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蘭
隨著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互聯網用戶數量快速增加,互聯網產品和服務極其豐富,新媒體發展朝氣蓬勃,傳統媒體似乎日漸式微。打造新的傳播平臺,構建新的傳播能力,搶占新的輿論陣地已經是新時代下媒體人的不二選擇。
堅持突發性和計劃性結合
新媒體內容選擇就好比船舵,只有掌好舵、把好向,帆船才能揚帆出行。內容選擇從大的方向來說可以分兩類,一個是突發性的,另一個是計劃性的。突然發生的重大事件最能考驗一個記者臨場應變能力。對待這類題材,媒體人應第一時間進行深入淺出地報道、抽絲剝繭地分析,還原事件本身并且揭露其本質引發讀者思考。
有計劃性的深度報道更是一個媒體人素質的集中體現。從立足于信息發布到立足于信息解釋,媒體記者要為讀者提供真知灼見,而不是就事論事,不能有聞必錄,更不能道聽途說。在互聯網時代,很多專業記者已經不占有時間性優勢。所以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更要精準地發揮自身“深度見長”的策劃能力優勢。
敏銳把握熱點提供高質量內容
很多媒體人對“蹭熱點”嗤之以鼻,然而在一個全民皆媒體的自媒體時代,如何正確地“蹭熱點”也是一門學問。在時時涌現的熱點新聞中,還是有不少有價值的熱點,但只有接地氣、有人情味的內容才能引起受眾的共鳴。比如:“網絡直播”就是一個很好的熱點,雖然在其流行之初不少人并不看好,認為網絡直播平臺僅僅是個娛樂平臺。但在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網絡直播”儼然成了一種時尚,不少媒體人以當網紅主播為傲,通過“助力武漢”“脫貧攻堅”等各種正能量直播內容,網紅主播這一概念很快被大眾接受。在參與網絡直播過程中,有的媒體人越來越紅,有的卻漸漸淡出視線。其原因無外乎是關于媒體人對自身定位的選擇。首先,媒體人要用過硬的新聞素養和新聞內容來聚攏人氣,用事實說話,牢牢掌握主動權。其次,永遠不要忘記媒體人的本色——做好黨的喉舌,為人民服務。那些一味“蹭熱點”制造話題的內容,不僅不接地氣,還會失去受眾的喜愛。只有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內容,才能被大家所喜愛,成為真正的網紅主播。
媒介融合呈現豐富多樣的內容
媒介融合發展不是另起爐灶,而是依托傳統媒體這個“母體”,把文字、短視頻、長圖漫畫、H5“相加”“相融”呈現出有深度、有高度、有精度的內容,最終贏得受眾的喜愛。比如:短視頻領域的知名美食博主李子柒,在短視頻還未大火的時候就收獲了近2 000萬粉絲。李子柒的內容成功觸碰到了一代人的興奮點。精致的文案、唯美的鏡頭,展現出悠然恬淡的鄉村生活,迎合了很多大城市年輕人的口味。再比如:長圖漫畫,相對其他形式來說,這種形式創作門檻高、創作過程主觀性強,因此文案策劃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經過不斷打磨完善后的優質原創內容才能受到讀者歡迎、引發共鳴,“網易噠噠”“不會畫出版社”等公眾號都是靠優質的長圖漫畫內容收獲大批粉絲。
結語
新媒體內容的選擇不僅僅是 “蹭熱點”,更多的是沉下心來認真地打磨一個站位高遠、表現方式多樣、宣傳渠道多元并且制作精良的作品。眾口難調,再好的作品也無法做到人人交口稱贊,但只要用心、用情去創作,去傳遞那些有溫度的故事、有價值的新聞、有溫度的人物,就能不斷提升傳播能力,搶占主流媒體在新媒體傳播中的輿論制高點和在新興領域的話語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