的能力,很多時候不懂得擇善而從,如果僅僅靠一兩個老師或班主任的努力,很難幫助學生成功樹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為規范,這就更需要“全員育人”,同時也對育人的不同主體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更要求不同主體間能夠做到無縫對接、各盡其職。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因為特殊教育工作的特性及人員特征,“全員育人”面臨著主體責任難落實,不同主體素質參差不齊,要求各不相同,甚至出現很多相互沖突、相互推諉、逃避責任、不能率先垂范等多種問題,特別是很多時候存在教育不能一視同仁,不能勇于承擔,言行不一等問題,這些問題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德育,特別是培智學校的德育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和困擾。
1.應該正視的問題和現狀
首先,怎樣加強與不同教師的配合,形成對孩子的有效教育,這是我們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目前來說,我們特殊教育學校每個班級基本都配備了兩個帶班班主任,一正一副,同時基本都是班級的主要科任教師,兩位班主任之間能夠形成合力,相互配合,遇到事情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野進行思考與觀察,處理方法和效果也更加靈活,但是只靠兩個班主任力量畢竟有限,許多老師不了解學生特點,特別是遇到學生不配合的情況時,這些老師往往思考得比較簡單,處理方法也很直接,往往導致一些學生出現過激行為,比如有特殊兒童因為覺得老師“瞪”了自己,竟然打電話報警,當這位老師聽這個學生說自己報警,不但不重視這一事件,竟繼續刺激學生,說不相信學生報了警,導致這個學生還要報警加以證明!這種情況孰是孰非我們真是難以明辨,也為教育學生造成了困擾。還有的學生性格執拗,但是有一些明辨是非的能力,老師們對他們的要求和對聾生及其他學生要求不同,他們就不服氣,表現出偏激情緒和行為,不適當引導就出現許多隱患,這時候我們班主任單單對自己的學生批評教育,也許能在一定程度和時間上安撫學生,平息事件,但是不得不說有很多隱患被隱藏,可能隨時再出現。這難道只是學生的問題?這難道不應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該反思的問題?很多時候簡單的把問題歸咎到學生身上,既是對學生的不公平,也是對我們教育者本身的放任和不負責任。即使我們的學生不夠聰明,但作為教師我們真的應該言傳身教,正身律己,給學生好的表率,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走向正途。
其次,除了教師之間的配合與以身示范外,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家庭教育也存在很多問題。我們的全員育人還要充分調動家長的作用,必須引導家長真正肩負起監護人的職責。許多家長的職責都被我們教師主動或被動的替代,以致出現家長完全不負責任,對孩子不管不問的漠視,孩子冷了熱了,病了痛了,孩子少什么缺什么,孩子心里有什么想法,家長一概不知,更有甚者,聽說孩子生病了只會理直氣壯地要求宿管老師帶去看病,推三阻四不到學校,這樣的家長,這樣的家庭教育,怎么可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再比如我們班一些學生,許多偏執的想法追根溯源就能發現是家長作用的缺失,家庭沒有教會他如何更加恰當的處理矛盾,如何更加平靜的看待問題,如何換位思考。全員育人,家長的作用和位置不可取代,必須想辦法發揮出來。
再次,特殊教育學校“全員育人”工作的開展,除了教師和家長的問題,還應該消除部門之間的壁壘。在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我們應該一視同仁,還應該發揮孩子自身的自主性,真真正正觸動每一個主體,讓教師和家長主動想辦法針對孩子的情況開展教育,讓孩子從內心相信、尊敬教師和家長,聽得進話,并能夠自己思考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有自己的基本判斷,然后才能更加堅定的去堅持正確的事情,讓教育深入學生的內心,化成學生自己的修養。
2.“全員育人”的實施之路
在推進全員育人工作過程中,需要破解育人實踐的困境,立足全員育人"全"的重心,從育人對象的共育、育人要素的共融、育人機制的共通中,實現育人路徑的共進。 具體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我們可以嘗試著把說教式的道德教育轉化為滲透式的道德教育。滲透式的道德教育既可以避免說教式的道德教育引起學生反感的傾向,又可以把外化的道德教育轉化為內化的道德教育,并使環境的隱性教育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其次,建立更為合理和規范的制度,明確德育主體的責任和獎懲激勵制度,為每位教職工訂立明確的德育考核目標,防止出現目標不明,不能以身示范,甚至錯誤示范的情況。激勵機制不健全會導致錯誤的導向,會讓德育成為孤島,要從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完善考核評價體系、規范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競爭機制等方面不斷優化全員育人激勵機制。
再次,必須強化每個主體間的配合和相互了解,防止全員育人變成零零散散的敲打。
最后,必須通過培訓和不斷引導,提升教師、家長及學生自身的素養,特別是教師和家長的素養,對我們的學生來說,身教勝于言傳,我們在說、在做,學生就在不斷的看和學,如果說學生身上存在許多問題,那么往往可以從教師或家長身上找到根源,必須慎之又慎!與此同時,家訪作為家校協同育人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徑,應該得到學校和班主任的足夠重視,利用好家訪建立起家庭與學校的良性互動和及時有效協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全員育人的目標。
小學階段,是兒童成長的重要時期,是從"以養為主"的生長形態,向"學養結合"的教育形態轉型,為從"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奠定扎實基礎。學校必須加強德育的研究與實踐,把德育融入和貫穿于育人的各個環節。一所學校的快速發展,依賴于既符合教育規律又符合學校實際的管理。德育不是面子工程,不能空喊口號空講形式,必須實打實的想辦法去獲得實效,只有將德育融入育人各個環節,做好全員育人的管理與實踐,才能真正對學生起到有益的幫助,甚至改變學生的一生。
參考文獻
[1] 鄭秀英,李 涵.全員育人的內涵、意義與策略[J].北京教育(高教).2014
[2] 王輝,陳文東.基于“育人共同體”的全員育人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21(04)
[3] 張廷. 優化激勵機制:實現高校全員育人的重要手段[J].思想教育研究,2012,No.213(10):82-85.
[4] 張潤林,肖健美. 教師家訪規范化工作指引[J].當代家庭教育.2021(12)
[5] 陳瓊. 提升教師育德能力,推進學科德育的融入與貫穿[J]. 貴州教育,2013,No.482(08):7-9.
[6] 王雅萍,格根蘇布達. 以“三全育人”管理模式為依托探索小學素質教育[J]. 內蒙古教育,2013,(01):20-23.
鄂爾多斯市特殊教育學校? ?內蒙古鄂爾多斯? ?0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