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潔 嚴晉昀

近兩年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簡稱“BIM”)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建筑設計方法在水電十六局基礎設施分公司(以下簡稱“分公司”)所屬市政、機場、公路項目陸續推進。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生產“兩不誤”的時期,分公司項目部技術團隊借助BIM技術的可視化、協調性、參數共享、數據集成等特性,更加直觀、高效地對項目從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建設到運營維護等全過程進行有效的分析控制和管理,化危機為機遇,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實現企業管理提升、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速度,打開了全新的局面。
數字化轉型創新創效
分公司秉持著積極探索的創新理念,于2019年開始試行BIM技術。深圳機場衛星廳配套站坪項目是BIM技術應用前沿項目,根據項目機場道面工程、下穿通道工程、綜合管廊工程、室外管網工程及不停航施工的項目屬性,搭建了集BIM管理、混凝土ERP生產管理、車輛GPS定位及油耗管理、智慧工地、視頻監控、智能安全帽管理、VR安全體驗為一體的系統平臺,探索基于“BIM+”的項目管理實踐應用。BIM的應用不僅解決了深圳機場項目工期緊張、民航標準高、參建單位多、技術要求復雜等重難點問題,更是實現了項目在管理水平、經濟效益等各方面的提升,樹立了民航專業標桿示范項目,并結合民航項目特點,特定了一系列基于民航專業特色的BIM技術實施標準和管理制度,在集團、行業內同類型項目中推廣及運用。
技術創新促進發展速度
作為民航站坪首個BIM工程,深圳項目在工程初期,分別對項目、公司、業主等不同層級展開調研工作,以滿足業主需求為基礎,以輔助項目管理、創造項目價值為核心,以貼合公司規劃為主線,以輔助項目解決技術及管理難點、為項目創造價值、培養BIM人才團隊、樹立企業標桿為目標,制定了BIM實施路線。利用BIM技術,將工程模型與項目信息相結合,實現模型信息化、信息可視化、資料可追溯,打造協同化管理,提高溝通效率。同時利用“BIM+技術”,實現對現場實時監控與數據采集,達到信息傳遞的高效化、便捷化、透明化。同步制定BIM建模標準、管理平臺運用標準,保障BIM模型在施工階段的順利運用,減少后期模型維護的工作量。同時明確BIM崗位職責與其他部門配合職責,并將其納入月度績效考核體系,督促職責履行。
項目邀請行業專家對項目管理層進行理念培訓,一方面從行業現狀到未來走向,從企業級、項目級層面論述BIM管理模式的運用價值,打通BIM技術管理推廣通道。另一方面對相關職能人員、技術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平臺培訓、建模端與模型運用端培訓等,保證相關人員能夠有效運用模型,保障項目工程順利開展對BIM人才的需求,使BIM技術切實高效地在項目工程中發揮作用。
項目將BIM運用于圖紙優化設計、項目協同管理等,利用其可視化協調功能,解決了下穿通道與航站樓登機橋基礎梁板外側活動端樁基碰撞問題;合理規劃了拌合站車輛行駛軌跡,保障了高峰作業期間的車輛有序通行;將項目涉及的十多種工藝做成三維模擬動畫,方便項目人員更加全面、透徹地了解各類施工工藝,更好地把控現場各施工組的質量;將設計量與模型量進行對比,保證物資采購的準確性;通過平臺工作集直觀體現工程進度,實現計劃進度與實際進度的對比、分析與糾偏,提高工程計算效率;建立機物管理庫,通過二維碼查看端口,更好地對現場設備進行管控;在巡檢管理、資料管理、運維數據備案方面,BIM也體現了其優越的準確性和便利性。
為順應技術發展,深圳機場項目積極探索基于“BIM+”新領域的應用。結合混凝土ERP管理系統,從原材料進場到混凝土澆筑進行全生命周期管控,ERP的無紙化過磅稱重,杜絕了人工造成的數據偏差,將過磅速度提升至原來的8~10倍,極大地滿足了高峰作業期對原材料的需求,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線上派單系統在節省時間的同時,杜絕了先生產后補單的流程倒置現象,提高了信息化的水平,降低了出錯率,提高了拌合站的產能。
另有車輛管理、人員管理、視頻監控、環境監測、VR安全體驗等人工智能系統,大大提高了施工現場的安全性、人員管理的有效性,各類智能管理平臺與BIM應用平臺整合為一,建立起一個虛擬管理平臺,在虛擬環境中建立整個工程項目的生產流程,在某些需要大量人工進行煩瑣的工作時,使用人工智能識別技術來完成并提高工程效率,最終達到管理半自動化的目的。
數字應用高效創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BIM技術的運用更顯優勢。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打亂了項目團隊的工作計劃,但項目領導班子及時制定生產方案,嚴格把控工程進度,高效率高質量提交成果。BIM團隊充分利用微信、OA通達、小魚易連等通訊工具開展技術討論,依托BIM云平臺開展遠程BIM應用各項工作,想方設法推動項目工作。數字化生產管理避免了大面積人與人的接觸,確保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開展。
深圳項目自2019年5月展開BIM工作以來,累計完成設計優化20項,道面混凝土生產調度速度提高約10%,車輛使用率提高約15%,機械設備費利用率提高12%,節約機械設備費268萬元,主材損耗降低2個點,獲中國電建集團認可的經濟效益達1 600萬元,成功申報中國電建科學技術獎勵,先后獲得“圖龍杯”全國BIM大賽三等獎、全國“智建杯”BIM大賽三等獎、全國“優路杯”BIM大賽三等獎、全國“市政杯”BIM大賽三等獎。
BIM技術的運用是建筑行業的大趨勢,分公司綏芬河機場、福州地鐵五號線等項目也正在運用BIM技術轉型為“智慧工地”。BIM的全面應用將大大提高分公司集成化程度,顯著提高工程質量與效率,大幅降低管理成本,為項目施工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分公司的科技進步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