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崇志 劉艷
在深圳地鐵14號線大運樞紐站工地,經常看到一個面容清瘦、身材高挑的人,那額上兩道濃密的劍眉凝聚著堅毅。他,就是中鐵五局四公司副總經理兼深圳地鐵14號線大運樞紐站項目經理廖令軍。
40多歲的廖令軍,頭發已經花白。他參加工作20多年,擔任項目經理已有13個年頭,負責管理的8個項目全部盈利。為此,同事們都稱他是“常勝將軍”。
何以能夠“常勝”?廖令軍有一個“四不”秘訣,那就是“腦不閑、身不懶、手不散、心不貪”。
腦不閑
就是把項目管理放在心上,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大運樞紐工程體量很大,相當于14個標準車站,而工期僅有建設1個地鐵車站的一半,合同金額高達27億元。通常情況下,這樣龐大的工程需要幾家三級工程公司合力完成,而大運樞紐僅由中鐵五局四公司一家三級公司承擔,壓力可想而知。廖令軍在兩年前項目剛剛中標走馬上任時,還是一頭烏黑短發,可如今在工作巨大壓力下,頭發已經變成了一片花白。
要想干好工程就得先謀劃好方案。地鐵施工,最棘手的就是交通疏解。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廖令軍帶領團隊早起晚睡地研究疏解方案,常常是改了又改,直到方案最佳為止。在周密規劃下,項目部先后實施了5次大型交通疏解和10余次小型交通疏解,確保了工程有序推進。
大運樞紐施工工點鄰近既有地鐵3號線,最近處只有1.7米,需要在附近打下長50米的樁并且不能影響地鐵正常運行,這種高難度令施工人員無不望而生畏。廖令軍迎難而上,組織相關人員反復琢磨試驗,精心設計出了《緊鄰既有建(構)筑物低凈空環境下全葷咬合樁施工工法》,最終圓滿完成了施工任務。
身不懶
就是高效做事,及時解決問題。作為項目經理,廖令軍既要對施工組織、現場管控、成本管控、人員調度等運籌帷幄,還要經常與業主、監理對接,與環保、交警、住建局等單位協調,工作千頭萬緒,根本沒有時間料理自己的生活,就連吃飯也常常是敷衍了事,甚至是“健忘”。他年逾七旬的老母親得知情況后心疼不已,主動從湖南趕到項目部照顧兒子生活。即便如此,母子相處的時間也不多,廖令軍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在鋼管柱施工期間,廖令軍“盯梢”現場,確保不發生任何意外。鋼管柱直徑長80公分,最重達80余噸,每一條鋼管柱價值超100萬元,共計需要安裝105條,這在公司施工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隱藏著的安全風險極大。廖令軍如履薄冰,要求每一個施工環節必須做到人員到位、責任到位、監管到位。在他的嚴格管理高效指揮下,鋼管柱施工圓滿完成,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手不散
就是嚴管理,執行制度不放松。面對高風險的項目施工,廖令軍堅持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現場施工所用的設備較多,最多時達到200余套。為了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廖令軍制定了相應的設備包保制度,硬性規定吊裝設備、運輸設備、鉆孔設備按區域進行包保,每一臺設備明確責任人,設備在移動過程中必須全面做好防護,施工過程中必須保證設備安全無恙,對各種隱患必須應排盡排。這一制度的實施,確保項目機械設備有效管控和安全運行。
為管控風險,項目部出臺了重大風險卡控分級管理制度,就是將施工風險分為不同等級,重大風險施工必須向項目經理匯報,由項目經理現場監控;對較小風險的施工,要求項目副經理與施工隊長必須至少有一人跟進,而日常施工必須要有安全員全程“旁盯”。通過推行層層分級負責制,項目部實現了對施工風險的有效控制,受到業主表揚。
心不貪
項目經理既是項目的決策者,又是項目的管理者、實施者,責任重大,而權力也很大,不少物資供應商、設備租賃商、勞務協作隊伍紛紛前來“攻關”。面對各種誘惑,廖令軍堅持做到秉持公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決不搞歪門邪道。對于各種吃喝“邀請”,他統統拒絕;即使遇到有必要的接待,他也會以禮相待,決不突破底線。
在“四不”驅動下,近幾年來,廖令軍先后獲得了中鐵五局優秀項目經理、中國中鐵優秀項目經理、全國優秀項目經理、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等多項榮譽。